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平脉法
第二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

寸为上部,关为中部,尺为下部。

荣卫流行,不失衡铨。

衡铨 者,称也,可以称量轻重。《内经》曰: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 。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荣卫与脉相随,上下应四时,不失其常度。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

肾,北方水,旺于冬,而脉沉;心,南方火,旺于夏而脉洪;肺,西方金,旺于秋,而脉浮;肝,东方木,旺于春而脉弦。此为经常,铢分之不差也。

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环。

人身之脉,计长一十六丈二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一呼一吸为一息,脉行六寸。一日一夜,漏水下百刻,人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五十度周于身。则一刻之中,人一百三十五息,脉行八丈一尺。水下二刻,人二百七十息,脉行一十六丈二尺,一周于身也。脉经之行,终而复始,若循环之无端 也。

当复寸口,虚实见焉。

经脉之始,从中焦注于手太阴寸口,二百七十息,脉行一周身,复还至于寸口。寸口为脉之经始,故以诊视虚实焉 。《经》曰:虚实死生之要,皆见于寸口之中。

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滀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

风伤阳,故脉浮虚;寒伤阴,故脉牢坚 ;畜积于内者,谓之水滀 ,故脉沉潜;支散于外者,谓之支饮 ,故脉急弦;动则阴阳相搏,相搏则痛生焉 ;数为阳邪气胜,阳胜则热烦焉。

①【注文浅释】

衡铨:量轻重的器具。

②【注文浅释】

引自《素问·脉要精微论》,成氏以四时常度比喻营卫流行之正常法度。

③【注文浅释】

五脏之常脉:肾脉沉,心脉洪,肺脉浮,肝脉弦。四时之常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④【注文浅释】

循环无端:往复回旋,没有终始。引自《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故知营卫相随也。”

⑤【注文浅释】

经脉流行,复大会于寸口,脏腑虚实乃可见之。

⑥【医理探微】

脉浮虚: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此处脉浮虚乃寸浮尺弱。脉牢坚:寒则牢坚,有牢固之象。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脉经》)

⑦【注文浅释】

滀(xù):水聚曰滀。

⑧【注文浅释】

支饮:水饮停积胸膈,不能消化,支乘于心,故名支饮,其状令人心下筑悸,咳逆喘息,饮食不下,身体虚浮,形如肿是也。(《圣济总录》)

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

脉与病不相应者,必缘传变之所致。三部以候五脏之气,随部察其虚实焉。

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腑脏,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太过、不及之脉,皆有邪气干于正气,审看在表在里,入腑入脏,随其所舍而治之。

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

《难经》曰: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以脉随呼吸而行,故言脉之头也

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外为阳,内为阴。《内经》曰:来者为阳,去者为阴。是出以候外,入以候内。疾为有余,有余则实;迟为不足,不足则虚。来疾去迟者,阳有余而阴不足,故曰内虚外实;来迟去疾者,阳不足而阴有余,故曰内实外虚。

问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愿闻其说。师曰:病家人请,云病人苦发热,身体疼,病人自卧。师到,诊其脉,沉而迟者,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表有病者,脉当浮大,今脉反沉迟,故知愈也。

望以观其形证,问以知其所苦,脉以别其表里。病苦发热、身疼,邪在表也,当卧不安,而脉浮数。今病人自卧,而脉沉迟者,表邪缓也,是有里脉而无表证,则知表邪当愈也。

①【医理探微】

动为阴阳相搏之候,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诊宗三昧》)

阴阳不和,气搏击则痛。阴阳相搏,心脾不安,动乃痛作。(《脉诀汇辨》)

②【注文浅释】

脉随气之出入而来去,故呼吸是其源头也。

假令病人云腹内卒痛,病人自坐。师到,脉之,浮而大者,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若里有病者,脉当沉而细,今脉浮大,故知愈也。

腹痛者,里寒也。痛甚则不能起,而脉沉细。今病人自坐,而脉浮大者,里寒散也,是有表脉而无里证也,则知里邪当愈。是望证、问病、切脉三者,相参而得之,可为十全之医。《针经》曰:知一为上,知二为神,知三神且明矣。

师曰:病家人来请,云病人发热,烦极。明日师到,病人向壁卧,此热已去也。设令脉不和,处言已愈。

发热、烦极,则不能静卧。今向壁静卧,知热已去。

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盻视 ,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设令脉自和,处言此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诈病者,非善人,以言恐之,使其畏惧,则愈。医者意也,此其是欤。

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

《针经》曰: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欠 。阴阳不相引则病,阴阳相引则和。是欠者,无病也。

脉之,呻者,病也。

呻,为呻吟之声。身有所苦,则然也。

言迟者,风也。

风客于中 ,则经络急,舌强难运用也。

摇头言者,里痛也。

里有病,欲言,则头为之战摇。

行迟者,表强也。

表强 者,由筋络引急,而行步不利也。

坐而伏者,短气也。

短气者,里不和也,故坐而喜伏。

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

①【注文浅释】

盻(xì)视:即怒视。

②【注文浅释】

阴阳相引:此处取阴阳相互牵引调和之义。

欠:呵欠。

③【注文浅释】

中:相对于表里而言,风邪既未在表也尚未入里,而是客于经络间。

④【注文浅释】

强(jiāng):僵硬之义。太阳主一身之表,表强者即足太阳经所过之处皆僵硬不舒之人。

《内经》曰:腰者,身之大关节也。腰痛,为大关节不利,故坐不能正,下一脚 ,以缓腰中之痛也。

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心痛,则不能伸仰,护腹以按其痛。

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今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人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

冬时感寒,伏藏于经中,不即发者,谓之伏气。至春分之时,伏寒欲发,故云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伏气已发,当须脉之,审在何经。得脉微弱者,知邪在少阴,少阴之脉,循喉咙,寒气客之,必发咽痛。肾司开阖,少阴治在下焦,寒邪内甚,则开阖不治,下焦不约,必成下利。故云:虽尔咽痛,复欲下利。

问曰:人病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

《内经》曰:血气者,人之神。恐怖者,血气不足,而神气弱也。脉形似循丝,累累 然,面白脱色者,《针经》曰:血夺者,色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是知恐怖,为血气不足。

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师曰:其脉自涩,唇口干燥也。

涩为阴,虽主亡津液,而唇口干燥,以阴为主内,故不饮也。

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

愧者,羞也。愧则神气怯弱,故脉浮,而面色变改不常也。

①【注文浅释】

汉末坐姿以安坐、跪坐为主,即双膝落地,臀部着脚跟的坐姿。故有“坐不能正,下一脚”之说。

②【注文浅释】

累累:羸惫之貌,这里形容脉的细小无力。

③【医理探微】

成氏认为血气不足、神气弱的人,易于恐怖,确是事实,心藏神,肝藏魂,心肝血不足者,神魂难以敛藏,故易受惊怖。

④【医理探微】

成氏认为涩脉为阴主内,故唇干口燥而不饮,果如成氏说,就本末倒置了。后世医家方有执及《医宗金鉴》注此条文时强调“此因不饮而然,非由此而不饮也”,足以纠正成氏之言的谬误。

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

菽,豆也。《难经》曰: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 ;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各随所主之分,以候脏气。

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

《脉经》曰:冷气在胃中,故令脉不通。下利不见脉,则冷气客于脾胃。今尺中时一小见,为脾虚肾气所乘 。脉再举头者 ,脾为肾所乘也。若尺中之脉更或减损,为肾气亦衰,脾复胜之,鬼贼相刑,故云难治,是脾胜不应时也。

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谓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

金胜木,水胜火。纵者,言纵任其气,乘其所胜;横者,言其气横逆,反乘所不胜也。纵横与恣纵、恣横之义通。水为金子,火为木子,子行乘母,其气逆也;母行乘子,其气顺也。

问曰:脉有残贼,何谓也?师曰: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者名曰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

①【注文浅释】

菽:豆的总称。“三菽”“六菽”等是说诊脉时布指用力的轻重。

②【医理探微】

脾虚肾气所乘:土克水,土虚至极,故水来乘土,反克己所不胜。

③【注文浅释】

再举头者,谓一呼再起头,一吸再举头,合为四至,乃尺中时一小见之脉四至。(《医宗金鉴》)

④【注文浅释】

纵、横、顺、逆的名称,形象比喻了五行生克关系,同时可联系病情的微甚虚实来理解此句。

为人病脉,名曰八邪,风寒暑湿伤于外也,饥饱劳逸伤于内也。经脉者,荣卫也。荣卫者,阴阳也。其为诸经脉作病者,必由风寒暑湿,伤于荣卫,客于阴阳之中。风则脉浮,寒则脉紧,中暑则脉滑,中湿则脉涩,伤于阴则脉沉,伤于阳则脉浮。所以谓之残贼者,伤良曰残,害良曰贼,以能伤害正气也。

问曰:脉有灾怪,何谓也?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证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如食顷,病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师曰: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异,是名灾怪。又问曰:何缘作此吐利?答曰: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为灾怪耳。

医以脉证与药相对而反变异,为其灾可怪,故名灾怪。

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

《难经》曰: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脉来濡弱而长,故曰弦。是肝之平脉,肝病得此脉者,为肝气已和也。

假令得纯弦脉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是肝脏伤,故知死也。

纯弦者,为如弦直而不软,是中无胃气,为真脏之脉。《内经》曰: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

南方心脉,其形何似?师曰: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也。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

心旺于夏,夏则阳外胜,气血淖溢 ,故其脉来洪大而长也。

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脉来头小本大者,故名食,病在表也。上微头小者,则汗出,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①【注文浅释】

成氏论此六脉主病,重点讲解了外因所致,但不要忽略其内因、不内外因亦可伤人正气。

②【注文浅释】

发生变异的原因主要是医生疏忽大意,没有问清病人诊疗经过,这提示在临床诊病过程中应该详细问诊,问明初服何药、次后再服何药,某药稍效、某药不效,但也不排除病家有所顾忌隐瞒服药事实。

③【注文浅释】

引自《难经》:“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肝在时为春,平脉当微弦濡弱而长。”

④【注文浅释】

淖溢:充满而流出来,此处指气血充盛。

心脉来盛去衰为平,来微去大,是反本脉。《内经》曰:大则邪至,小则平。微为正气,大为邪气。来以候表,来微则知表和;去以候里,去大则知里病。《内经》曰:心脉来不盛去反盛,此为不及,病在中 。头小本大者,即前小后大也。小为正气,大为邪气,则邪气先在里,今复还于表,故名曰食 。不云去而止云来者,是知在表。《脉经》曰:在上为表,在下为里。汗者心之液,上微为浮之而微,头小为前小,则表中气虚,故主汗出。下微沉之而微,本大为后大,沉则在里,大则病进。《内经》曰:心为牡脏,小肠为之使。今邪甚下行,格闭小肠,使正气不通,故不得尿,名曰关格。《脉经》曰:阳气上出,汗见于头,今关格正气不通,加之头有汗者,则阳气不得下通而上脱也。其无汗者,虽作关格,然阳未衰,而犹可治

西方肺脉,其形何似?师曰: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脉。若得缓迟者,皆愈;若得数者,则剧。何以知之?数者南方火,火克西方金,法当痈肿,为难治也。

轻虚浮曰毛,肺之平脉也;缓迟者,脾之脉。脾为肺之母,以子母相生,故云皆愈。数者,心之脉,火克金 ,为鬼贼相刑,故剧。肺主皮毛,数则为热,热客皮肤,留而不去,则为痈疡。《经》曰:数脉不时,则生恶疮。

问曰:二月得毛浮脉,何以处言至秋当死。师曰:二月之时,脉当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二月肝用事,肝脉属木,脉应濡弱,反得毛浮者,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秋死。他皆仿此。

当春时,反见秋脉,为金气乘木,肺来克肝,夺王脉而见,至秋肺王,肝气则绝,故知至秋死也。

师曰: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今反沉,故责之。

①【医理探微】

成氏认为来盛去衰当为心脉本象,来微去大与来盛去衰相反,故反本脉。微为正气,大为邪气,故来微为表和,去大则为里病,故来微去大是表和里病。果如所说,那么来盛去衰,是否能说是表病里和呢?显然难以自圆其说。本条可参张隐庵注:“夫心者火也,火性上炎,脉当来大去微,今来微去大,反其火性,故名反;此心气内郁,不充于外,故病在里。”

②【医理探微】

成氏释义“食”为邪先在里,复还于表,有失妥帖;将“头小本大”转换为前小后大,亦其意难明。本条可遵张隐庵之注解:“夫心者火也,火性上炎,脉当头大本小,今头小本大,是下者反上,上者反下,故名覆;此心气外虚,不荣与内,故病在表也。”

③【注文浅释】

《景岳全书》云:“头汗之证有二,一为邪热上壅,一为阳气内脱也。关格已是正气不通,出现头汗乃是阳气内脱,故难治;若无汗者,乃阳气尚存,可治。”

④【注文浅释】

火克金乃为五行正常的生克规律,此处当为心火亢盛,火来乘金之义。

⑤【注文浅释】

五脏病得脉宜相生而不宜相克。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肥人肌肤厚,其脉当沉;瘦人肌肤薄,其脉当浮。今肥人脉反浮,瘦人脉反沉,必有邪气相干,使脉反常,故当责之。

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死生之期,期以月节克之也。

《脉经》曰:阳生于寸,动于尺;阴生于尺,动于寸。寸脉下不至关者,为阳绝,不能下应于尺也;尺脉上不至关者,为阴绝,不能上应于寸也。《内经》曰: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此阴阳偏绝,故皆决死。期以月节克之者,谓如阳绝死于春夏,阴绝死于秋冬

师曰: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苦。

脉者,人之根本也。脉病人不病,为根本内绝。形虽且强,卒然气绝,则眩运僵仆而死,不曰行尸而何?人病,脉不病,则根本内固,形虽且羸,止内虚尔。谷神者,谷气也。谷气既足,自然安矣。《内经》曰: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

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师曰: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阳明脉微沉,食饮自可。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

脉来大而盛,聚而沉,谓之翕奄沉 ,正如转珠之状也。沉为脏气,故曰纯阴;翕为腑气,故曰正阳。滑者,阴阳气不为偏胜也。关尺自平,阳明脉微沉者,当阳部见阴脉,则阴偏胜而阳不足也。阳明胃脉,胃中阴多,故食饮自可。少阴脉微滑者,当阴部见阳脉,则阳偏胜而阴不足也。以阳凑阴分,故曰阴实。股与阴,少阴之部也。今阳热凑阴 ,必熏发津液,泄达于外,股内汗出,而阴下湿也。

①【注文浅释】

成氏以形体肥瘦论脉的正常与反常,当于反常的脉象查其邪气所在,符合知常达变的精神。

②【注文浅释】

阳绝指阳气亢盛,春夏时阳气本盛则阳亢无制而死;阴绝指阴气偏盛,秋冬时阴气本盛则纯阴无阳而死。

③【医理探微】

脉为人身之根本,诊脉不仅有助于辨证,而且能够提示疾病预后及病情轻重,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当脉有病象,即使形体正常,也当及早防治;反之,形体虽病,脉象平而无异,则知根本未伤,此乃谷气暂时不充,形体稍有虚弱所致。

④【注文浅释】

翕:①起,浮升之义;翕,起也。(《说文解字》)②合,聚敛之义;翕,合也。(《尔雅释诂》)

奄:忽也。翕与沉对举,应取浮升之义,状脉之浮沉起伏如波浪于奄忽之间,正是滑脉的动态特征。

问曰: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师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

《金匮要略》曰:寒令脉急。《经》曰:诸紧为寒。

寸口卫气盛,名曰高。

高者,暴狂而肥 。《内经》曰: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卫为阳气,卫盛而暴狂者,阴不胜阳也。《针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盛,为肥者,气盛于外也。

荣气盛,名曰章。

章者,暴泽而光。荣者,血也,荣华于身者也。荣盛故身暴光泽 也。

高章相搏,名曰纲。

纲者,身筋急脉直。荣卫俱盛,则筋络满急。

卫气弱,名曰惵。

惵者,心中气动迫怯。卫出上焦,弱则上虚,而心中气动迫怯也。

荣气弱,名曰卑。

卑者,心中常自羞愧。《针经》曰:血者,神气也。血弱则神弱,故常自羞愧。

曰损。

损者,五脏六腑之虚惙 也。卫以护阳,荣以养阴,荣卫俱虚,则五脏六腑失于滋养,致俱乏气虚惙也。

卫气和,名曰缓。

①【注文浅释】

阳热凑阴:少阴肾为热邪所犯。

②【注文浅释】

暴狂:凶暴狂妄。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尔视群孽,胡为而亡?僭久而大,顽昏暴狂。”

肥:肥,多肉也。(《说文解字》)

成氏引《内经》《针经》原文,认为卫气盛于外之人可见情志狂暴,体型肥厚。

③【注文浅释】

身暴光泽:身体润泽有光彩。

④【医理探微】

《灵枢·本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荣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阖者也。荣行脉中,故主于里而利筋骨,荣卫俱盛,则见筋络满急。”“纲”形容气血壅盛,成氏注为“筋络满急”,较贴合实际。

⑤【注文浅释】

惵(dié):惧也。

⑥【注文浅释】

惙(chuó):微弱的样子。

缓者,四肢不能自收。卫气独和,不与荣气相谐,则荣病。《内经》曰: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四肢不收,由荣血病,不能灌养故也。

荣气和,名曰迟。

迟者,身体重,但欲眠也。荣气独和,不与卫气相谐,则卫病,身体重,而眼欲眠者,卫病而气不敷布也。

缓迟相搏,名曰沉。

沉者,腰中直,腹内急痛,但欲卧,不欲行,荣气独和于内,卫气独和于外,荣卫不相和谐,相搏而为病。腰中直者,卫不利于外也;腹内痛者,荣不和于内也。但欲卧不欲行者,荣卫不营也。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薄鲜硬。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搏,名曰强也。

缓为胃脉,胃合卫气,卫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开阖。卫和气舒,则颜色光润,声清,毛泽矣。迟为脾脉,脾合荣气,荣养骨髓,实肌肉,濡筋络,利关节 。荣和血满,则骨正髓生,肌肉紧硬矣。阴阳调和,二气相抱,而不相戾,荣卫流通,刚柔相得,是为强壮。

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胃气实,紧者脾气强。持实击强,痛还自伤,以手把刃,坐作疮也。

趺阳之脉,以候脾胃。滑则谷气实,是为胃实;紧则阴气胜,是为脾强。以脾胃一实一强,而相搏击,故令痛也。若一强一弱相搏,则不能作痛。此脾胃两各强实相击 ,腑脏自伤而痛,譬若以手把刃而成疮,岂非自贻其害乎?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①【注文浅释】

缓,乃和缓之义。成氏仍作病理分析,于理难通。可参王肯堂注:“缓为胃脉,胃合卫气,卫气和,故见缓脉。”

②【注文浅释】

沉,当从沉静、沉实而不虚浮,阳密则脉沉之义理解。成氏作病脉解,有牵强附会之嫌。

③【注文浅释】

本条引自《灵枢·本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荣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阖者也。营卫流通则刚柔相得,是谓强壮。”

④【注文浅释】

此处指脾胃的实邪相互影响而发病。

《经》曰:浮为虚。《内经》曰:大则病进。浮则为正气虚,大则为邪气实。在尺,则邪气关闭下焦,里气不得下通,故不得小便;在寸,则邪气格拒上焦,使食不得入,故吐逆。

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

伏则胃气伏而不宣,中焦关格,正气壅塞,故吐逆而水谷不化;涩则脾气涩而不布,邪气拒于上焦,故食不得入。

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隐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泄风,久久为痂癞。

痂癞者,眉少、发稀,身有干疮而腥臭。《内经》曰:脉风成病疠

寸口脉弱而迟,弱者卫气微,迟者荣中寒。荣为血,血寒则发热;卫为气,气微者,心内饥,饥而虚满不能食也。

卫为阳,荣为阴。弱者,卫气微,阳气不足也;迟者,荣中寒,经中客邪也。荣客寒邪,搏而发热也。阳气内微,心内虽饥,饥而虚满不能食也

趺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

大为虚,紧为寒。胃中虚寒,当即下利,下利脉当微小,反紧者,邪胜也,故云难治。经曰:下利脉大者,为未止。

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也。

弱者,阳气不足。阳能消谷,阳气不足,则不能消化谷食。缓者,胃气有余,则胃中有未消谷物也,故使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也。《金匮要略》曰:中焦未和,不能消谷,故令噫。

①【注文浅释】

疠:痂癞者,疠风也。《素问·风论》云:“癞者,因营卫热腐,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

②【注文浅释】

营卫皆为水谷之精气所化,《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今卫气衰微,亦与中焦阳气虚滞有关,故饥而虚满不能食。”

趺阳脉紧而浮,浮为气,紧为寒。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紧相搏,肠鸣而转,转即气动,膈气乃下。少阴脉不出,其阴肿大而虚也。

浮为胃气虚,紧为脾中寒,胃虚则满,脾寒则痛,虚寒相搏,肠鸣而转,转则膈中之气,因而下泄也。若少阴脉不出,则虚寒之气至于下焦,结于少阴,而聚于阴器,不得发泄,故阴肿大而虚也。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荣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卫气虚,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

人养三焦者血也,护三焦者气也。荣卫俱损,不能相将而行,三焦无所依仰 ,身体为之顽痹而不仁。《内经》曰:荣气虚而不仁。《针经》曰:卫气不行,则为不仁。荣为血,血不足则烦疼;荣属心,荣弱心虚,则口难言。卫为阳,阳微则恶寒;卫为气,气虚则数欠。三焦因荣卫不足,无所依仰,其气不能归其部。《金匮要略》曰:上焦竭,善噫。上焦受中焦气,中焦未和,不能消谷,故令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以上焦在膈上,物未化之分也,不归者不至也。上焦之气不至其部,则物未能传化,故噫而酢吞。中焦在胃之中,主腐熟水谷,水谷化则思食,中焦之食不归其部,则水谷不化,故云不能消谷引食。下焦在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溲小便也。下焦不归其部,不能约制溲便,故遗溲。

趺阳脉沉而数,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治。

沉为实者,沉主里也。数消谷者,数为热也。紧为肝脉,见于脾部,木来克土,为鬼贼相刑,故云难治。

①【注文浅释】

依仰:依赖,依靠。仰,恃也。

②【医理探微】

成氏注紧为肝脉,见于脾部,木克土,脾病得相克之脉,故云难治。又紧可主寒,寒邪内盛,脾胃阳气必遭戕伐,邪实正伤,故难治,亦可参考此说。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荣气不足。卫气衰,面色黄;荣气不足,面色青。荣为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则根叶枯槁,而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卫为气,面色黄者,卫气衰也;荣为血,面色青者,荣血衰也。荣行脉中为根,卫行脉外为叶。荣为阴,卫为阳;荣为根,卫为叶、根叶俱微,则阴阳之气内衰,致生寒栗,而咳逆唾腥 吐涎沫也。

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衰,芤者荣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浮芤相搏,宗气衰微,四属断绝。

《经》曰:卫气盛,名曰高。高者,暴狂而肥。荣气盛,名曰章。章者,暴泽而光。其身体瘦而不肥者,卫气衰也;肌肉甲错而不泽者,荣气伤也。宗气者,三焦归气也。四属者,皮肉脂髓也。荣卫衰伤则宗气亦微,四属失所滋养,致断绝矣。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卫为阳,微为亡阳。疏微者,卫气疏。卫温分肉,肥腠理,卫气既疏,皮肤不得温肥,则空虚也。经曰:缓者胃气有余,有余为实,故云缓者胃气实。《内经》曰:食入于胃,淫精于脉。是谷入于胃,脉道乃行也。《针经》曰:饮而液渗于络,合和于血。是水入于经,其血乃成也。胃中谷消水化而为血气,今卫疏荣盛,是荣气强而卫气弱也。卫气弱者,外则不能固密皮肤而谓之气疏,内则不能卫护其血,而血为之崩 。经,常也。三焦者,气之道路。卫气疏。则气不循常度,三焦绝其常度也。

趺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

①【注文浅释】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肺臭腥。肺气虚则唾腥。

②【注文浅释】

《内经》曰:阳密乃固。今为阳虚,在外则不能固密皮肤气疏肤空;在内则不能收摄经血津液,而发生血崩。

中虚且寒,气自短矣。

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烦者,热也。少阴脉弱者,阴虚也。阴虚则发热,以阴部见阳脉 非大虚也,故生微烦。厥逆者,四肢冷也。《经》曰:阴阳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厥冷是也。少阴脉涩者,阴气涩 不能与阳相顺相接,故厥逆也。

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硬。

脾胃为荣卫之根,脾能上下则水谷消磨,荣卫之气,得以行。脾气虚衰不能上下,则荣卫之气不得通营于外,故趺阳脉不出。身冷者,卫气不温也。肤硬者,荣血不濡也。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尸厥者,为其从厥而生,形无所知,其状若尸,故名尸厥。少阴脉不出,则厥气客于肾,而肾气微,少精血,厥气上奔,填塞胸膈,壅遏阳气,使宗气反聚,而血心结下。《针经》曰: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又曰:荣气者,必其津液注之于脉,化而为血,以营四末。今厥气大甚,宗气反聚而不行,则绝其呼吸,血结心下而不流,则四体不仁。阳气为厥气所拥,不能宣发,退下至阴股间,与阴相动。仁者,柔也,不仁者,言不柔和也,为寒热痛痒俱不觉知者也。阳气外不为使,内不得通,荣卫俱不能行,身体不仁,状若尸也。《内经》曰: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刺期门者,以通心下结血;刺巨阙者,以行胸中宗气,血气流通,厥气退,则苏 矣。

①【注文浅释】

脾胃中焦虚而寒,土不能生金,则肺金失养,肺气虚而不利,故气短矣。

②【医理探微】

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弱脉、涩脉均为阴脉,此处可能为成氏之误。“微烦”可参方有执注解:“弱为虚损不足,阴虚生内热,所以烦,然属少阴,虽烦亦微也。”

③【注文浅释】

涩则血少,血属阴,阴不足则不能上与阳相顺接。

④【注文浅释】

苏:死而复生谓之苏。

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

寸微为亡阳,尺紧为阴胜。阳微阴胜,故云虚损。又加之多汗,则愈损阳气,是阴常在,而绝不见阳 也。

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

卫,阳也。微为卫气微,故云亡阳。荣,血也。濡为荣气弱,故云亡血。弱为阴虚,虚则发热。紧为阴胜,故为寒。诸乘寒者,则阴阳俱虚,而为寒邪乘之也。寒乘气虚,抑伏阳气不得宣发,遂成厥也。郁冒,为昏冒不知人也。不仁,为强直而无觉也,为尸厥焉。以胃无谷气,致脾涩不通于上下,故使口急,不能言。战者,寒在表也;栗者,寒在里也。

问曰:濡弱何以反适十一头?师曰:五脏六腑相乘故令十一。

濡弱者,气血也。往反有十一头,头者五脏六腑其有十一也。

问曰:何以知乘腑,何以知乘脏?师曰:诸阳浮数为乘腑,诸阴迟涩为乘脏也。

腑,阳也。阳脉见者,为乘腑也。脏,阴也。阴脉见者为乘脏也。

①【医理探微】

绝不见阳,即纯阴无阳之证,可伴有手足逆冷、下利清谷等症,救治当以四逆辈回阳救逆。

②【注文浅释】

阳脉乘腑,阴脉乘脏只是一般情况,但临床病症复杂多变,不可机械从之。 aimrrkbqn+0vjWkIjpikUVKGLkYjL9quh+aMLd9asGBqWGeoTQfa4pwNBzsMAq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