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调查制度

第一节 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调查制度

一、调查目的

了解中药材生产活动的基本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与规划、进行经济管理与调控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和统计范围

县级行政区划单元内规模以上中药材生产活动,但不包括中药材科学试验机构进行的中药材生产。

三、调查内容

中药材人工种植、养殖生产情况,中药材野生资源采收情况,中药材产地的流通情况。

四、调查方法

中药材人工种植、养殖生产情况采取全面调查方法,野生资源采收和流通情况采取抽样调查方法。

五、报送方式及报告期

(一)报送方式

(1)各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林草主管部门统计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中药材生产数据的采集,并登录“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平台”完成数据填报工作。

(2)各县级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站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中药材价格、流通量数据采集,提报至省级中心进行汇总审核,由省级中心登录“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平台”完成数据填报工作。

本报告中所用数据来源于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区划与生产统计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以下简称普查数据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以下简称普查办),各级人民政府网站、统计局官网和文献数据库(以下简称文献资料),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产业体系)。报送基于专委会提报数据,普查库数据、普查办提交数据及文献资料查阅的数据。

(二)报告期及内容

(1)年报:主要包括《中药材本年度新增种植情况表》《中药材本年度新增养殖情况表》《中药材本年度采收情况表》《中药材本年度在地面积情况表》《中药材本年度存栏情况表》。

(2)月报:主要包括《中药材产地价格及流通量调查表》。

六、组织实施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按部门分类分级组织实施。年报表由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林草主管部门组织县级起报,月报表由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县级起报。

七、质量控制

各部门进行分级分类统计、逻辑审核,进行逐级质量管理和控制;采用数据处理软件,按行政区、中药材种类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采取宏观层面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八、数据及资料发布

每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网发布统计公报,通过《中国中医药年鉴》《中药材生产统计报告》等形式公布,并编制《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报告》,于次年在行业内发布。

九、数据共享

根据相关法律规范要求,在签订协议的情况下,统计汇总数据可向国务院其他部委提供。

统计信息共享内容包括年度数据与年报,按照国家统计局要求的方式和渠道上传,时间与数据公布时间一致。责任单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责任人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人。

十、本报表制度使用的相关标准

本制度中所列报表内包含的各项指标解释应严格按照各表的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执行;本报表制度使用的相关标准为行政区划代码。

第二节 数据汇总核验主体

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于2012年12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是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学科优势为基础,整合国内研究力量建成的国家级平台。中心全面承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开展中药资源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进行中药资源的动态监测及生产适宜性区划,承担国家中药新药开发的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

中心的“中药资源创新团队”是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心是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依托单位,同时也是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资源多样性与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联盟)、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区划与生产统计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专业委员会等8个专业学会的挂靠单位。目前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药学(培育)、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等3个重点学科。

中心近年来在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功能基因研究、中药分子鉴定、中药资源区划及遥感监测、中药材生态种植及土壤微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相关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二、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由水稻、小麦等50个产业技术体系组成,自2007年启动运行以来,已成为我国科技改革的成功典范。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2017年新增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总体部署,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围绕中药材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了1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包括遗传改良、种植与土肥、病虫草害防控、机械化、加工、产业经济6个功能研究室,聘用26位岗位科学家。同时,在全国范围内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药材主产区,设置27个综合试验站,135个示范县,270个示范基地。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致力于推进中药材安全生产,建设从产地到临床、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服务国家目标的产业技术体系,提升中药材生产保障和中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保证中药材的优质、安全、可持续生产供应。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把“有序、安全、有效”定为建设目标。“有序”即依据中药材道地性原理,全面优化中药材生产布局;“安全”即防止有害物质产生和污染,强化绿色安全生产,保障药材质量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有效”即一方面以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为宗旨,确保药效,另一方面还要兼顾药农的经济效益。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制定了“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建立队伍、融合发展”的工作原则。“十三五”期间,针对“有序、安全、有效”的建设目标,通过多方调研,确定人参、三七、金银花等30个“十三五”重点品种,120种中药材主产区信息收集及布局品种。同时,凝练出8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体系重点任务2项,功能研究室重点任务6项。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重点任务分别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区划及布局”和“中药材绿色安全生产及加工技术研究及示范”。

三、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区划与生产统计专业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关于“对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实行动态监测和定期普查”的规定,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关于“规划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引导资源要素向道地产区汇集”和“加快建立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的要求,团结凝聚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等6家单位联合发起,中国中药协会支持成立了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区划与生产统计专业委员会。

2020年10月16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区划与生产统计专业委员在江西省樟树市召开成立大会。

目前专委会成员共计143人,分布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秘书处设置在北京市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北京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公司系中药区划与生产统计专业委员会发起单位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生态农业专委会理事长单位、国家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参与单位、中国中药品牌集群发展联盟发起单位。自创立以来,公司不断致力于中药行业的品质提升工作,参与制定了中药材种子种苗、道地药材(或主产药材)生产技术规范、道地药材、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等共计400余项团体标准。在检验与检测方面,中研百草已在北京、安徽、山东、河北、江西、甘肃、湖北等地布局了具备第三方检验检测资质的10个检测中心,覆盖中药材主要交易市场及大宗道地药材主产区,可服务于中药行业的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验、中药材生产资料检验、中药质量检验与检测。在中药资源评估方面,公司已承接多个中药企业、多个经典名方的中药资源评估业务。

中研百草将秉承“责任、专业、诚信、服务”的价值观,专注中药行业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做中药行业发展的护航者。

四、全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

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组织实施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针对中药行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而建立,主要由中心平台(现代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省级中心(省级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和县级监测站组成。在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先后建立了28个省级中心、70个监测站(包括4个加盟站),覆盖了全国中药材主产区。通过对区域内中药资源相关信息的收集与监测,可实时掌握全国各地中药材产量、质量和价格等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中药资源动态变化趋势,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指导农民进行中药种植、销售等提供服务,提升中药产业信息化水平和政府服务能力,逐步解决中药产业发展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服务中药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第三节 统计汇总方法

一、统计数据汇总

(1)以省为单元统计省域内所有药材种植总面积,中药材品种无论面积大小,都纳入统计。中药材种植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如果能精确到县、乡(镇)、村的,尽可能详细说明。

(2)以中药材为单元,统计全国和各省域的种植总面积。

(3)同一个基原植物多个药用部位的药材按基原统计一次。

(4)同一种药材多个来源的,要按基原分别统计,再按药材面积求和;无法按基原进行面积统计的,按药材统计面积。

(5)对于生活型为乔木类的、林下仿野生的药材按乔木统计,区分人工林和非人工林,重点统计人工种植、药用的面积。

(6)针对两种药材套种的情况,以面积最大品种的作为统计数据,只统计一次。

(7)两种以上药材进行轮作的,按各药材分别统计。

(8)如果能区分出当年播种面积、可采收面积、在地面积,应分别标注出来。

(9)多用途品种,区分药用、食用或其他用途的具体数量或比例,分别进行统计。

(10)2020年中药材生产统计调查汇总表,如表1-1所示。

表1-1 调查主要内容

二、调查表样式

1. 中药材本年度新增种植情况表 如表1-2。

表1-2 中药材本年度新增种植情况表(样表)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时间:

说明:①本报表统计范围:应统计全县范围内本年度中药材新增的种植面积,不包含移栽前的育苗面积。②计量单位保留两位小数。③在次年2月1日前上传至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平台。

2. 中药材本年度新增养殖情况表 如表1-3。

表1-3 中药材本年度新增养殖情况表(样表)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时间:

说明:①本报表统计范围:应统计全县范围内本年度中药材新养殖的数量。②在次年2月1日前上传至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平台。

3. 中药材本年度采收情况表 如表1-4。

表1-4 中药材本年度采收情况表(样表)

(续表)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时间:

说明:①本报表统计范围:应统计全县范围内本年度中药材的采收情况。②以“吨”为计量单位的指标保留两位小数。③在次年2月1日前上传至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平台。

4. 中药材本年度在地面积情况表 如表1-5。

表1-5 中药材本年度在地面积情况表(样表)

(续表)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时间:

说明:①本报表统计范围:应统计全县范围内本年度中药材的在地面积,不包含育苗地面积。②以“万亩”“亩”为计量单位的指标保留两位小数。③在次年2月1日前上传至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平台。

5. 中药材本年度存栏情况表 如表1-6。

表1-6 中药材本年度存栏情况表(样表)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时间:

说明:①本报表统计范围:应统计全县范围内本年度中药材的存栏数量。②在次年2月1日前上传至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平台。

6. 中药材产地交易价格及流通量调查表 如表1-7。

表1-7 中药材产地交易价格及流通量调查表(样表)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时间:

说明:①本报表统计范围:应统计全省范围内中药材交易价格及流通量。②单位价格按统货计算。③计量单位保留两位小数。④在次月20日前上传至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平台。

主要指标解释

1. 中药材面积 指人工种植的以获取药材原料为目的,主要用于中药配伍以及中成药加工的药材面积。中药材可分为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草本类、菌类、动物类。

(1)乔木类药材:系指以具有直立主干、树冠广阔、成熟植株在6 m以上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且某一部位可供药用的一类药材的统称。

(2)灌木类:系指那些没有明显主干、呈丛生状态比较矮小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且某一部位可供药用的一类药材的统称。

(3)藤本类:指那些茎干细长,自身不能直立生长,必须依附他物而向上攀缘的植物,且某一部位可供药用的一类药材的统称。

(4)草本类:系指茎内木质部不发达,含木质化细胞少,支持力弱的一类植物,且全草或某一部位可供药用的一类药材的统称。

(5)菌类:系指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等光合色素(极少数光合细菌除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腐生或寄生生活的低等植物,且繁殖成熟后某一部位可供药用的一类药材的统称。

(6)动物类:系指用动物的整体或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动物体的生理或病理产物、动物体的加工品等供药用的一类药材的统称。

2. 基原物种 指所调查物种的植物(动物)中文名称,即中药材的来源。

3. 新增种植面积 指日历年度内,新播种或新移栽药用植物的土地面积。

4. 新增养殖数量 指在日历年度内新增药用动物养殖的数量。

5. 野生资源采收量 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植物类药材,或非经人工饲养而生活于自然环境下的各种动物类药材,经人工采收所生产的数量。

6. 种植采收面积 指在日历年度内,对于一年生或多年生的人工种植的药用植物,当年采收的面积。

7. 平均亩产量 指耕地或林地每亩所生产的平均重量。

8. 年产量 在日历年度内生产的重量(干重)。

9. 生长年限 指植物类药材从播种到成药,或动物类药材从出生到成药的生长年限。

10. 在地面积 指日历年度内,统计时药用植物在耕地、林地或水域的面积。

11. 存栏数量 指在日历年度内,统计时药用动物存栏的数量。

12. 单位价格 产地所产中药材的单位价值。

13. 流通量 产地中药材在某特定时段内所流通的数量。

三、基于卫星遥感的面积统计

(一)吉林省抚松县园参监测

基于不同时间序列的国产卫星遥感数据,以人参种植面积变化为例,实现了不同时期的中药材种植分布和面积动态监测。根据多时间序列的卫星影像,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实现了201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吉林省抚松县人参种植地块提取及面积估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差异,实现不同时期人参种植地块的变化监测。结果表明,2014—2020年抚松县人参种植地块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变化不大,但种植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图1-1)

图1-1 抚松县2014—2020年园参种植分布

(二)吉林省长白县园参监测

基于卫星哨兵2号系列遥感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的分类方法,提取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2019年园参种植面积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方法提取的矢量数据结果,在ArcGIS中绘制分布图,并用ArcGIS的几何计算工具计算吉林省长白县的参地面积,计算得到2017年长白县的参地面积为4.66万亩,2018年参地面积4.45万亩,2019年的参地面积为1.05万亩。参地分布结果如图1-2所示。

图1-2 长白县2017~2019年园参种植分布

(三)吉林省园参种植面积统计

基于卫星哨兵2号系列遥感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的分类方法,提取得到吉林省2019年园参参地的分布信息,结果如图1-3所示,吉林省园参种植面积为20.37万亩。

图1-3 吉林省2019年园参种植分布

(四)东北三省园参种植面积统计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的方法提取东北三省的园参分布信息。东北三省人参产区,以县(市、区)域为单位,共计48个县(市、区)域,包括黑龙江省17个县(市、区),吉林省的25个县(市、区),辽宁省6个县(市、区)。截至2019年9月份,黑龙江省参地面积16.52万亩,吉林省参地面积20.37万亩,辽宁省参地面积5.08万亩,以省域参地分布矢量信息为单位,在ArcGIS中绘制2019年东北三省参地分布图,如图1-4所示。

图1-4 2019年东北三省参地分布

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园参的种植面积空间分布总体特征,结果如图1-5所示。由图1-5可以看出,园参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吉林省东南部、辽宁省东北部、黑龙江省东北部。

在ArcGIS中把东北三省DEM数据与园参分布县进行叠加,分析东北三省人参种植区域的地貌特征,结果如图1-6所示。由图1-6看出,东北三省人参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长白山、龙岗山、张广才岭和小兴安岭南部。

图1-5 2019年东北三省各县(市、区)域园参面积分布G*指数分析

图1-6 东北三省园参分布县域情况

四、基于无人机遥感的面积统计

(一)安徽省霍山县石斛种植分布及面积统计

霍山石斛 Dendrobium huoshanense C.Z.Tang et S.J.Cheng,是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霍山县太平畈乡、黑石渡镇大棚石斛为例,以无人机低空遥感获取的数据为样本,以“高分2号”(GF-2)的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实地调查、监督分类等提取大棚石斛的种植区,2019年霍山县太平畈乡大棚石斛种植的分布如图1-7所示。得到研究区域内石斛种植面积在3000亩左右,黑石渡镇种植规模约有543.47亩。

图1-7 2019年霍山县黑石渡镇石斛大棚分布

(二)云南省会泽县玛咖种植分布及面积统计

玛咖 Lepidium meyenii .(maca),是十字花科独行菜属一年生或两年生植物。以会泽县大桥乡玛咖为例,以无人机低空遥感获取的目视解译数据为样本,以“高分2号”(GF-2)的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实地调查、监督分类等提取玛咖的种植面积,得出当地玛咖种植分布区数据见图1-8。利用ENVI工具进行分类计算和处理,得到会泽县大桥乡玛咖种植面积约为2720.24亩,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大桥乡中西部,在跃进水库两侧和居民区附近分布较多,详见图1-9。

图1-8 无人机低空遥感数据(多边形区域为玛咖种植分布区)

图1-9 大桥乡玛咖种植分布提取结果

(三)山东省平邑县裴家沟村金银花种植面积统计

本研究以山东省平邑县裴家沟村为研究区,通过无人机获取遥感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建立样本数据集,利用GoogLeNet网络模型对大量训练样本的学习,提取无人机遥感影像中的金银花特征,通过调整网络参数,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构建金银花识别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提取金银花种植空间信息,通过地面样方数据验证金银花提取精度。研究结果表明:经训练优化后的模型对金银花整体分类精度可达97.5%,面积总精度为94.6%。

利用训练所得模型对山东省平邑县裴家沟村金银花种植区域进行金银花自动面积统计和人工面积统计对比实验。人工统计金银花种植面积557.16亩,自动统计金银花种植面积565.27亩,自动识别所得的金银花分布图如图1-10所示,人工标识所得的金银花分布图如图1-1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自动统计结果与人工标识结果图斑吻合度高(重叠率94.6%)。

图1-10 自动识别金银花图斑

图1-11 人工识别金银花图斑

第四节 统计平台

一、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平台

图1-12 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平台登录页面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药管理局、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联合组织实施的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任务,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制定的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制度,减轻在执行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任务中数据填报的难度,进一步提升统计任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进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工作顺利实施,特建设“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平台”。

“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平台”是以服务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中药材种植行业和国家各部委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中药材生产统计相关数据收集、汇总和共享服务为重点,满足中药材生产统计数据信息汇总统计的工作需要,具有服务性、公益性、专业性的半开放性服务系统。

二、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平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组织实施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研发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平台。一般调查用于各普查队开展县域(县级行政区划单元)内中药资源的一般调查工作,主要目的是获取县域内调查线路上中药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等信息,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及其他药用资源,其中药用植物调查包括野生药用植物调查和种植药用植物的调查。一般调查数据的填报内容包括:中药资源的种中文名、种拉丁名、种植面积及分布的经度、纬度、海拔等统计调查制度中的指标项。

三、全国中药资源遥感监测平台

全国中药资源遥感监测平台以GIS技术为基础,以国产高分遥感数据和无人机遥感数据为数据源,有分辨率高、灵活性好及成本低的优势平台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分布式数据库Hbase和关系型数据库MySQL三种不同特性的存储技术,以及MapReduce/Spark分布式计算架构等,形成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及展示的交互系统。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数据综合展示界面,采用地图化的数据展现方式,提供数据处理交互、多级用户权限和数据发布服务。平台将无人机数据和卫星数据预处理成栅格地图,实现快速加载,提供数据人工解译工具,可以通过绘制多边形对地物进行标注,标注结果可以保存到服务器。为遥感数据的存储、监测、分析及管理提供专用的平台。系统提供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展示功能,可以将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按照时间序列动态查看,辅助进行中药资源动态监测。通过无人机低空遥感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的联合分析,实现对中药材种植区域和面积变化的动态监测。(图1-13)

图1-13 中药资源遥感监测平台监测示例

四、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填报系统

作为监测体系的工作平台,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填报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日常监测工作、临时任务、监测数据质检、监测数据高级查询、成果可视化及客户信息维护等6个方面。其中,日常监测工作由监测站(点)根据中心平台制定的要求,按周填报中药动态监测数据,填报载体为市场调查表、产地调查表。其中市场调查填报内容包括上报单位、监测人、药材名称、药材基原、规格、等级、产地、野生或人工、价格、成交量、监测地点、客户信息、备注、调查时间、上报时间、省级中心审核时间等共计16项指标。产地调查则需填写上报单位、监测人、药材名称、药材基原、规格、等级、野生或人工、成交价格、产地成交量、监测地点、客户信息、备注、调查时间、上报时间、省级中心审核时间等共计15项内容。填报的形式包括表格、图片、音频、视频等,并可基于地图进行数据填报。(图1-14)

图1-14 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填报系统

五、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数据库系统

为了掌握中药材产业中的农业基础数据,我们建立了范围覆盖中药材全产业链的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数据库系统(图1-15),初步摸清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并定期更新数据,实现数据快速检索和部分分析功能,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数据库系统涵盖生产区划、种子种苗、栽培土肥、病虫草害防控、机械化信息、采收和初加工方法、产业经济等7大类24种数据表,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和区划信息采集、中药材生产信息采集两个数据表涉及中药材种植面积采集,主要采集信息包括药材名称、种植地位置、经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类型、种植面积等。

图1-15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数据库系统登录页面 QkGe+/GF6GRxJHP+zTZ+mb+5DAK4Y+NKuJoZQyRxb2+KwXVgFS6Xf0ZdQQUulbg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