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的科举

我曾对十万进士做过论述,

因此经常被好奇者拦住:

“如果您在那个年代,

会不会参加科举?”

我的回答毫不犹豫:

“既疲于犁锄,

又不喜商贾,

只能走科举。”

提问者立即对我看低几度,

说还有李白的路,

只仗剑山水,

避科举之俗。

我说李白是天赋之孤,

不可比附。

须知与他同代,

还有不少名字属于科举。

例如,王维、白居易、韩愈、

颜真卿、柳宗元、杜牧。

如果超越唐代,

还有不少名字值得记住:

王安石、司马光、大苏小苏、

朱熹、王阳明、汤显祖、

徐光启、史可法、林则徐……

我为求韵,只取了少数,

然而仅此少数,

就足以知道,

科举并非不学无术。

如果对头名状元尚有疑惑,

那么,只需举一个名字,

立即让人默然无语。

他就是文天祥,

让伟大的宋代结束得气吞千古。

我在古代如果读书,

当然会被这些名字征服。

因此,尽管也爱李白,

却也不会拒绝科举。

再问,是否考得上去?

对此,我倒是不必谦虚。

我从小到大,

多数考试总获第一,

尽管平日成绩并不突出。

似乎进入考场,

总有神秘之手照顾。

因此我曾向老师提出,

读书能否以考试为主?

开始他们觉得我有点骄傲,

但一到考试,都惊叹我为异数。

如果在古代也是异数,

那就会排入进士及第名录。

做个翰林院修撰或编修吧,

对我,算是从异数转入正途。

对很多人来说,

翰林院是为官之渡,

我则迷恋在里边修史、著书,

制造借口拒绝政务。

这种拒绝极有难度,

但我在本性上厌恶仪式性重复。

即使蒙受最大损失,

也不会迷路。

这事我在今世已经切身体悟,

只要下了大决心自我放逐,

天下没有力量能把你留住。

留住了,只因为自己犹豫。

我永远不会成为政争一族,

不会在文化之外发出系统的呐喊、呼吁。

这并非胆怯,

只因为实在无法判断,也没有兴趣。

那么,如果以官场地位排列科举名录,

我的名字必遗荒芜。

我一定早早地离职自居,

却不会返回故土,

因为太多的熟人会让彼此辛苦。

大概会找某个城市郊区,

邻人不知是谁的住处,

尽管,

他们书房里都会有我的书。 af6joMdmuJ+ZIgN2wX0Pn21LNfQDe/bbg89NI8pSklVSymQ5wP22pRTXyQ4myR5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