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欣是我教授的2011级博士,在博士毕业之前,她在律所实习工作,毕业之后,还是选择继续从事律师工作。我也一直在关注她的动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工作之余,她一直没有放弃在专业上的继续深耕。如今,她完成了这本四十余万字的专业书籍的写作,我一点不感到惊讶,这是她常年坚持积累的成果。
供应链、产业链能否稳定运行取决于链上所有主体以及相互之间业务关系的稳定性,而企业的财务健康是关系企业存亡和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几年来,尤其在我国经济增速变缓之后,国家在政策层面一直大刀阔斧地倡导、支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相应地,此种金融模式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高度关注,对该领域的探索也成为了全社会的热点话题,各个产业都希望在供应链金融这一领域寻找新的发展契机以维持自己的行业竞争力。
随着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不断深入,其背后有很多值得警惕和关注的问题。区别于传统金融,供应链金融领域所特有的法律问题并不能为传统金融所涵括,所以,需要有此方面的专业法律人士去做基础工作。此外,供应链金融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积累的风险不容小觑,如该行业屡屡发生的虚构基础交易骗取资金、违约放货、虚构担保财产骗取银行资金等社会性事件不断涌现。暴露出金融机构风险管控不力,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欠缺以及自律合规意识薄弱等问题。
该书针对供应链金融实践运行中的法律风险和实务问题,分三个部分分别就供应链金融的三种融资模式展开深入的问题研究,对每个独立问题的讨论都建立在司法案例的基础上,并在梳理归纳司法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前端业务经验。相对于目前法律领域对供应链金融研究的相对滞后,该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较早涉足于供应链全领域,多视角地梳理出了供应链金融各领域的法律问题。
关于该书的案例研究写作模式,需要说明的是,我国虽然不是判例法国家,但自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法发〔2010〕51号)发布以来,我国正式建立了案例指导制度。2020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又发布了《关于统一法律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试行)》,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强类案检索,同案同判,说明上级法院的裁判思路和观点对下级法院案件的审理具有一定的拘束力。因此研读和分析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以及上级人民法院的典型案例、已经裁判生效的案例,确实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可以肯定的是,该书对于供应链金融诉讼案件的处理和供应链前端业务的开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可以为供应链金融从业人员提供一定参考,同时为公检法机关人员、律师、法律顾问处理类似案件提供助益。
全书基于广泛的诉讼实践和扎实的理论功底,结合作者敏锐的实践洞察、活跃的逻辑思维,分析了供应链金融业务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对如何推动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真正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提出了建设性的法律建议,这是一本融专业性和可读性、思想性与实践意义为一体的好书。
北京大学法学院钱明星教授
2021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