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早慧的诗童

王伦深信孙子王守仁是少见的天才。得英才而教之,自然是他晚年的一大快事。

王守仁在爷爷的教导下,开始博览群书。从《论语》《孟子》到唐诗宋词,再到儒释道典籍,王守仁如饥似渴地通读细品,恨不能读遍天下之书。

在王家,读书也很有特点。他们读书不愿被功名利禄所牵扰,不愿被陈规陋俗所束缚,更不盲目崇拜当时被视作权威一般的“四书”,往往偏爱那些把道理寓于具体事情中、以理服人的书,像《礼记》《春秋》《左传》等。这种家风深深地影响了王守仁。

王守仁尤其喜爱兵法。每逢家中宴请客人,王守仁便悄悄取来许多果核,把果核当成士兵,与客人摆兵阵。客人的兵阵往往才摆出来没一会儿,王守仁便想出了克敌的办法。一旦被难住了,他就会缠住客人,让他将这个阵势的来历、制法、优势讲个清楚。王守仁沉迷于这种战争游戏,没少挨父亲王华训斥,因为父亲总嫌他打扰了客人,也耽误了读书。

与邻家的小朋友玩耍时,王守仁则是大家眼中的“智多星”。他平时爱动脑筋,点子多,还能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伙伴们常常坐在他的周围,聚精会神地听他讲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那时,王守仁最喜欢讲历朝历代的战争故事,对历史上文武双全、有所作为的将帅们充满了敬佩之情。

王守仁十岁时,父亲王华赴京应试中了状元。王华为了对父亲尽孝,打算接王伦来京师居住。王伦很是开心,但是一定要把孙子带着。余姚到京师路途遥远,有王守仁相伴可以解闷儿,也可以让他从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当然,也可以让他们父子在京师团圆,共享天伦之乐。

上京途中,王伦一行人过了应天府(今南京),船到镇江金山寺附近。这天晚上,王伦牵着王守仁的手登岸,来到江边一个酒楼,朋友已经摆好了酒宴,专程款待远道而来的爷孙俩。此时只见皓月当空,灯火点点。江边高耸着著名的金山寺。

金山寺依山就势,大门西开,正对江面,山间坐落着各种各样的亭台楼阁。有月的晚上,在地处高处的金山寺赏风景,万里澄静全在眼底,长江浩渺,月色如画。唐代张祜描述金山寺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金山寺“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如此如画山水,颇让人心旷神怡。

王伦和朋友们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慢慢地有了些醉意,于是决定来个赋诗比赛。轮到王伦时,他一边用筷子敲碗,一边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可惜王伦当晚喝多了,搜肠刮肚也难以应付场面。

就在这时,王守仁站了出来:“孙儿平时承爷爷训导教诲,这样的诗还是让孙儿来作吧!”说毕他朗声吟道:

金山一点大如拳,

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

玉箫吹彻洞龙眠。

王伦和客人见他才思敏捷,妙语如珠,不禁大为惊讶。

长江边的金山岛其大如拳,这只“拳”却打破了维扬水面的宁静。醉后倚着月光下的妙高台吹箫,美妙的箫声吹进洞中,让龙王也酣然入梦。此诗动静结合,声色兼备,作者年仅十二岁,众人一时惊叹不已。

其中一个客人还有点怀疑:是不是早就准备好的宿构呀?他还想再考一考王守仁,于是说:“现在月色下,风景好,能不能以‘蔽月山房’为题再作一首诗?”

王守仁听了略一思忖,张口便又来了一首: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

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首诗纯以理取胜,且富有浪漫夸张的想象力,构思颇有儿童诗特点。山大月小,或者山小月阔,只是因为观察者位置和角度的不同,与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年仅十二岁的稚童,眼大如天,吐词豪迈不凡,且富有哲理,实属不易。

一个朋友对王伦道:“令孙出口成章,以后定将名满天下。”不料,王守仁这样说道:“文章小事,何足成名?”

众人听罢更觉惊奇,王伦却对孙儿的不凡志向另眼相看。 04Rn46Y+P6Ht2Sy5NtIh9BdId3XARPCUTBOwAztIf6uE9hiU978ZRkD55UDAfLM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