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鬼谷子不是人

及至中唐,鬼谷子的生存状态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不再是人了。

最早质疑鬼谷子存在的是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其《辩〈鬼谷子〉》一文中,柳宗元写道:

汉时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鬼谷子》后出。

柳宗元质疑的方法很巧妙,用的是釜底抽薪之术,且质疑的内容不是鬼谷子是否存在,而是其作品是否存在。鬼谷子之所以成为鬼谷子,重要证据是署名为鬼谷子的《鬼谷子》一书。此书若不存在,讨论这个人也就没有多少价值了。

更有意趣的是,柳宗元没有直接认定《鬼谷子》不存在,而是说,如果存在,如果战国中期真有一个人叫鬼谷子,且他真还写了一部书叫《鬼谷子》,那么,这么重要的一部著述就不可能不流传。只要流传,汉代史学家就不可能看不到。事实却是,司马迁不过是提到过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教了两个了不起的弟子,但并没有提到他写过这部书。刘向、班固在其著述(《说苑》《战国策》《汉书》等)中,也没有收录过这部书。

以柳宗元的名望与学识,这次质疑的杀伤力是巨大的,深耕《鬼谷子》的学者纷纷惶惑起来,鬼谷子的人设一时崩塌,由存在变为不存在,由人变作非人,几乎成了鬼。

然而,《鬼谷子》一书真真切切地摆在这儿,《鬼谷子》卷册中的七千多字,字字戳心。鬼谷子若是不存在,这部书又是谁写的呢?

柳宗元即使不说,答案是,也只能是,这部书是伪作。

伪作也是作,是作就得有人来作。

学者们顿时热闹起来,有说是苏秦写的,假借师名而已,有说是战国时代某个纵横后辈写的,有说是魏晋时代某个无名氏写的,但争来论去,越来越一致的说法是,此书仍旧是鬼谷子写的。

不过,此时的鬼谷子不再是个人,而是一个非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家。

最早将鬼谷子写作仙的是唐末五代时的高道杜光庭,见于他的《录异记》:

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云姓王氏,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随老君西化流沙,洎周末,复还中国。居汉滨鬼谷山,受道弟子百余人,惟张仪、苏秦不慕神仙,好纵横之术。

这个杜光庭很是厉害,不但将鬼谷子列作真仙,还让他姓王,由黄帝时代一直活到周末,住在汉滨(当是杜非常熟悉的地方),教授张仪、苏秦纵横术以匡扶社稷。

之后的宋元时代,随着道教神谱的建立与完善,鬼谷子的非人形象就基本定格了,成为无所不能的道家真人。

到明清时代,鬼谷子的形象被进一步神化,鬼谷子的传奇故事渐渐流俗,鬼谷子渐渐演化为无所不能的民间神话人物。《鬼谷子》一书也渐渐成为官场人治世、治学的秘方要典,学而不道,做而不说。

尤其是在明代末年,随着长篇文学传奇、故事的成熟,情况又有变化。

这些故事与传奇中,对鬼谷子记载较多且影响力最大的是由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整合编著的《新列国志》(今版为《东周列国志》):

却说周之阳城,有一处地面,名曰鬼谷,以其山深树密,幽不可测,似非人之所居,故云鬼谷。内中有一隐者,但自号曰鬼谷子,相传姓王名栩,晋平公时人,在云梦山与宋人墨翟一同采药修道。那墨翟不畜妻子,发愿云游天下,专一济人利物,拔其苦厄,救其危难。惟王栩潜居鬼谷,人但称为鬼谷先生。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人不能及。

那几家学问?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学,修真养性,服食导引,却病延年,冲举可俟。

《新列国志》的内容主体是春秋时代,说到战国时非常简略,篇幅约略为春秋部分的四分之一。即使这样,冯梦龙仍在为数不多的文字中分出两大章节专门讲述鬼谷四子(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的结义故事。由此可见,在冯梦龙心中,鬼谷子的纵横道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部志书有几处值得细说:

一是叫志,不叫演义。志即所言不虚,与同期的《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有所区别,书中故事多是依据史料写成。譬如苏秦、张仪的故事,多是依据《史记》与《战国策》等。书中对春秋、战国时代众多人物与事件的描述,也与《史记》等史料记载基本吻合。

二是沿袭并改造杜光庭的仙道说,让鬼谷子继续姓王,住在“非人之所居”的鬼谷,且还赋予他一个名字,叫栩。但为不虚记,冯梦龙将鬼谷子的身份稍稍做了改变,让他成为隐者,年龄缩小到三百岁(在学者眼里,修道隐士活到三百岁是可能的),由晋平公至苏秦、张仪时代,生活地点也由汉滨移至阳城。

三是去除鬼谷子的神话传奇,赋予其人间烟火气,将其塑造成一个学问贯通、无所不能的民间智慧代言人,以使其更加符合“志”的要求。

《新列国志》的广泛传播与广受好评使众多学者受到鼓舞,开始在此基础上开发起新产品来。

一切似乎是,这些学者对孙膑、庞涓的故事更感兴趣。一个叫杨景淐的,抽出孙膑、庞涓故事,写出仙道传奇《孙庞演义七国志全传》,共是六章。一个笔名叫吴门啸客的进一步整合《列国志传》(明代余邵鱼编写,后经冯梦龙修订为《新列国志》)涉及的相关史料,理出孙、庞斗智的故事主线,经清初学者徐震的进一步完善,形成流传于今的《前七国志》版本。

《前七国志》受仙道学说影响较大,对鬼谷子的描述基本局限于民间传奇水平,不少篇幅讲述怪力乱神,显然又回到了仙道非人的老路上,在学术、艺术等各个方面,均不可与《新列国志》并语。 FYD6MRVDAClZDtlOiISa1h8uJXVV2zzuCdajtNtAd400tcFxw46E0711h6koOf5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