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节 春秋是个什么秋?

《春秋》是鲁国编年史,据说是孔子修订过的,记载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间的这段历史,后人称之为春秋时代。为简便起见,后世扩大范围,向前延伸至平王东迁(前770),向后推至三家灭智(前453),统称为东周春秋。

时至春秋,周王室经过一系列折腾,德威俱失,一些势力强大的诸侯开始心怀二志,野心膨胀,兼并纷呈,社会矛盾激化,礼乐已经约束不住了。

这些变化可归纳为如下表述:王室式微,诸侯坐大,乐坏礼崩,蛮夷称王,强大争霸,弱小图存。

为方便理解,在下对上面表述解释如下:

王室式微:周天子落势,不再保有天下共主的威权,只保留天下共主的虚名,难以号令天下。

诸侯坐大:势力强大的诸侯,如晋、楚、齐、秦、郑、宋等,疯狂拓展实力,兼并战争不断发生。

乐坏礼崩:诸侯、士大夫不再遵守礼乐秩序。一个有名的典故是,按照周礼,宫廷乐舞,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士二佾。一佾为八人。但鲁昭公时,鲁国大夫季平子却在其庭堂起八佾之舞,邀孔子观赏。孔子气极,拂袖而去之后,讲出一句名言,被弟子记于《论语》:“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蛮夷称王:是说周边蛮夷列国(多为子国)见天子无力遥控,纷纷逾礼违乐,如楚、巴、蜀、吴、越等,不再朝贡,自行越级称王祭天,楚王甚至派使臣赶赴王室询问九鼎的轻重。九鼎是周室重器,代表天子权威,楚王问鼎,可见诸侯气焰之盛。

强大争霸:晋、楚、齐、秦、宋等国,甚至东夷吴、越,都恃力用强,无视周天子,灭国拓土,征伐弱小,领袖诸侯,相继成为春秋霸主。

弱小图存:小国、弱国多被灭祠,单是楚国就在近两百年间灭国逾百,雄霸长江中下游不说,还北上拓展,掠土至黄河边。

有意趣的是,春秋争战有个特点,就是大国之间,打归打,通常并不玩命。换言之,礼乐虽坏,但依旧存在。

一个重要原因是,诸侯多是王室子孙。诸侯国君,无论姓姬、姓妫还是姓姜,大抵彼此姻亲,血肉相连,又几乎清一色是王室血脉,或与王室有着割舍不掉的血亲,更在礼乐等儒家一系列伦理浓汤中浸润数百年,无不重人情,顾面子。即使开战,也是“义”字当头,礼仪在先,疆场对阵时,“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分出输赢即止。

“不重伤”,指对手受伤后,不要伤其第二次,“不擒二毛”指不要俘虏头发花白的兵士,“不以阻隘”指作战不要凭借地利,“不鼓不成列”指不要进攻未列阵的对手。

即使灭祠,也少有将其族人赶尽杀绝、以除后患的。 MJ6RlFHByHpG6PFJg4xHdHQ8weDVfZrAK0Yw0IOrq2xSo7/iOyOa16fFRPBbYDl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