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黄帝内经》的次第

中医治病讲究次第,咱们先说《黄帝内经》,然后再说《伤寒论》。

《黄帝内经》的次第,就是先讲《素问》,同时用《灵枢》来解释《素问》。所以大家最好去看《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系列,至今已出版4部,是一章一章逐字逐句讲解《黄帝内经》的,对建立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至关重要。

讲《素问》,就要从头讲起,先讲阴阳,先讲东方、南方、中央、西方、北方,到第六章开始讲“三阴三阳”。《黄帝内经》的伟大,在于它不仅讲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气、阴阳、五行、中庸等概念,而且把这些概念通通落了地,应用到了人身上,并且真实不虚。能把一切无形落于有形,并从有形中诠释了无形的意义,这就是《黄帝内经》给我们现代生活的最大意义。

同时,《黄帝内经》治病也讲究次第,比如《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治病就是守天道、守人道、守地道,按照道走。凡道,就有次第,就有过程。现在很多人想的是以方法治病,方法和道是两回事。道是意识形态,是形而上的东西,方法是形而下的东西。明白了道,法自然就有了。“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这段翻译过来就是:邪风的到来,快得好像风雨,因此最好的医生,在病邪刚侵入皮毛时,就会给予治疗;医术较差的,在病邪侵入肌肤时才治疗;更差的,在病邪侵入筋脉时才治疗;再差的,在病邪侵入六腑时才治疗;最差的,在病邪侵入五脏时才治疗。假使病邪已经侵入五脏,存活的概率已经只剩一半了。

治皮毛,是指在病刚刚出现时便给予治疗,能见微者,能有几人?况且病人也不在意小病初起,病邪到了五脏六腑时才会求助,所以现今“半生半死者”多。所谓皮毛,就是收敛与开合刚刚发生问题,也就是阴阳刚刚开始不和。此时所谓治疗,也是小动作,热敷、按摩、泡温泉、泡脚。比如肩膀受寒了,用热毛巾热敷一下。如果肩背紧得要命,可能吃服葛根汤,就松快了。或者刚刚觉出自己要感冒时,喝碗姜糖水睡一觉也成。

“其次治肌肤。”到肌肤腠理层面,则是营卫不和了,也就是气血出问题了。病邪从络脉入经脉,就会出现肌肉痛。此时按摩热敷就不太管用了,至少要用到推拿和刮痧。用药也要用桂枝汤来调和营卫了。这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虚邪入经脉后,人的精神开始浮越,容易受惊。这时,拥抱、爱抚,也有治愈作用。也就是说,在头两个阶段,家人的作用很大,如果没有家人的体恤,病恐怕会快速深入。可见,家有可能是第一个治愈疾病的地方,也可能是第一个导致疾病的地方。所以,经营好一个家,是多么重要。

现在大家都热衷于建养老院,我倒渴望多建一些纯中医医院,没有医疗设备,全靠手上功夫,把脉确诊,然后按摩、推拿、按跷、整脊、艾灸等,在疾病的初始阶段就把病全部解决了。很多病其实不是病,只是人老了,五脏衰竭了,抵抗病邪的能力没有了。人老了,主要靠养和护理。养,靠艺术生活;护理,靠良好的心态和专业技能。其实,最好的护理就是能达到亲人般的呵护。

“其次治筋脉。”如果说皮毛之根在肺,肌肤之根在脾,那么筋脉之根就在肝与心了,因为肝主筋、心主血脉。这时,虚邪进一步内传,经脉之间的联系受到瘀阻,四肢关节开始疼痛,这时腰和后背也开始发紧。到了筋脉层面,按跷和针刺,有良效。但要注意的是,针刺原理借助的是人体排异反应,属于“拆东墙补西墙”法,针,也属于异物,气血因排异(针)而汇聚,无形中增加了这一经脉的运化而发生作用。这也是《黄帝内经》常言“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原因,虚证,如过度针刺,不仅无作用,且伤气血。现如今很多人为了挣钱,把病人扎得跟刺猬似的,就太不应该了。针刺高手取穴一般少且精当,病去即止。

“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病都是一步一步地从皮毛到腠理,到经脉,再到六腑和五脏的。六腑为阳,五脏为阴,病在阳还好办,助其运化即可;在阴,则难治了。到五脏六腑的时候,虚邪已至肠胃,就会出现贲响腹胀,寒气重时肠鸣腹泻,热邪重时则便溏如鹜,甚至会出现积聚之症。这时基本得用药了,最好用《伤寒论》里的方子。但即便这样,也是半死半生了。

所有治疗方法,都是后面涵盖前面的,一层一层递进的,都可以往前用,就是皮毛一层也可以用药,但是再往后,比如治到五脏,这时候用热敷法就不管用了。其实,治病最终靠的是自身能量。比如奇经八脉是人的根本能量,不遇大事、不到生死关头,轻易不会启动。所谓“大病用功”,就是因为所有药都不入奇经八脉,所以只能通过练功,启动这个根本能量。十二经脉、情绪是人的日常波动能量,中药可以入经脉,甚至有引经药,所以药方用对了就会很有效。此外,好环境、坏环境都是能量,调整好了也会给生命带来不同的方向。而如何利用好能量、拆卸坏能量,靠的是我们的人生智慧。

最难治的病,是百会对会阴的中脉病,伤到冲脉之阳,身体就会日渐沉重、疼痛。中医说的中脉,接近西医的腺体,例如脑垂体、脑下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等。这些地方的疾病均属于免疫系统疾病,西医治这些病主要靠激素,中医靠任督冲,即人的先天能量。关于这些,我在《生命沉思录2:人体解读》中曾有过专章,在此不赘述。

“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人们感受了天的邪气,五脏就会受到伤害,疾病会一下子到达最深层;感受了饮食水谷的寒热,六腑就会受到伤害;感受了地的湿气,皮肉筋脉就会受到伤害。

这就是天邪伤五脏,水谷寒热伤六腑,地邪伤皮肉筋脉。可见,天邪直接入五脏伤人最重。水谷之寒热伤六腑,可见吃的饭、喝的水也要小心,其中寒、热、味道,无不影响六腑。这也是我先前说的,患了大病,一定要换水和饮食结构的原因。

但现在还有个大问题,就是现在人的食物链出了很大的问题,比如添加剂、抗生素等,所以六腑病将来可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地邪主要是湿邪,湿邪壅蔽皮肉,使筋脉松弛。怎么避开地邪呢?就要高,就要燥,要追着阳光走,好比古代的堪舆等,让人活得更舒服,也就更有能量。

总的说来,《黄帝内经》是贵族医学,强调的是悟道,它追求的是长生、长寿。医理是扶阳固本,强调元气对人体的意义,故而重经络、少用药,所以《黄帝内经》中讲了很多经络理论,而治病方子只有13个。

到了《伤寒论》,方子就多达113方,因为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老百姓不像贵族那样有时间养着自己,所以治病疗疾就成了首要任务,因《伤寒论》对平民医学有伟大的贡献,张仲景也被人们称为“医圣”。 Hv21mHoHE4BupAdcIO73nIJwLoMDWKyej4CCtBwR2imBg7jVuU/Fua4J9neOoBL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