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出自伤寒方的丸药

有人问:我们在学习《黄帝内经》的同时,怎样学好《伤寒论》,用好《伤寒论》?

我在讲《黄帝内经》的同时,都在讲伤寒之用。需要认真学,认真悟。但若想学习《伤寒论》,还需要系统地学。我是学《黄帝内经》10年后,才敢碰《伤寒论》,先前一直敬畏着、远远地看着,机缘到了才翻开此书。没有对《黄帝内经》医理的反复揣摩,怎敢动医圣之书?性命者,大事也,不可妄为。再者,《黄帝内经》是讲不得病的道理,医者不明经络,张口动手便错。所以,好好学《黄帝内经》就是在给自己打底,底儿足实了,《伤寒论》就明白得快。

一般来说,面诊才能开汤药。若不是什么大病,老百姓就想吃点儿中成药,行不行呢?当然行。但要弄明白中成药的理法方药才好。普通老百姓对中药的认知大多来自电视广告,再就是相信老牌子,但不太了解哪些中成药来自《伤寒论》。所以在这儿我给大家科普一下。

先说下附子理中丸。它是《伤寒论》里的方子,破胃寒,有良效。但丸药不及汤药,丸药都是缓释剂,丸,缓也;汤药,涤荡也。也就是汤药动静大,丸药动静小,动静小也不怕,用对了照样治病。

理中汤,专门治理中焦,专门对治脾胃和大小肠等,在上生肺金,可以宣肺寒;在下克肾水,可以治疗拉稀腹泻。而有些人会五更泻,也就是天没亮就拉稀,一般理中丸就管用。既然能够从中焦对肾精有修复作用,所以那些不孕不育的人,可以先用理中汤打底,服过药后,男人的指征是先恢复晨勃,这就是身体在恢复到年轻状。女的呢?之前多年不想恋爱的事,突然间春意盎然,想谈恋爱了,这不是也年轻了吗?这就是脾胃管四方之意。按中医医理讲,脾胃是观察问题的高手,也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伤寒名方——理中丸

理中丸方: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

《伤寒论》说:“理中者,理中焦。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方,皆本于理中。”这句是说,以理中汤为底子的中药方对胸满、心下痞等都有效,即对心脏症状有效。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这句是说,理中丸可以治疗瘟疫霍乱造成的头痛、发热、浑身疼痛等。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这句是说,理中丸可以对大病初愈者有补益作用。

用理中丸(汤),是让自己产生生气、生血的能力。它要生气、生血就要先祛寒和湿,因为湿气特别耗气耗血。人人都有事,都有想不通、生气郁闷的时候,人人都有情绪,所以都有寒。所以有的人一吃理中丸(汤),身体就开始肿和胀或出现腹泻。可理中丸(汤)里并没有腹泻药,这是因为湿气从皮肤走,就是肿胀;从大便走,就是拉稀,屁还特别多。而且吃理中丸,还从原先食不下变成特别能吃了,更严重的发病反应是把心脏里面的病往外赶,赶到心包经时就出现“心澹澹大动”,所以有人就害怕吃理中丸(汤)。反过来讲,理中丸(汤)是发症状最有力量的,而且也是驱病最有疗效的。

对于脱发这个问题,理中丸(汤)也管用。思虑过度则伤脾,脾伤了,肾的收藏能力就弱了,人就会掉头发。如果能吃两个月的理中汤,别说头发了,原先掉的眉毛都能长出来。原理在于土克水,土一克住水,肾的收藏能力就起来了,头发不就长出来了吗?

另外,还有几种中成药也出自《伤寒论》。

小柴胡汤/颗粒,可以治疗头晕目眩,降气、止呕,尤其适用于妇女经期发热等。

麻仁润肠丸,《伤寒论》说:趺阳脉浮而涩(趺阳脉指阳明胃脉),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老人家便秘,通常可以用麻子仁丸,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此药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逍遥丸,由医圣张仲景治“肝气郁结”的名方“四逆散”加减化裁而成,是历代中医临床广泛应用的疏肝解郁、养血调经的经典方剂。其实,用四逆散最有效的,是那种突然一口大气憋上来顿时手脚冰凉,并出现呛咳、心慌或腹中痛,并马上拉稀的病人。由此可见生气这事儿对人的影响多大。

800多年前的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把四逆散加减而成逍遥丸,散肝气之郁,行血液之滞,对情志病有良效。人服用后有身心逍遥之感。连著名医学家叶天士都称赞其为“女科圣药”,对女性的用处特别大。

大黄蛰虫丸,出自《金匮要略》,“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此药可以活血破瘀,通经消症瘕。用于瘀血内停所致的症瘕、闭经、盆腔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不孕症。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面色黯黑、潮热羸瘦、经闭。

此外,有些中成药虽然不属于经方,但也有良效,比如李东垣的补中益气丸,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大便稀溏、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服药的注意事项:病在下的,饭前服用;病在上的,饭后服用。上午九十点钟,脾经当令,可服附子理中丸,下午六七点钟,肾经当令,服肾气丸有良效。

此外,还有治肝胃不和、呕吐、下利的乌梅丸。

伤寒名方——乌梅丸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先说“脉微而厥”。脉微,是阳虚。“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渐渐地,人就躁动不安,这就是“藏厥”,而不是“蛔厥”。“蛔厥”是什么呢?就是呕吐,因什么而吐呢?因“蛔上入其膈”,气逆烦躁而呕吐。因而今人把它看作驱虫剂,具有缓肝调中、清上温下之功效。可以治疗久痢、厥阴头痛,症见腹痛下痢、巅顶头痛、时发时止、躁烦呕吐、手足厥冷等。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此方共十味药,其中乌梅有酸收之性,可以保肝阴、敛肝气,当归补血养肝,黄连、黄柏泻肝之瘀堵。少阴证里不能有苦寒药,但厥阴证里,因为寒热错杂,所以会用到苦寒药。但附子、干姜、细辛辛温散寒,蜀椒、桂枝,也通阳,所以此方不算寒凉剂。

其具体制作方法: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是说把十味药捣筛好,混在一起,用苦酒(醋)泡乌梅一宿,如此才能去核。再蒸五升米饭,捣成泥,和药混合,放入杵臼中,用蜜捣二千下,做成梧桐子大的药丸。先食饮服十丸,一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ec5//rwY/MAmhLxwPSO5RVqeTzhuO8KEOvxidZ/eJdV09VDE2UYw/4PmkdrIagW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