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六年(734年)十一月,四艘从大唐返回日本的遣唐使船在中国的东海遭遇了大风暴。
因为当时造船技术的问题,所以船都不怎么靠谱,曾经有一位不知名的遣唐使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当一个巨浪从右面打来的瞬间,整个船舱里的所有人都滑去了左边。”
这次的风浪比日记里的那次更大,整个船舱里不光东西撒了满地,就连人都随着船身颠簸而左右乱滚。
有点儿经验的人都已经看出来了,这船要翻。
于是一下子场面就乱了,各种哭爹声叫娘声跪求祖宗显灵声不绝于耳,还有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是号啕不已,觉得自己眼看着就要学成归来光宗耀祖了却碰上这等倒霉事,太不幸了。
在这一片混乱中,有两个人显得格格不入。
一个人紧紧地抱着一个超级大箱子,虽然一言不发一动不动,但却满脸的害怕。
还有一个家伙则跟没事儿人似的在那里笑看一切。
两人四目相对,没事儿人先开口了:“哟,你是留学生?”
抱着书的那个仍是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我是留学僧,叫玄昉,你不用怕,这艘船不会沉的。”
所谓留学僧就是去长安留学的和尚,他们主要学习大唐的佛法佛经,不用去太学专攻孔夫子的圣贤书。
“你怎么知道不会沉?”
“因为我有这个啊!哈哈哈!”那留学僧一边说一边笑一边从怀里摸出一张脏兮兮皱巴巴的画,然后往那书生跟前一亮,“看到没,这是南海龙王的画像,只要有了他,就会在海上得到庇佑,此船必然不会沉。”
留学生很无语地看着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更紧地抱了抱那个大箱子。
或许真的是南海龙王附身在了那张都快皱成菜皮的画上了,这一次的遣唐使团,四条船里沉了三条,唯一剩下的,就是带画的那和尚跟带书的留学生所在的那条。
不过他们也够呛,漂到了种子岛,只好下船上陆安顿几天,再坐船北上去福冈,虽然要花费些许日子,但也总强过沉海。
当脚踏上了陆地,那个留学生的脸色明显好转多了,也开始和那个和尚聊了起来。
和尚只是一脸的得意:“怎么样,我说我们的船沉不了吧?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们在长安留学了十六七年,现在终于能衣锦还乡了。”
“是啊,我在长安整整十七年,连家父病故都不能回家送葬尽孝。”留学生一脸的忧伤。
“人活一世岂能不死,回不去又不是你的错,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或许是死者为大,和尚在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已经完全没了笑容。
“你倒是挺会开导人啊。”
“废话,贫僧干的就是这个啊。”瞬间和尚又笑了起来,“话说回来,你小子在快翻船的那会儿真有意思,你就那么怕死么?”
“不是怕死,我是怕我那个箱子沉了,那里面可全是无价之宝啊。”
话说到这里和尚才发现,留学生不知什么时候让仆人把那个大箱子也给拖了出来,这会儿正坐在上面呢。
“我说,这里面有什么宝贝值得你这么劳累地把它背来背去?”
“书。”
“书?”
“这里面装的都是大唐儒学、律法、历法等各种经典。如果日本想要有未来,那么就必须要学习大唐,要学习大唐,那么这些书是必不可缺的。我死了不要紧,只要把这些书带回日本就行了。”
“欸……看不出来你还这么有抱负,你叫什么?”
“下道真备。”
“嗯,我记住了,等到了奈良之后有缘再见吧。”
下道真备,备中国下道郡(冈山县内)出身,他们家本是当地很有势力的豪族,但大化改新之后,豪族的土地领民都被没收了,于是真备的父亲下道圀胜只能应朝廷召唤,来到了京城当了个右卫士少尉。
右卫士少尉就是宫廷近卫兵里负责看守皇宫四周的小军官,官阶从七位上,待遇地位跟在老家那是完全不能类比的。
家道中落固然不幸,但好在儿子下道真备相当有出息,自幼便有神童之称,年仅17岁就进了大学深造。
大学就是那会儿日本的最高学府,很显然是山寨了大唐的国子监,国家挑选全国的精英在里面读书,然后再在精英中挑出精英送出去留学。
养老元年(717年),年仅21岁的下道真备被选为留学生,坐船前往长安读书。
到了大唐之后,他的天才神童属性彻底爆发了。
虽然那会儿去长安的日本留学生主要学的是儒家经典,但在读圣贤书的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还要学其他东西,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律法、建筑、工艺。
工艺就是金属加工啊陶瓷制作之类的。
而下道真备则是奇葩,因为他什么都学,无论是圣贤书律法建筑工艺还是兵法医学天文学,甚至是琴棋书画这种娱乐活动这哥们儿都没落下,而且还学得相当好,一般中国读书人都不如他。
所以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数次希望他能留在唐朝做官,但都被婉言谢绝。
一连苦读了十七年,到了天平六年(734年)年底,一来是感到该学的都学了是时候回国报效了,二来是正好有一团遣唐使从长安出发准备回日本,于是下道真备便也搭上了顺风船,同船的还有几个跟他同一年去大唐留学的人,比如玄昉。
一行人走了数月,一直到第二年(735年)年初才回到平城京。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遣唐使回到日本,基本上都能得到富贵荣华,下道真备当然也不例外。作为资深海归精英,他一踏进平城京,就接到了升官的通知,官阶从原来的从八位下一跃升至了正六位下。
虽然八和六之间只差个七,但在当时日本的官阶里,从八位下和正六位下之间,差了整整十个级。
不过这也算不了什么新鲜事,毕竟谁都知道那会儿最重入唐人。下道真备真正在平城京内引起轩然大波让大家都知道他名声的缘由,是数日之后,他把那个拼死也要保住的大箱子给献了上去。
在这个箱子里,有总共1600卷经典,除了常规的儒家书籍和史书之外,还有天文学、音乐和兵法等著作,其中的《唐礼》130卷、《大衍历经》1卷、《大衍历立成》12卷、《乐书要录》10卷等,都堪称是无价之宝。
和各种书一起被献上去的,还有弦缠漆角弓、马上饮水漆角弓、露面漆四节角弓各一张,射甲箭二十支,平射箭十支,日时记一个以及乐器若干。
这次献宝行动在京城里引起了轰动,天皇还特地搞了个展览让王公贵族们前来观摩,而在各种围观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同时注意到了下道真备,他们都是朝中的重臣,一个叫葛城王,一个叫藤原仲麻吕。
葛城王是敏达天皇的后裔,藤原仲麻吕的曾祖则是藤原镰足,两人都是当时平城京里能呼风唤雨的人物,但同时也是一对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