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第聂伯河防线崩溃

1. 圣诞节攻势

1943年11月6日,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夺回乌克兰首都基辅,然后迅速挺进日托米尔,试图切断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的地面联系。曼施坦因手下最强大的第4装甲集团军也遭受严重威胁。

为了挽救败局,曼施坦因再次集结装甲重兵,在日托米尔—基辅方向发动反击。希特勒也期待通过这次反攻彻底扭转乌克兰战场的颓势。当曼施坦因申请再给他5个装甲师和3个步兵师时,希特勒立刻答应下来,并不惜血本加以满足。事实上,在1943年10—12月,仅从东线以外调给南方集团军群成建制装甲部队就有6个装甲师(第1、14、16、24、25装甲师,党卫军“希特勒”第1装甲师)和3个重坦克营(第509重坦克营、第31坦克团第1营、第2坦克团第1营 )。上述部队(不算新增的强击炮营)共有1099辆坦克和强击炮,包括326辆“黑豹”和72辆“虎”式坦克 。其中有几个师原本要调派给中央集团军群,却在中途转送给曼施坦因。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将这种做法称为对中央集团军群的“虐待”

“圣诞节”攻势当天,正在前线视察的曼施坦因

受“虐待”的不仅是中央集团军群。曼施坦因还从东线其他集团得到2个装甲师,分别是:来自A集团军群的第13装甲师(11月20日转属)和第17装甲师(12月14日转属)。在南方集团军群内部,曼施坦因又从第8集团军抽出大量部队来支援第4装甲集团军。

虽然投入了强大的装甲部队,曼施坦因的反击却并不顺利。经过激战夺取日托米尔后,曼施坦因的主攻军团——拥有26个师(包括7个装甲师 )的第4装甲集团军实力有所减弱,但仍有562辆坦克和强击炮(没有算入强击炮营等的战车),其中269辆可用。可德军却逐渐停顿下来。战后,曼施坦因在回忆录里轻描淡写地把失败归咎于“地面泥泞” 。可是结果显而易见:曼施坦因没有能够夺回基辅,更没能恢复第聂伯河防线。但他相信已经给了苏军足够沉重的打击,控制住了局面

基洛夫格勒进攻战役(1944年1月5—16日)

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装甲战力 1943年12月1日

“希特勒”师:195辆坦克和强击炮(56辆可用)

“帝国”师:81辆坦克和强击炮(31辆可用)

第1装甲师:121辆坦克(88辆可用)

第7装甲师:31辆坦克(14辆可用)

第8装甲师:19辆坦克(12辆可用)

第19装甲师:19辆坦克(9辆可用)

第25装甲师:57辆坦克和强击炮(39辆可用)

第509重坦克营:39辆“虎”(20辆可用)

注:不含强击炮营等。

1943年12月24日圣诞节前夕,曼施坦因头戴战斗帽(他一般只戴大盖帽或船帽),穿着毛领大衣视察前线的第20装甲步兵师,还打算留下来享受一顿烛光晚餐。就在这时,传来苏军发动反攻的消息。曼施坦因慌忙返回文尼察的司令部。据当时在场的德军摄影师回忆,他们甚至没来得及享用为烛光晚餐准备的肥鹅。

虽然德国人在苏军的汹汹来势下惊慌不已,但还是察觉到对手兵力枯竭的窘境。俄国人向日托米尔发起反击后不久,德军就发现跟在苏联坦克后面的步兵稀稀拉拉人数不多。抓到的苏联俘虏,约一半只有15~18岁,有些甚至只有13岁。其余俘虏不是老头儿就是凑数的中亚人,合格的青壮年寥寥无几 。某个被俘的苏联坦克军官,一个月前还是个工人,没受训练就被送来打仗。看到这样的情景,德军官兵的士气振奋起来,相信很快就能让俄国人流干鲜血。

可是这些乐观景象却无助于改善德军的战况。尤其是据说阻止了曼施坦因的泥泞,根本没能阻止俄国人。在苏军突如其来的打击下,拥挤在日托米尔的大量德军部队顿时乱成一团,纷纷丢弃装备落荒而逃。德国装甲部队的损失异常惨重。举例说,第1装甲师刚赶到前线时(1943年11月),共有195辆战车。激战一个多月,从基辅战场败退下来后(1944年1月1日),全师却只剩下60辆战车(包括18辆在修)

此时的斯大林雄心勃勃。他所支持的1943年圣诞攻势,不仅要击退日托米尔的德军,还要一举夺回整个乌克兰,然后进军波兰和德国最大天然石油来源的罗马尼亚,染指巴尔干。为此他向南方地区派出了他最信任的将领:由朱可夫协调乌克兰第1、2方面军;由华西列夫斯基协调乌克兰第3、4方面军。

4个以“乌克兰”冠名的苏联方面军在1944年1月1日共有223万人(不含第51集团军),装备有:28654门火炮和迫击炮、201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600架作战飞机。以上不含50毫米轻迫击炮、火箭炮、高射炮 。上述部队编成为162个步兵师,12个骑兵师,34个航空师,19个坦克和机械化军,11个独立坦克旅。

苏联最高副统帅朱可夫元帅

在4个强大俄国方面军面前,东线南部德军的兵数变化不大。1943年底,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由第1、4装甲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构成。总计有15个装甲师、7个装甲步兵师、43个步兵师(另外有2个警卫师和2个预备师) 。而克莱斯特的A集团军群由第6、17集团军构成,另有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总计有8个德国师和10个罗马尼亚师(另有1个德国野战训练师)。

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共有81万名德国官兵属于陆战前线部队(包括用于陆战的空军野战师,详见下表)。此外还有3万名外籍人员(如“维金”师)和11.6万名仆从军(主要是罗马尼亚军)。加上约20万名战区后勤人员,德国及其仆从军在东线南部战场总计约有115万人。以上不包括航空部队和辅助人员等等。

1943年12月31日 南方、A集团军群陆战兵力 (含仆从军,不含战区后勤)

曼施坦因手下的兵数不能和苏联相比。但他还有相当多的坦克。有一项统计显示,在1943年12月31日,苏军在整个苏德战场上共有5643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可是其中只有2413辆处于战备状态。而在乌克兰地区,苏军的2015辆战车也只保持着40%的战备率 ,也就是只有约800辆战车可以出战。

与之相对,全东线的24个德国装甲师(包括“装甲步兵师”名义的实质装甲师)和3300辆战车,有20个师和2200辆战车归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指挥 ,其中有120辆“虎”和近300辆“黑豹”重型坦克(详见下表)。这20个装甲师加起来有25万人、784门野战炮和460门反坦克炮,几乎占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手下作战部队的三分之一。

可是东线南部战场的2200辆德国坦克和强击炮,有一大半正在修理。希特勒大概是怕曼施坦因继续败退,会把不能开动的坦克和强击炮都丢掉,于是在1943年12月初做出决定,要把南方集团军群的542辆长期在修战车(修复周期超过两周)运回德国。缺额将由全新坦克陆续加以填补。这些战车大致在月底前陆续运走。

1943—1944年冬,设防在房屋雪堆后的德军作战小组。包括1挺MG34机枪和2支98K步枪

可是,留下的战车仍有一半左右需要短期修理。曼施坦因手下实际只有564辆中重型坦克处于战备状态(1943年12月31日统计),包括43辆“虎”,161辆“黑豹”,360辆三、四号坦克 。这不算处于战备状态的强击炮和轻型坦克。而按1944年1月1日的统计,曼施坦因手下的装甲部队(不含强击炮营等),共有1172辆坦克和强击炮,其中仅有650辆处于战备状态。

虽然曼施坦因喜欢哭穷,希特勒还是一如既往地把最多最好的战争资源给他。1944年1月,希特勒又给东线送来大量全新战车,包括268辆重型坦克(72辆“虎”、196辆“黑豹”) 。其中大部分又归于曼施坦因手下。比如前述丢失了大部分坦克的第1装甲师,在1月8日到25日之间就获得了76辆新坦克(48辆“黑豹”、28辆四号)

1944年1月1日 南方集团军群装甲部队实力 (不含装甲步兵师和强击炮营等。仅统计可用战车和在修战车)

注:1.“希特勒”师为1943年12月31日统计;“帝国”师和第25装甲师为1943年12月1日统计。

2. 括号内为战备战车数。

3. 第8装甲师欠1个装甲步兵团。

4. 第14装甲师的野战炮、重步兵炮和88毫米高炮合计有50门。

5. 各装甲师统计不含长期在修(维修周期超过两周)。希特勒在1943年12月初决定,将东线需要长期修理的坦克运回国内。

1943年底至1944年1月初,调配给曼施坦因的“黑豹”坦克部队

第31坦克团第1营:这个营原本属于中央集团军群。1943年12月1日却被调给曼施坦因,用于支援第11装甲师。12月5日以来,第31坦克团第1营被投入战斗,且蒙受惨重损失。该营自11月27日以来接受了78辆“黑豹”。可是只过了一个月,到12月31日只剩下43辆,其中仅9辆可用 。另外33辆“黑豹”完全损失。到1944年1月4日,全营仅有5辆“黑豹”处于战备状态。当天,德军统帅部命令该营撤离前线到后方休整。可是战况吃紧,该营根本没法离开。

第23坦克团第2营:1943年12月10日奉命重组。自12月30日到1944年1月3日,陆续获得65辆“黑豹”。

第2坦克团第1营:1943年12月有76辆“黑豹”(12月28日自中央集团军群调往南方集团军群)。

第51坦克营:1943年12月1日有10辆“黑豹”(1辆战备)。12月14日这个营由“大日耳曼”师所辖改为南方集团军群直辖。

1944年1月乌克兰地区,德军丢弃的一辆“虎”式坦克

虽然坐拥大量的重型坦克和强击炮,丢失了第聂伯河天险的曼施坦因还是处境艰难。至1943年12月底,他在右岸乌克兰地区的大部分防线,只有纵深4~6公里的薄弱阵地可供依托。在距离前沿10~15公里的后方重要地段,德国人正匆忙构筑第二防御地带。作为在更深远后方建立防御的预备措施,德国人还沿着因古列茨河、因古尔河、锡纽哈河、南布格河、德涅斯特河构筑阵地。可这些深远防线对曼施坦因来说都是远水不解近渴。

俄国人也很清楚,曼施坦因退出第聂伯河天险后修筑的临时阵地根本就是不堪一击,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来扩大战果。1943年底,在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指导下,红军不断在乌克兰战场展开攻势。形势飞速发展着,其具体态势如下(走向自西向东)

曼施坦因的第聂伯河防线西段已经完全瓦解。瓦图京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占据了基辅以西的广大地盘,并于12月31日夺回了日托米尔(此前曼施坦因花了很大功夫才占据该城),然后继续压迫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退向别尔季切夫。瓦图京同时还分出一部兵力攻打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的接合部(萨尔内地区)。德军仅在第聂伯河中游还残留一段防线,大致位于别拉雅泽尔科夫(不含)到卡涅夫一线。但苏军很快又于1944年1月4日占领了别拉雅泽尔科夫。于是曼施坦因的第聂伯河中游防线就只剩下卡涅夫地段。

1944年初,通过木桥撤退的德第7装甲师车队

在卡涅夫以东,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科涅夫)和乌克兰第3方面军(司令马利诺夫斯基)早已冲破了第聂伯河防线几乎整个东段。现在他们又不断击退德国第8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夺取自切尔卡瑟至扎波罗热一线的大片地区。德军仅在第聂伯河防线尾端的尼科波尔还保持着一个登陆场(主要地段位于对岸),但也被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托尔布欣)用主力包围着。

乌克兰第4方面军其余兵力在第聂伯河下游弯曲部(至入海口)与德国第6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对峙,同时以第51集团军封锁克里米亚半岛(由德国第17集团军和罗马尼亚部队防守)的陆地出口。独立滨海集团军(彼得罗夫将军)在刻赤占据了一个登陆场。

现在,曼施坦因残留在第聂伯河上的最后两个桥头堡——卡涅夫和尼科波尔,都处在苏军的猛攻下。远在南方的尼科波尔桥头堡姑且不论,最迫切的危险来自卡涅夫地区。瓦图京在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方向的大规模进攻,正在逼退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的中路部队。其与部署在卡涅夫以西的第4装甲集团军右翼的联系逐渐被撕裂。而在卡涅夫以东,科涅夫也在不断紧逼德国第8集团军。在两路苏联大军的包夹下,卡涅夫桥头堡正变成一个不断缩小的孤立大口袋,里面装着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的大量精锐部队。

希特勒与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慌忙采取补救措施 。1943年12月29日,他命令胡贝将军的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部最迟于1944年1月3日接管被困在卡涅夫以西的第4装甲集团军右翼(第24装甲军和第7军)。而第1装甲集团军留在尼科波尔登陆场的部队,自1月1日起由第6集团军接管(第6集团军原属A集团军群,现在暂归曼施坦因指挥)。接到命令后,胡贝匆忙带着司令部从阿波斯托洛沃赶到乌曼(位于卡涅夫西南的后方地区)。除了接管第4装甲集团军右翼部队(第24装甲军被留给第4装甲集团军)外,胡贝还陆续得到很多援兵,其中包括从卡涅夫以东战场调来的第3装甲军指挥部,第6、17装甲师,第16装甲步兵师,第101歼击师。另外,曼施坦因还请求陆军总部调来第46装甲军指挥部和第16装甲师,以及第1步兵师和第4山地师,用以增援第4装甲集团军的中路兵团。

曼施坦因匆忙调动着援兵,可是战场形势仍在急速恶化。1月4日,第4装甲集团军与卡涅夫突出部之间的缺口已经扩大到110公里。瓦图京麾下的第1坦克集团军和第38、27、40集团军沿着这个大缺口不断南下。这股苏军兵分三路,而最重要的目标是卡涅夫突出部后方乌曼以北的赫里斯季诺夫卡。从东面攻来的科涅夫也以赫里斯季诺夫卡为目标。一旦瓦图京和科涅夫的军队在赫里斯季诺夫卡会师,卡涅夫突出部的德军集团就将陷入包围。

2. 基洛夫格勒与“瓦图京”反攻

在1944年1月初,科涅夫大将及其麾下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最主要任务,还不是切断卡涅夫突出部,而是攻取位于突出部东南的重镇基洛夫格勒。为此科涅夫在1月5日展开了猛攻。科涅夫的敌人依然是沃勒尔将军的德国第8集团军。德军以凶猛炮火迎击科涅夫,仅第47装甲军两天内就打了17.7万发炮弹。尽管如此,苏军的进展还是非常顺利。1月8日,苏军解放了基洛夫格勒。德军陷入一片混乱,甚至第47装甲军司令部也在1月9日夜晚遭到苏联坦克的袭击,一度被打散

德军在基洛夫格勒投入装甲部队战力(不含强击炮营等)

注:1月1日统计,括号内为可用数。

攻占基洛夫格勒的同时,科涅夫对卡涅夫突出部只做了一次辅助攻击,而且第一目标还不是遥远的赫里斯季诺夫卡,而是距离比较近的什波拉。在这个方向,科涅夫只推进了40公里,甚至都没能打到什波拉,而只打到卡尼日附近(位于什波拉东南),距离瓦图京还遥远得很。

德军火速做出回应,调遣强大装甲部队在斯梅拉、卡尼日一线发起反击。参加这次战斗的部队,除了第8集团军固有的装甲兵团,还有“大日耳曼”师和党卫军“骷髅”师等著名精锐王牌。1月10—16日,德军自基洛夫格勒西北向南,依次展开了第106、320步兵师,第11、3装甲师,“骷髅”师及第13装甲师,第10装甲步兵师,第376步兵师,第14装甲师,“大日耳曼”师

以上单位在1月1日共有278辆坦克和强击炮(不含第10装甲步兵师和独立强击炮营),其中113辆可用(内含14辆重型坦克)。苏德两军爆发激烈的坦克战。战至1月16日前,德军暂时阻住了乌克兰第2方面军,还宣称消灭了623辆苏联坦克和自行火炮。战斗过程中,德军注意到,科涅夫的步兵也大都是从当地拉来凑数的,几乎没什么训练可言。

科涅夫向基洛夫格勒大举进攻的同时,瓦图京的进攻也在继续。1月10—11日,瓦图京手下的第38集团军,第1坦克集团军(约6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和第40集团军已经逼近文尼察、日梅林卡、赫里斯季诺夫卡、乌曼和日阿什科夫东南。这样,当科涅夫从东面威胁卡涅夫突出部的同时,瓦图京也从西面迂回到卡涅夫突出部的底部,直接威胁到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的深远后方和司令部以及后勤基地。

现在不管是卡涅夫突出部,还是曼施坦因的整个左翼战线都面临崩溃危险。但是曼施坦因在这一线拥有强力装甲部队,同时还得到大量增援(包括大量的“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1月24日,曼施坦因出手了。德国第3、46装甲军和第7军在文尼察和乌曼一线陆续发起强大的装甲反击。德军将这次战役称为“瓦图京行动”。连同强击炮营在内,曼施坦因一举投入约300辆可用坦克和强击炮(不含在修战车。详细参阅下表),包括108辆可用的“虎”式和“黑豹”坦克,其中78辆属于新锐的“贝克”重坦克团。德国重型坦克群势不可挡,先后重创了苏第40集团军和第1坦克集团军。在德军猛攻下,约有7~8个苏联师一度被切断后路。但德军也无力吃掉被围苏军。经过一番血战,俄国人大部分都突出了包围,却也丢弃了大量重型武器。由于这次失败,瓦图京被迫放弃此前在卡涅夫突出部夺取的地盘,后撤了25~30公里,随后稳住了阵脚。

曼施坦因宣称通过“瓦图京”行动第二阶段战斗,就击毁或缴获了700辆苏联坦克、约200门野战炮和500门反坦克炮,但抓到的俘虏却只有5500人 。而根据苏联的记录,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1月21—31日完全损失了65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不过这并非都损失于“瓦图京”行动。因为同一时期,乌克兰第1方面军还在别尔季切夫(日托米尔以南)以及中央、南方集团军群的接合部地带与德第4装甲集团军苦战。但不管怎么说,苏联第1坦克集团军肯定是遭到了重创,以至于一度丧失战力。为了弥补损失,自1月23日到2月3日,从苏联大后方运来400辆T-34坦克给瓦图京

德军在“瓦图京”行动投入战车

第6装甲师(1月1日):27辆四号、2辆三号

“希特勒”师(1月21日):22辆“黑豹”、25辆四号、1辆“虎”、27辆强击炮

第16装甲师(1月28日):48辆坦克(包括7辆“虎”)和7辆强击炮

第17装甲师(1月28日):29辆坦克

“贝克”重坦克团(1月20日):34辆“虎”、44辆“黑豹”

第25装甲师战斗群:实力不详

注:以上仅统计可用战车,不含在修战车。不含强击炮营等

通过卡尼日和文尼察—乌曼方面的装甲反击,曼施坦因暂时阻止了科涅夫和瓦图京的会合,保住了卡涅夫突出部。但曼施坦因所面临的形势仍很危险。尤其在曼施坦因顾不上的集团军群左翼地段,瓦图京取得很大突破,一举攻破了1939年老国境线。1月24日,苏军已经进抵科韦利以东,直接威胁着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之间的直达铁路。一旦这条铁路被切断,曼施坦因将很难得到友邻重兵集团的支援,甚至陷入孤立境地。至于暂时安全的卡涅夫突出部,其侧翼也依然暴露着,随时可能遭到新的打击。

曼施坦因自称在1月初就预测到集团军群左翼的险境,于是在1月4日飞到希特勒大本营,详细解释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一面依托卡涅夫突出部实施前述“瓦图京”计划来遏制苏军突破,一面放弃第聂伯河下游的弯曲部、尼科波尔桥头堡和克里米亚半岛。这样曼施坦因就可以把兵力集中到左翼,同时在右翼建立一条比较短的战线。至于第聂伯河中游的卡涅夫突出部,曼施坦因暂时还要守住(他正依托这个突出部展开反击)。但按曼施坦因的长远计划,是放弃第聂伯河下流之后,中游(自然也包括卡涅夫突出部)早晚也要放弃。届时南方集团军群将退守到更西面的布格河。这样曼施坦因的战线就能更短更直。

3. 希特勒与曼施坦因的争吵

经历过一连串失败后,希特勒对曼施坦因的能力已经不再信任,甚至私下讽刺曼施坦因只会打电报说空话,还讽刺曼施坦因对苏军的行动全靠想当然的瞎猜。不过希特勒还是要依靠曼施坦因来守住乌克兰,虽然期待值并不高。俄国人发动“圣诞攻势”后几天,希特勒就表示,只要把东线南部形势稳定下来就算很大收获,他没指望能有更多战果。当曼施坦因再次大喊坦克不够时,希特勒就更加恼火。1943年12月29日的军事会议上,希特勒向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抱怨,说近期已经给了曼施坦因1000多辆坦克和强击炮。特别是为了基辅之战,一口气就给了曼施坦因全德国最好的5个装甲师。蔡茨勒也讽刺说曼施坦因几乎吃掉了一切,每个月都能得到足够的坦克补充。与之相比,中央集团军群却长期什么补充都得不到 。希特勒对曼施坦因的“瓦图京”计划也很冷淡,觉得不会有太大成果(曼施坦因日后承认希特勒的看法是正确的)。但希特勒还是放手让曼施坦因去实施“瓦图京”计划。

至于曼施坦因的那些撤退计划,希特勒根本不愿接受。首先,放弃第聂伯河下游和克里米亚半岛(这两件事其实是联动关系),不仅意味着德军将失去更多的乌克兰资源——曼施坦因及其拥护者喜欢把这些资源说得一钱不值,可事实是苏联正在迅速利用这些资源,还在收复地区大量征兵来充实早已空虚的步兵连以打击曼施坦因——更糟糕的是,苏联舰队和飞机将以克里米亚为基地,对罗马尼亚油田展开攻击。这意味着德国最大天然石油来源将处于严重威胁之下。

何况正如希特勒所长期担心的:曼施坦因的撤退还会让德国的国际威信一落千丈,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之类的“盟友”们会更加动摇,进而令德国失去更多的廉价炮灰、资源和战略要地。去年(1943年),在斯大林格勒大败和地中海颓势的连锁反应下,意大利已经带头脱离了德国阵营。现在,中东欧的一堆“盟友”更是离心离德。尤其是随着曼施坦因的败退,罗马尼亚本土即将变成前线,其国内已是暗潮汹涌,早在1943年底就开始向俄国人试探媾和条件。甚至距离战场更远的匈牙利也被苏军在乌克兰的攻势吓坏,正策划退出德国阵营,不久就将发展到必须由德军武装占领匈牙利才能压制的程度 。这些事不需要曼施坦因操心,却是希特勒所无法回避的难题。

曼施坦因所谓“用撤退来缩短战线集中兵力”的建议,希特勒更是已经听腻了。去年秋季以来,曼施坦因就是用类似借口匆匆放弃中间阵地,撤退到第聂伯河。可是撤退太快,反而给了苏军穿越第聂伯河的战机。如今曼施坦因非但没有守住第聂伯河,反而被打得一败涂地。守不住第聂伯河这一巨大天然屏障的曼施坦因,又靠什么来守住布格河呢?

所谓缩短战线、充实兵力的战术,本身也令人怀疑。事实上,一旦德军缩短战线集中兵力,苏军也会跟着做同样的事情、也会缩短战线集中兵力。曼施坦因又搬出他的老理论,说他在撤退时彻底破坏了铁路网。因此当德军转移之际,苏军展开追击就会陷入后勤供应困难的局面。可是曼施坦因却忘记了:苏军不仅内线运输能力强于德国,而且道路修复能力也极强。事实上,曼施坦因自1943年下半年以来一路撤退一路破坏铁路,可俄国人还是保持着高速追击。曼施坦因为此已经吃足了亏,但总是不长记性。何况,就算短期内,苏军的运输将面临一些困境。可是德国人也很难在短期内建立坚固的新阵地。曼施坦因自己的失败就是教训:他在乌克兰不断放弃中间阵地,甚至放弃了第聂伯河天险的大部分地段,如今只能在空荡荡的雪野上临时挖掘一些粗陋的战壕。

更何况,仓促撤退就意味着要放弃大量重型武器。而放弃重型武器就意味着放弃大部分战斗力。如前所述,希特勒已经给了曼施坦因大量坦克和强击炮。如今这些战车大部分都处于待修状态,根本开不动。一旦大规模撤退,很大一部分坦克都要被炸毁或丢弃。几天前,德军自日托米尔撤退时就陷入如此窘境。如果还要丢掉更多坦克,等于要丢掉老本。希特勒曾给蔡茨勒举过例子:德国每个月生产20万条步枪,可步枪总数却从610万条减少到510万条。在东线丢失了150万条步枪。大部分枪都是在“成功撤退”时丧失的——而步枪已经是最容易带走的武器了。

整个1944年1月,围绕着诸多战略战术问题,希特勒和曼施坦因争论不休。而事实上,他俩谁也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唯一的根本办法就是尽快增强东线德军的实力。在1941/1942年和1942/1943年两次新年交替之际,德军都在东线陷入巨大危机,也都是从毫无战事的西线抽出大量军队来救援。曼施坦因在1943年的哈尔科夫大捷,靠的就是从西线调来的一批新锐满员的武装党卫军装甲师。

可是在1944年初,局势已经大为不同了。希特勒意识到随着东线战局的进一步恶化,美英在西欧登陆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德军必须在西线保持一定实力。为此,希特勒早在1943年11月就发布了专门命令(第51号“西线”训令) ,规定不能随便从西线调兵来增援东线,还要优先给西线提供人员和武器。

然而,第51号“西线”训令很快成了一纸空文。东线战况在继续急速恶化,迫使希特勒仍要最大限度地从后方和其他战区(包括西线)搜罗增援部队和武器装备,拿来填入东线战场。如前所述,希特勒在1943年12月10日做出决定,把东线需要修理的一半坦克和汽车运回本土。又决定把这些战车送到西线,去取代预定给西线实际却给了东线的新坦克和新汽车 。所谓“优先补充西线”,也只能采用这种“以旧换新”的苟且手法。12月20日的军事会议上,一个将军抱怨说西线的一切都被拿走了,这激怒了希特勒,反驳说东线态势太可怕,没有大量兵力是不行的。1944年1月21日,希特勒又专门下令,要求把原定配发给西线的反坦克装备,全部拉到东线 。年轻补充兵也开往东线,留下一些身体差年纪大的士兵守在西线。

但不管怎么说,希特勒现在只能偶尔从西线抽几个成建制师去东线,不能像过去两个冬天那样,动辄抽出十几个师甚至几十个师。1943年12月28日的一次军事会议上,希特勒不断询问还能从什么地方给曼施坦因搞到新炮灰。主管西线的约德尔将军答复说:整个西线已经没有一个师能适应东线作战,最多能从意大利抽出第371师 ——于是第371师很快被派给曼施坦因 。希特勒已经没法填满曼施坦因无底洞般的需求。至于曼施坦因那些靠放弃地盘来集中兵力的计划,能获得的兵力其实也相当有限,本质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

而希特勒的坚守东线战略,其实就是所谓“以空间换时间”——如前所述,至少在去年(1943年)11月,希特勒还相信德军在俄国前线有足够广阔的地盘可以坚守下去,可以继续拖耗已经失血严重的苏联。即使在东线失去一些地盘,短期内也威胁不到德国本土 。可是到1944年1月,希特勒已意识到在东线丢失土地的速度过快。尤其在曼施坦因负责的南部战场,转眼间就丢掉了东乌克兰,在西乌克兰的占领区也越来越小。苏军甚至已经突入战前波兰国境(越过波兰就是德国本土),同时还在迅速靠近罗马尼亚和巴尔干。这意味着,希特勒对曼施坦因越来越失望的同时,能够容忍曼施坦因放弃地盘的余地也越来越小。

希特勒和曼施坦因就这样吵着吵着。他俩虽然还维持着表面的客气,实质关系却越来越僵。偏偏在这个微妙时期,曼施坦因又暗示应该让他来当东线总司令。这意味着曼施坦因将单独执掌苏联前线的近三百万德国陆军官兵——德国武装部队最大的重兵集团。就算是曼施坦因风头最盛的往昔,提出这样的要求都难免触怒大独裁者希特勒。如今曼施坦因吃了一堆败仗,居然还敢要求更大权力、甚至可以说是直接威胁希特勒地位的巨大权力——当然会惹得希特勒更加讨厌他。

当德国高层争吵猜忌之际,俄国人在1月中下旬逐渐把攻势停顿下来,以总结教训,寻找新战机。遭到德军强大反击后,苏军意识到,德军在乌曼以北和基洛夫格勒西北拥有两支强大装甲部队——第3、47装甲军。要击败这些装甲军团、打开突破口,并不容易。于是俄国人决定改变进攻方向,把突破口向北移动到更靠近第聂伯河的地方

1月11日,协调乌克兰第1、2方面军的朱可夫向斯大林汇报了下一步作战计划 。听取了相关情况后,斯大林于1月12日下达命令,要求乌克兰第1、2方面军分别向什波拉、兹韦尼戈罗德卡发起向心突击,合围并吃掉卡涅夫突出部内的德军集团。和此前的作战方案(在赫里斯季诺夫卡会师)相比,新作战方案大幅缩小了两个方面军的突击深度,借此来避开上述的德国装甲屏护队。但另一方面,既然进攻深度变小了,也就不能包围和歼灭更多的德军部队了。可是对兵力和战力还相当有限的苏军来说,新方案却是比较现实的选择。毕竟,自斯大林格勒战役以来,俄国人还没找到围歼德军重兵集团的更好战机。如果新作战方案能顺利执行的话,大概能吃掉德国两个军或三个军。也不算少了。

苏联官方所谓的科尔松—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也就是西方所谓的切尔卡瑟口袋之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说明:本书所谓战车或装甲战车,未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专指德军的坦克和强击炮(不含自行榴弹炮、自行步兵炮和自行反坦克炮、自行高炮等)。或苏军的坦克和Su-76、85、100、122、152自行火炮。

本书所谓野战炮,一般指步兵炮、迫击炮、反坦克炮、高射炮以外的师军级火炮。 Lnh2LvwAG8iQjSpRo2VrL5PNTqUpUsbbOOAuENWwXzd1FLCT+2yf0aOVGZRGH3K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