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曼施坦因的困局

1. 东线战场的新战略

1943年,德国陆军元帅曼施坦因56岁。这一年他是苏德战场,也就是所谓东线的中心人物。他的经历更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年初,他未能救出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6集团军,只能亲眼目睹二战爆发以来德军最大的惨败。但紧接着,曼施坦因就动用大量新锐装甲部队,在哈尔科夫挫败了苏军,得以重获希特勒的宠爱和信任。夏季,在曼施坦因的积极推动和亲自指挥下,德军以空前规模的兵力和装备,发动了代号“城堡”的库尔斯克战役,企图一举扭转东线战局。可是“城堡”行动却完全失败了。此后一直到秋季,曼施坦因率领南方集团军群不断败退。他所防守的第聂伯河天险也在多处被突破。但曼施坦因仍以重兵盘踞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乌克兰,激烈攻防战还在继续。

希特勒以半真半假的豁达态度接受了曼施坦因的一系列惨败和不断的撤退。他的宽宏大量建立在如下战略思考的基础上:尽管俄国人取得了重大胜利并且重返乌克兰,但德军在东部前线仍占据着辽阔的地盘。依托这一巨大地理空间,德军可以凭借坚强防御不断消耗苏军的人力和物力,直至战局再度转向有利于德国的方向。

事实上,自苏德战争爆发以来,苏联红军和红海军在两年半时间里损失近2000万人(包括非战斗损失) ,其中870万人是所谓“纯减员”(死亡、被俘、失踪)。与之相对,德军同期在苏德战场只损失了约500万人(其中约400万人是战斗损失,包括近200万人是“纯减员”)。单纯从账面上考虑,用防御消耗战拖垮苏联的战略,似乎有可能奏效。

可是德军究竟需要守住哪些地盘?又该放弃哪些地盘呢?曼施坦因掌控的乌克兰战区争议尤其复杂。曼施坦因和德国陆军大部分将领一样,强调战术而极度缺乏战略头脑。他们的知识结构非常单一,缺乏军事以外的社会经济知识,而且都顽固保持着“军队比地盘更重要”的思想。因此,他们不能理解希特勒对乌克兰粮食和工矿资源的重视,更无法预见一旦苏联夺回乌克兰,就不仅能拿回这些资源,还可以得到大量兵员。这意味着即将耗尽战争潜力的苏联将获得巨大补充,而德军的消耗战略将完全失败。事实上,虽然德国人无法有效利用占领下的乌克兰的工矿资源,这一地区对苏联工业和农业却是至关重要。更糟糕的是,一旦德国失去乌克兰,在国际上还可能引发连锁负面反应。特别是德国的关键盟友罗马尼亚,其本土将直接面临苏军的威胁。而罗马尼亚是德国最重要的天然石油来源,是德国战争机器的供血源头所在。到时候,德国阵营内心生动摇的将不仅仅是罗马尼亚。而苏军通过乌克兰,则可以进攻波兰、巴尔干,甚至德国本土。失去乌克兰,完全可能导致德国满盘皆输。

2. 战力:技术差距

毋庸置疑,乌克兰对苏联和德国都极为重要。可是,德军的战力是否足够守住乌克兰呢?库尔斯克攻势失败以来,德军虽然在苏德战场蒙受了一系列惨重失败,军力规模有所萎缩,却继续维持有强大的作战实力。德国国防军统帅部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943年10月,部署在苏德战场的德国武装部队共有408万人(另有近60万人的仆从军) 。其中有约280万人属于德国陆军部队。这是非常庞大的战略重兵集团。可是同期已经有超过635万名苏军官兵部署在苏德战场,其中有550万人属于苏联陆军 。显而易见的是,德军的兵力处于劣势状态。

运往东线的“黑豹”坦克

苏德战争并非单纯靠人力取胜。两军都以坦克部队为核心,都喜欢把大量坦克集中起来突破对手的防线,进而包围对手的重兵集团。现代化战争条件下,大型军团一旦被包围,就会很快丧失弹药和燃料补给,战斗力就会急剧减弱,变得很容易被消灭。所以防守的一方,也会出动自己的坦克部队,去击退敌方的坦克,阻扰敌人进行突破和包围。总之,坦克的数量和质量,对苏德战争的进程和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43年夏季到1944年初,德国陆军在苏德战场投入比过去更多也更好的装甲战车。库尔斯克战役开始前,德军在东线共有3434辆战车 。包括147辆“虎”式坦克和204辆“黑豹”式坦克。这是当时全世界范围内最强大的两种重型坦克,单车重45~57吨(相当于两辆苏联T-34坦克的重量)。东线德军还有862辆长管炮四号坦克、916辆强击炮。此后半年(7—12月)内,又有3951辆新坦克和强击火炮送往东线 ,其中有278辆“虎”和867辆“黑豹” 。同一时期,东线德军丧失(不可恢复损失)了3841辆坦克和强击火炮 ,账面上大体“收支相抵”。到1943年12月31日,在东线仍有3356辆坦克和强击炮,数量规模与夏季差不多。而且重型坦克比率更高:“虎”式增加到232辆、“黑豹”有349辆。同时还有822辆长管四号和1441辆三号强击火炮。

东部前线的德军“虎”式坦克

德军的“黑豹”重型坦克

1943年7—12月 东线德军新增战车(坦克与强击炮)构成

1197辆补充坦克、673辆补充强击火炮、以营连建制调来的526辆坦克、以营连建制调来的655辆强击火炮、随6个装甲师调来的900辆战车。

对德国人来说,尤其值得庆幸的是,直到1944年春,装甲战车的技术优势依然牢牢掌握在德军手中。俄国人在1943—1944年进行了一系列实弹测试 ,结论令他们感到沮丧。德军“虎”式坦克可在1500米距离击穿苏军T-34坦克和KV坦克最坚固部位的装甲;“黑豹”坦克甚至远在近2000米外,就能打穿T-34坦克的正面装甲(最坚固部位)。

德军第1装甲师丢弃在日托米尔附近的一辆“黑豹”坦克

与之相比,苏军的76毫米坦克炮(T-34坦克和KV坦克的主要武器),即使逼近到200米距离,还是无法击穿“虎”式坦克的侧面装甲,更无法击穿“虎”和“黑豹”的正面装甲。事实上,76毫米炮型的T-34坦克,非但无法从正面对抗“虎”和“黑豹”,甚至对比安装长管火炮的德国四号坦克都要逊色一筹。德军的新型四号坦克和三号强击炮虽不如“虎”、“黑豹”那么强大,却也可以在500~1000米距离摧毁T-34和KV。苏联坦克却要到500米以内才能击毁新型四号坦克。

俄国人为了挽回坦克技术的劣势,在1943年冬季开发出安装85毫米炮的新式T-34坦克(T-34/85)。新T-34坦克可以在800米距离击穿“虎”式的正面装甲,但还是无法击穿“黑豹”的正面装甲。更糟糕的是,即使是这种差强人意的T-34/85坦克,还得等到1944年3月才能交付给前线部队 。在此之前,俄国人只能继续硬着头皮使用T-34/76型坦克。如果发生坦克战,他们必须最大限度利用T-34速度快(炮塔转速也快)的优点,绕到德国坦克的侧后方进行射击。但这往往要付出很大代价,还需要非常大胆老练的坦克手。由于苏联坦克被击中后成员生还率太低,苏军坦克部队很难培养出老手——当然到了1943年和1944年,历经战火而幸存下来的老手还是变多了。

除了T-34/76,同期苏军还有一些85~152毫米口径的重自行火炮,以及少量安装85毫米炮的KV坦克。苏联自行火炮是模仿德国强击炮的产物,很多型号直接使用坦克底盘。自行火炮(强击炮)优点是外形比坦克更低矮、更容易隐蔽、造价也更低廉,而且往往可以安装比同量级坦克更大口径的火炮。可是苏联坦克部队无论官兵,都不太喜欢自行火炮,甚至将其讽刺为“出毛病的坦克”。理由是自行火炮没有炮塔,火炮转动不够迅速,遇到坦克战容易吃亏。但在得到T-34/85和“斯大林2”坦克之前,苏军也只有重自行火炮才能从正面击毁“虎”和“黑豹”。可惜这类战车数量太少。某些坦克军有时可以分到1辆或几辆。

苏联坦克手偏爱T-34坦克,并不只是因为其速度快。T-34还有续航远、易修理、故障率相对较低等优点——至少比德国的“虎”和“黑豹”更容易修复、更不容易出故障。这意味着苏联坦克比德国坦克更容易控制住战场。而在坦克战中,谁控制了战场,谁就更容易回收和修复己方受损坦克,同时缴获敌方受损坦克。

苏军的T-34坦克和Su-85自行火炮正在渡河,河中有很多德军丢弃的装甲车和履带拖车等

德国统帅们也没太多理由为东线装甲部队的现状欢庆,反而是忧心忡忡。库尔斯克战役前夜,东线德军的坦克和强击炮有89%处于战备状态。到1944年新年伊始,东线德军虽然还有3303辆战车(1875辆坦克和1428辆强击火炮),却只有1285辆处于战备状态(551辆坦克和734辆强击火炮) 。其他战车或遭受战斗损伤或出现机械故障,都需要修理。德军赖以耀武扬威的“虎”和“黑豹”,因为机械构造过于复杂,更需要大量修理和维护。300多辆“黑豹”,一度只有80多辆可以出战。

希特勒对此非常失望,甚至把“黑豹”当成“瘫痪”的代名词 。1943年11月1日,希特勒干脆下令把60辆没法开动的“黑豹”送到北方集团军群当阵地炮台(11月5—25日间,60辆“黑豹”运往北方集团军群,其中一部分可以开动 )。也正因如此,希特勒更不能允许德军随便撤退,否则将有大量在修坦克和难以机动的重炮丢给俄国人(恰如俄国人在1941—1942年也丢弃了大量坦克和重炮)。坦克和重炮是德军战力的核心,而生产补充却很困难。

实际上,虽然德国人更喜欢夸耀他们的坦克和步兵,但德国陆军最基础战力却是炮兵。在苏德战场,德军的火炮总数比苏军要少,可是德军的单位火力却往往更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德军步兵师装备的榴弹炮就总比对手的火炮口径更大、威力更强。二战时也依然如此。德军借此获得了很大的战术火力优势。

1943年的苏德战场也是如此。按标准编制,一个德国步兵师的炮兵团应该装备48门105~150毫米榴弹炮,配发的炮弹重达14.8~43.5公斤。这样的炮兵团,一次就可以齐射约1吨炮弹。在1943年夏季,一些德国装甲师的炮兵团有54门野战炮(包括18门自行火炮),比步兵师炮团更多。与之相比,苏联步兵师的炮兵团按编制只有32~36门76~122毫米炮 。这些火炮的炮弹只有6.5~21.7公斤重。苏联步兵师炮兵团齐射量只有400多公斤,不到德国炮团的一半。

德军的一门75毫米反坦克炮

1943年夏季以来,满员的德国步兵师约有60门反坦克炮,其中半数是75毫米重型炮,炮弹重6.8公斤,足以摧毁任何一种苏联主力坦克。而苏联步兵师只有48门45毫米小炮(炮弹重1.4~2公斤),几乎威胁不了德军主力坦克。这一时期,德军还把一些75毫米反坦克炮安装在履带车上,相当于简化版的强击炮。但德军把它们列为自行反坦克炮,与强击炮分开统计。

苏德步兵师炮团火力对比

步兵火力方面,德军步兵团有8门75~150毫米步兵炮,炮弹重6.5~38公斤;苏联步兵团有4门76毫米团炮和7门120毫米迫击炮,弹重6.2~15.9公斤。在1943年,部分德国步兵团也装备了120毫米迫击炮。苏联步兵营有9门82毫米迫击炮,而德国步兵营也有6~9门80毫米迫击炮。综合来说,德国步兵团(没有装备120迫击炮的团)火炮和迫击炮齐射量为178~210公斤,而苏联步兵团是220公斤。虽然发射量差不多,但德国步兵团火力核心是可做精准直瞄射击的步兵炮,苏军却多为精度很差的迫击炮。因而德军步兵团火力的射击效率要高于苏军。一些德国装甲师把步兵炮发给装甲步兵营,有些还安装在履带底盘上,成为机动性更强的自行步兵炮。

苏德步兵团火力对比 (一个步兵团的装备量)

综合来说,一个苏联师各种炮总数可能和德国师相当甚至更多。但就齐射威力和射击效能而言,一个德国师能对抗2~3个苏联师。德国师的兵员人数也比苏联师更多。一般来说,满员的老式德国步兵师(九营制)有15000~17000人,包括8000名广义步兵(内含5700名前线步兵和2300名步兵火力支援人员);缩编后的新型满员师(六营制或七营制)有12000~13000人,包括6500名广义步兵(内含近3300名前线步兵和3200名步兵火力支援人员)。与之相比,1943年的苏联满员师也只有9000多人,其中约有3500名前线步兵(按德国标准计算);缩编后的所谓中等满员师只有6000人,包括约2000名前线步兵。

当然,以上谈的是标准编制,与前线部队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相当差异,有时差异还很大。在曼施坦因不断败退的乌克兰战区,苏德两军就没有多少部队可以做到员额充实。当然这是秋季以来的状况。此前的夏季,两军的阵容却相当充实。

3. 战力:作战兵团

在库尔斯克会战前,预定参加“城堡”行动的很多德国步兵师几乎补足了兵员和武器,阵容华丽耀眼。举个例子说,第106步兵师总员额约有13600人,其中有6577名步兵作战人员(不含步兵团等的勤务人员),榴弹炮的配备量达到100%满额。可是经过“城堡”战役,整齐华丽的阵容却被打得七零八落,凋零残缺。近2个月激战期间,第106师损失了6080人,得到的补充却只有2782人。全师仅残剩1万余人,步兵不到原有人数的一半;榴弹炮和反坦克炮从111门减少到54门;步兵炮和迫击炮只剩下30门,不到编制额的一半。德第320师在库尔斯克战役损失了6469人,步兵作战人员从5995人减少到1515人,伤亡比第106师更为惨重。但第320师残留的重武器稍多,到1943年8月30日保有武器细目如下

24门105毫米榴弹炮、8门150毫米榴弹炮、42门反坦克炮(中型和重型各有21门)、10门75毫米步兵炮、4门150毫米步兵炮、69门80毫米迫击炮、495挺机枪、9858支步枪和冲锋枪。

第106师在“城堡”行动中遭受重创后,随南方集团军群穿越乌克兰大地不断败退。其间虽然也得到一些补充,但伤亡太可怕了。自1943年3月至1944年1月20日,不到一年时间内,第106师的战斗损失多达15005人,等于丧失了全师原有人员。其中阵亡2617人、负伤10858人、失踪1530人 。1月22日,第106师减少到6000余人,留下的重武器只有31门榴弹炮和7门反坦克炮(步兵炮和迫击炮无统计资料)。

德第106步兵师战力变化

注:*6577和2752,指各步兵营(不含团火力连等)、侦察营、野战补充营的作战人员数。但不包括各步兵团、侦察营和野战补充营所辖的非作战人员(营团所辖运输队、医疗、勤务等)。3172指各步兵团、侦察营、野战补充营的作战人员数。

**此处指第106师的3个步兵团、1个工兵营、1个侦察营的总人数。

第106师的情况比较严重,但德军多数部队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1943年秋,东线各野战师在前线的实际兵员(不含休假休养人员),平均只有8500人(含5000名作战人员) 。曼施坦因手下很多步兵师只有不到2000名前线步兵。和莫德尔(以及稍后得到提拔的舍尔纳)不同,曼施坦因似乎不喜欢采取强硬措施从勤务部队和机关里搜罗冗员,把他们硬塞到步兵连里。曼施坦因和他的俄国对手一样,主要是靠坦克和大炮在打仗。但俄国人可以毫不在意地把没有任何训练的老头儿、小孩弄来当步兵,曼施坦因却没有这种魄力。他对手下的步兵连继续保持宁缺毋滥的苟且态度,眼看战斗队形越来越稀疏却没什么积极的解决办法。曼施坦因手下的部将也大都如此。

曼施坦因手下的野战师,火力倒是比人力更为充实。1944年初,南方集团军群一些步兵师的平均装备水准为:30多门105~150毫米榴弹炮、10~20门75毫米重反坦克炮(这一时期的统计资料,轻型和中型反坦克炮往往被忽略不计)、20~30门步兵炮和迫击炮。换言之,这些师保持着约70%满员率的野战炮战力和25%~38%的步兵炮及迫击炮战力。

库尔斯克战役以来,曼施坦因手下的装甲师虽然遭到严重削弱,但战力还算相对完整。1944年1月,东线南部战场的德国装甲师平均有12000人(包括约1000名前线步兵)、39门野战炮、23门反坦克炮。步兵炮和迫击炮缺少全面统计,一些装甲师平均拥有20~30门步兵炮和迫击炮。也就是说,在1944年初,德军装甲师的火炮反而要多于步兵师。

德国装甲师 火力构成及变化例举

注:“榴”为榴弹炮的简称;“加”为加农炮的简称。

和德军一样,苏军作战单位的实力也严重衰退,普遍缺额严重。原本在1943年夏末,苏军步兵师常见规模尚有5000~6000人。可是经过秋季的一系列恶战,每个苏联步兵师平均只剩下3600人和328挺机枪 。远比德军师团更为虚弱。经过2年多的惨烈战争,苏联后方的人力近乎枯竭,已经无法提供足够兵员。

德军在撤退前焚毁村庄

但是俄国人很幸运。库尔斯克战役后,曼施坦因不断后撤,放弃了乌克兰地区的大片地盘。尽管德军逃跑时带走和杀死了很多居民,却还是有数百万人留下。他们为斯大林日渐枯竭的军队提供了新的兵力源泉。下面就是一个代表性的实例:

攻入第聂伯河两岸的近卫第49步兵师自1943年11月15日到12月15日得到2211人的补充,其中大部分来自新解放区 。这些新兵有老有小,也未经训练。即使用这些人凑数后,近卫第49师到12月16日也只有5986人(标准编制为9380人 )、3348支步枪(标准编制为6274支)、155挺机枪(标准编制为605挺机枪)。所辖每个步兵连只有70~75人。按德国标准,近卫第49师大概有2000名前线步兵。

在1943/1944年冬季的乌克兰战区,近卫第49师的情况远谈不上糟糕。事实上,近卫第49师已经算是很强的师了。即使在仓促补充了大量当地农民之后,苏联各步兵师还是只有2600~6500人。很多师的战斗员额更空虚。举例说,在1944年1月,第307步兵师所辖各步兵连不超过50人。第333步兵师第1118团在11月下旬只有2个营(按编制是3个营),各步兵连平均也只有50人 。同期,第185步兵团按编制应该有3个营计9个步兵连和3个机枪连,实际却只有7个步兵连(6个连平均有76~83人,1个连58人)和1个机枪连(25人)

很多苏联步兵师的前线步兵已经减少到1000人左右,还有些师甚至远远不足1000人。苏军也不要求步兵有太高素质,或者说几乎不要求有任何素质——年龄、体质、训练——无论素质多差,全都可以凑合。苏联的军事哲学是:只有坦克和大炮(及其操作人员)是真正宝贵和需要善加对待的战争资源,步兵只是用来填充战线的“铅笔”。只需要数量不需要质量。苏联方面军作战日志的记录员,每天都认真写下坦克的数量变化,对步兵战力的多寡却漠不关心。对步兵素质的低要求,倒成了俄国人的某种优势:即使在后方人力逐渐枯竭的情况下,至少还能保证步兵的补充速度。反正无论什么人都可以立刻弄来当步兵。

苏军的火炮也不算足额。前述近卫第49师只有95门火炮和迫击炮(不含45毫米反坦克炮),而按编制应该有148~152门;第307师只有30门45~57毫米炮、13门120毫米迫击炮、40门82毫米迫击炮。在一个火力强化地段,苏军的2个师辖炮兵团、一个军直辖炮团、三个步兵团,加在一起只有17门122毫米炮和37门76毫米炮

苏军还缺少机枪。1943年底到1944年初,很多苏联步兵连只有6~9挺机枪。而德军步兵连有12~22挺机枪。比如前述苏近卫第49师只有155挺轻重机枪;第307师有175挺。同期德国师有200~1200挺机枪。缺少轻武器是苏军一个奇特现象,作战部队通常只有60%~70%的人员有长枪。相对来说,德国步兵师往往人人都有长枪。所以德军即使编制步兵不多,潜在可以当步兵用的人员却不少。

参加基辅反击战的德军“黑豹”坦克

4. 战力:乌克兰战区

虽然德军的总体实力已经劣于苏军,但俄国军队的种种弱点,还是能让德国人感到自信满满。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仍保持着强大战力。1943年春季,他手下只有近55万名德国陆军兵员。库尔斯克会战时,曼施坦因的部队增加到80多万人。到10月,退守到乌克兰的南方集团军群还有70多万(详见下表)陆军部队。

1943年 南方集团军群实力变化

注:1. 此处“机动师”指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

2. 上述统计不包括警卫师(南方集团军群在10月有3个警卫师 )和预备队(南方集团军群在10月14日有1个步兵师、1个机动师计19000人的预备队)。

3. 10月1日的坦克数包括强击火炮。

4. 德军所谓野战炮一般指师炮兵团和统帅部直辖炮兵营团的105~150毫米榴弹炮、加农炮或更大口径火炮等。一般不包括步兵炮、反坦克炮、高射炮、迫击炮、火箭炮等。

1943年11月1日,德国野战陆军(不含武装党卫军等)在苏德战场共有278万人(详见下表)。其中有72万人在曼施坦因指挥下。此时,在苏德战场南部战区(主要是乌克兰地区),德军除了南方集团军群外,还有克莱斯特元帅的A集团军群(10月1日有25万人的德国陆军部队;11月1日有30万人的德国野战陆军部队)、乌克兰军区(11月1日有5万人的德国野战陆军部队)、中央集团军群南翼的第2集团军(约10万人),约10万人的罗马尼亚仆从军;以及大量的德国空军部队等等。

1943年11月1日 德国野战陆军在苏德战场的兵员(人数)分布

注:以上兵数不包括武装党卫军。

希特勒还把德军最强大的装甲部队交给曼施坦因指挥。在10月初,全东线共有16个装甲师和9个装甲步兵师 ,总计2304辆坦克和强击炮。其中在曼施坦因手下就有8个装甲师、7个装甲步兵师,总计1338辆坦克和强击炮,相当于东线战车总数的58%。

综合来说,在1943年秋季,德国集团在苏德战场南部总计有125万陆军兵员(德军115万人、罗军约10万人)。共装备有1564辆坦克和强击火炮、超过3000门野战炮(上述武器数量均不含第2集团军和仆从军)。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手握着一个庞大强力的超级野战集团。

可是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面前的苏联军队数量更多。同样在1943年秋季,苏军在乌克兰战区展开了4个方面军,总计有221万人(包括航空部队)、183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1万门火炮和迫击炮 。其中,在曼施坦因主力(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以及中央集团军群第2集团军)面前展开了实力强大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66万人、675辆战车、7000门火炮和迫击炮)。

苏德两军的兵力和装备统计范围有很大不同(比如德军一般只统计陆战部队),很难具体比较。但总体来说,在1943年秋的南部战场,苏军兵数优势很大;战车数量则只是略多一些(苏军坦克质量远不如德军坦克);火炮和迫击炮数量大概是德军的两倍或三倍(苏军在重炮领域优势未必有那么大)。

不管怎么说,主动权在俄国人手里。而曼施坦因只能步步后撤。尤其是当第聂伯河防线多处被突破后,德军已经很难继续守住以基辅为中心的东乌克兰地区。 LX6TdtlM+ZqHx4H4WtjCQ1uUtf78EQofYk7NNlhY3cNMXjxAywXVC5tl11BJpmN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