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文艺复兴与芭蕾的形成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所谓“复兴”,其实是托古创新。这“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掀起的一次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文化运动。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只是复兴古代文艺,也不只是复兴古代文化,而是要利用古代文化来创造与中世纪封建教会文化根本对立的资产阶级文化。” “文艺复兴归根到底是要创新——建立资产阶级新文艺,他们树立的大旗是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西欧各国的文学艺术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愈是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传统同自己的民族文学艺术传统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就愈能得到重大成就” ,这一点在芭蕾艺术方面也完全一样:意大利和法国在芭蕾的形成初期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是资本主义发展较为充分的国家。14、15世纪之交,地中海沿海岸的某些城市已经出现了进行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的民族,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它自然走在最前头,理所当然地成为芭蕾的发祥地。当时的意大利还是一个城邦国家。各个城邦的君主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力和财富,常常举办节庆演出,其中包括舞蹈演出。最为著名的是1489年在托尔纳,由贵族贝尔冈卓·奇·波塔承办的一次“席间芭蕾”。这是由男女贵族自己饰演的歌舞表演,它通过一些与舞会礼仪舞蹈相近似的舞蹈,表现希腊神话英雄伊阿宋偷盗金羊毛的故事。这类席间歌舞很流行,其中包括朗诵、歌唱、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当时称为entrées“出场”)几个部分。这些“出场”的登场人物包括奥林匹斯山诸神、英雄和寓喻象征人物(善恶荣辱、山川河泽、光明黑暗、一年四季)等等。“出场”歌舞往往配合宴会内容,例如,端猪肉上桌,就跳狩猎舞,端鱼时便跳捕鱼舞。随着意大利宫廷与法兰西宫廷的联姻以及文化交流,“席间歌舞”传入了法国。当时这种演出形式盛行一时,其中最为宏伟、最受推崇的是1581年的《王后的喜芭蕾》,这是根据法国亨利三世的王后路易丝的命令,由宫廷小提琴师巴尔塔扎林尼·德·贝尔吉奥约索(艺名“博若耶”)编排出来庆祝若阿耶兹侯爵的婚礼的。它全长5个小时,兼有音乐、舞蹈、诗歌朗诵和杂耍表演,是在巴黎卢浮宫的小波旁宫正厅里演出的,其中舞蹈约占四分之一。由于当时印刷了带插图的说明书并保留到了今天,我们可以确切地看到这次演出的情况:没有舞台,国王和贵族们在大厅中央表演,观众则坐在有三面墙壁环绕的两层楼廊里。国王、王后以及显要的大官则坐在一个高坛上,据博若耶说,之所以称为“喜芭蕾”是为了表明喜剧和芭蕾已被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有着树丛、覆盖云彩的金色拱顶等布景的衬托下,通过十分对称的图形表演了女妖喀耳刻如何蛊惑阿波罗和众神,但最后她却不得不向法国王后投降。其中最精彩的场面是:王后路易丝在侍女的簇拥下,乘坐一辆喷水的金色喷泉式车子登场,后面跟着一群人身鸟足的海妖塞壬和鱼身海神特里同,他们载歌载舞,欢乐地表演。

figure_0023_0014

图1 《王后的喜芭蕾》,1581,于巴黎小波旁宫。

这次演出由于具有戏剧结构的雏形和一些人物形象,又有说明书可以作为佐证,所以被一些史学家称为第一部“真正的芭蕾”。从1581年起,人们开始使用Ballet(“芭蕾”)一词来称呼这种新的歌舞演出形式。然而萌芽阶段的“芭蕾”远远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芭蕾,而只是一种综合形式的表演。像意大利的“席间歌舞”(出场)一样,它兼有诗朗诵、音乐和舞蹈几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还借助于复杂有趣的机关布景。开头有一段诗体致词(le recit),引导观众进入剧情,接着歌舞和朗诵互相穿插,这里的舞蹈有很大的哑剧性质,没有复杂的技巧,与音乐也很少有机联系,更谈不上什么艺术整体性。然而,毕竟出现了“真正的芭蕾”,尽管还很稚嫩,不无欠缺之处。

由于法国当时战事连绵,经费短缺,这种昂贵的宫廷芭蕾演出形式(《王后的喜芭蕾》耗费掉40万艾叩金币)没有得到普及。昂利·普留尼耶尔在《法国宫廷芭蕾史》一书中只举出了《法兰西与皮阿伦的骑士的芭蕾》(1592)等很少几部芭蕾的名称。他指出,“所有这些芭蕾都建立在寓喻和护国的情节的基础上。通常音乐成了诗歌的牺牲品,……当时的芭蕾明显地倾向于成为一种文学体裁。” 一直到17世纪,诗歌仍在芭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不过一些新的表现手段和新的形式已在酝酿,即将取代诗歌朗诵。 J17H3vyUqrqhUQzXt3LyuIiqGSqvzJSVB8fCx0a3aZhnUrvgcbT2kzC1c3QVsbW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