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演奏技巧的演变

在各种管弦乐器之中,论演奏技巧,名堂之多要数小提琴第一。

李斯特是钢琴泰斗。但在人们心目中,也许并没有帕格尼尼这位提琴圣手的魔力大。远到科雷利,近到当代名手,古往今来以小提琴演奏名世者可以开一张老长的名单。流派风格之多样,珍闻逸事之流传众口,简直举不胜举。

起初,演奏家只是致力于使小提琴像人那样唱起来。随后发现,这小家伙潜力极大,便让它突破人声的框框,到花腔女高音也够不着的音域中大显身手。于是,协奏曲便成了它的用武之地。原先,它只是在小型组合中曼声吟唱,如今竟同整个管弦乐队相抗衡,而且慷慨激昂地唱起主角来了。与海顿、莫扎特同时代的维奥蒂,便是制作与表演这种炫技性协奏曲的先驱者。

远在17世纪,小提琴已经成了江湖艺人的卖艺工具。他们在四根琴弦上大耍特技,靠着那些颤音、震音、泛音、双音等等技法,炮制出笛声、鼓声、犬吠、蛙鸣、百鸟争喧,乃至猫儿叫春……恐怕颇似我们中国的单弦拉戏哩!

继之又有人发明了人工泛音、左手拨弹、快速双音、“独弦操”等诸般技巧,但时间一长这些也变成了家常便饭。

维奥蒂、帕格尼尼这些人,虽不免也带点江湖气,到底是真正的艺术家。那些哗众取宠的技巧,到了他们手中,还是可以为艺术所用的。比方帕格尼尼,虽说也靠某些绝招来吸引一般听众,然而我们应该记住,在那一座皆惊的听众当中,并非都是附庸风雅的门外汉,还有李斯特、柏辽兹、舒曼这些大师在。而他们也都情不自禁地让那个据说是魔鬼附了身的艺人迷住了!他们可绝不是容易受骗的。可以断定,这位提琴怪杰在艺术(不仅是技术)上是真有两下子。遗憾的是唱片的发明迟到了几十年。但我们从克莱斯勒、埃尔曼等人所录唱片中所得到的享受来推度,也可想见帕氏当年的魅力了。

那么,提琴演奏技巧是否到了帕氏便登峰造极空前绝后了呢?据认为并非如此。他拿手的那一套高难度技巧,现代任何一名够格的小提琴家都能如法炮制,甚至也并不太费劲。至于那位当年一度使听众目眩神摇的维奥蒂,他的协奏曲如今已经成了少年琴手的练习曲。

这并不奇怪。小提琴的演奏与教学,到今天已经更加科学化。对每一项技术的细节都作了分析和实验,而且教授者名师辈出,虽然他们本人倒并不以演奏出名。据比较,如今的小提琴教学,一岁之功足可抵得19世纪时的两个年头。

也有例外的情况。像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这类作品,撇开艺术表现方面的要求不谈,仅以技巧而论,至今仍是小提琴演奏中的难题,并非那么容易对付的。还有20世纪的现代派作品,稀奇古怪,非复常理,例如“十二音体系”的乐曲,拉起来在音准、节奏上都不大好掌握。

技术同艺术之间不能划等号。这在小提琴演奏上也是一样。小提琴文献中那些感人至深的篇章,往往并非什么难奏的乐曲。举个例,莫扎特有一首《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从技术上看可谓轻而易举。然而听众(如果是真正识货的)得到的享受,绝非帕格尼尼某些技巧艰深的作品所能及。 fobo8McokRUbxTEhut8tABGTVUWEhcxqPuFvl9LC845DpxMbRaGD8xDqyE8HkDa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