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回过头去看看钢琴的老前辈

爱好者如今真是耳福不浅。连巴赫、亨德尔等人的羽管键琴音乐都可以经常听到演奏了。而在过去,即使是这种唱片也是相当珍奇的。

羽管键琴被挤下音乐舞台之后,人们一度简直把它遗忘了。甚至像鲁宾斯坦、比洛、舒曼夫人克拉拉这些大师们,竟然听都没听过这种古乐器。直到1880年,由于美国的古乐专家昔普金其人的鼓吹,才又引起人们注意。20世纪以来,羽管键琴又成了热门。仿制的羽管键琴与演奏专家也出现了不少。演奏巴洛克音乐时恢复其中的羽管键琴而不用钢琴替代,也成了人们很感兴趣的话题。我们爱好者也可以从唱片、录音带中见识到羽管键琴音乐的庐山真面目了。

举个例:巴赫那四十八首《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也便是古诺用它作为伴奏部分,填上他自写的曲调,使之化为《圣母颂》的那首),听听羽管键琴上的演奏,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而这正是它的“原味”。

具体讲起来钢琴的前辈有两种。一种是羽管键琴,因其用羽管拨弦。它的声音强弱变化幅度不大,音色有些单调,往往杂有噪声,声音既难延长也奏不出圆滑奏的效果,总之缺陷不少。当时有些讨厌它的人形容它的声音有如“烤肉叉在鸟笼子上刮”。

另一种是楔槌键琴,它的琴键尾部装着一块小小的楔形金属块,击弦成声。这一特点使它接近于后起的钢琴。它的音色比羽管键琴美得多,力度上的变化也比较丰富,可以轻重如意,这一点也与钢琴相似。难怪老巴赫对它特别赏识。

最独特的是,这种琴还可以像小提琴上揉指那样使其发音作微妙的颤动。这一效果,钢琴上是办不到的。

最可惜的是它的声量太微弱了。因此在当时不如羽管键琴吃香,后来也无法同钢琴竞争。

平时我们说起古典键盘乐器或听到的见到的,都只是前一种拨弦的。巴伐利亚歌剧院带来用于《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哥仑古乐团来华演奏的也都是此种。而明末利玛窦带来的却是后一种楔槌键琴。他将这作为贡物献给了明朝的皇帝。一同来华的教士中有人还曾奉旨入宫,教太监们弹奏。如此说来,这些挑选出来习琴的太监也许是中国最早弹奏楔槌键琴的人了。当时还行过拜师之礼,包括向乐器行礼!(见中译本《利玛窦中国札记》第四卷十二章。) YPxCUg6JYBJPn8h90brPJ9c389AQNgnh6FWK5OuaFbt/Dj97jrIprQRMpK7INxA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