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GNSS接收机和全站仪测距的标称固定误差、标称比例误差系数;
C——圆曲线弦长,视准轴误差;
d——GNSS基线矢量长,天(时间),两次观测值的较差,铁道轨距,圆曲线的垂距;
d H 、d h ——高程较差,高差较差;
dV ΔX 、dV ΔY 、dV ΔZ ——三维约束平差与三维无约束平差后,基线分量改正数的较差;
D——水平距离;
D 0 ——高斯平面上的距离;
DQ05、DQ1、DQ2、DQ6——全站仪级别代号;
DJ05、DJ1、DJ2、DJ6——经纬仪型号;
DS05、DS1、DS3、DS10——水准仪型号;
f h ——高差闭合差,高差检测较差;
f S ——边长检测较差;
f i ——第i期的多余观测数;
f β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角度检测较差;
h——高差,等高(深)线间距,地下管线的埋深;
H——水深,截面的高,柱高,基坑深;
H m ——测距边两端点的平均高程;
H p ——测区的平均高程;
H 0 ——测站点高程;
k——边长缩放系数,大气折光系数;
L——经度,导线的边长,水准测量路线长,主轴线长,卷扬机主轴中心线与井筒中心间距离,吊罐法施工上、下孔的间距,井下定向时两锤线间的导线全长,铁路道岔长,斜巷长,全站仪至井架立柱的距离;
m——中误差;
m S ——测边中误差,相邻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m β ——测角中误差;
m p ——最弱点点位中误差;
m H ——高程拟合中误差;
M p ——水深点定位中误差;
m 内 、m 外 ——高程拟合模型的内、外符合中误差;
M——中误差,比例尺的分母;M d ——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
M Δ 、M W ——水准测量每千米高差偶然误差、全中误差;
n——观测角数,方向数,测站数,测回数,测段数,观测边数,观测次数,复测次数,厂房柱行列数;
N——附合路线和水准环总数。
θ——圆曲线分段弧线的圆心角;
Q——权倒数;
R——测段长,圆曲线半径;
R A ——参考椭球体法截弧曲率半径;
S——边长,巷道宽;
T——相对误差的分母;
V ΔX 、V ΔY 、V ΔZ ——GNSS基线分量改正数的绝对值;
W——水准测量附合或环线的闭合差;
W S ——GNSS网同步环、异步环的三维闭合差;
W X 、W Y 、W Z ——GNSS网同步环、异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
α——巷道曲线圆心角;
β——腰线待定点与斜井中线的水平夹角;
δ——斜井倾角;
μ 0 ——单位权中误差;
σ——GNS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
Δ——水准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巷道贯通误差;
Δh——地下管线特征点两次定深的埋深(或高程)较差,全站仪视准轴与腰线望远镜视准轴的间距;
Δh 1 、Δh 2 ——水平距离从测量高程面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改正数,水平距离从测区平均高程面归算到参考椭球体面上的改正数;
Δα——巷道贯通方向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