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3 RTK平面控制测量

Ⅰ 技术设计

4.3.1 RTK平面控制测量可用于一般地区一、二、三级控制点的测量。

由于RTK平面控制测量不能组成附合或闭合路线,可靠性相对较差,所以规定可用于一般地区的一、二、三级平面控制点测量,当用于厂矿平面控制点测量时,应加强检查。

4.3.2 RTK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 RTK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img

注:1 R为流动站到基准站的最大距离。当采用CORS系统测量时,不受此限制;

2 点位中误差是相对最近基准站而言。

本条明确一级点只能采用CORS系统测量,二、三级才可以采用RTK测量。

4.3.3 平面控制点相邻点的最大点间距,不宜大于相应等级相邻点平均间距的2倍;最小点间距不宜小于相应等级相邻点平均间距的1/2。

RTK控制点布设还应符合本规范4.1.6的规定。

Ⅱ RTK测量

4.3.4 RTK平面控制测量可利用CORS系统,二、三级控制网也可采用单基站或双基站测量。

有CORS的地区,应优先使用CORS系统测量。在无网络RTK服务的地区,应尽量采用双基站法测量,既有检核条件,又可提高测量精度。

4.3.5 RTK控制测量应采用双频GNSS机,标称精度应优于10mm+5mm/km。

单频RTK技术还不成熟,强调应采用双频接收机进行RTK测量。

4.3.6 利用CORS系统测量时,应执行CORS服务商的技术要求。

4.3.7 采用单基站或双基站进行RTK测量时,基准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电台传输数据时,基准站应设置在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的地方或控制点上。

2 基准站附近200m范围内应无电视台、电台、微波站、超高压输电线等干扰源。

3 天线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天线高在测前、测后应各量一次,较差不应大于2mm。

4 基准站设置及工作情况,应在手簿中记录。

RTK基准站位置和环境好坏,直接影响信号传输半径和质量,影响作业效率。

4.3.8 GNSS坐标系统与地方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求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点不应少于4点,且应均匀覆盖待测区域。

2 当控制点同时具有GNSS坐标和地方坐标时,可将两套坐标直接输入数据采集器计算转换参数或直接输入已知转换参数。现场作业时,实时测量的控制点GNSS坐标,与已知的GNSS坐标不一致时,应进行改正。

3 当控制点只有地方坐标时,可通过控制点联测GNSS坐标,解求转换参数,并应符合表4.3.8的规定。

表4.3.8 解求转换参数的技术要求

img

注:当不测量RTK控制点(待定点)的高程时,已知点检查的高程较差可不比较。

4 不得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求解转换参数。

5 转换参数确定后,应检查不低于同等级精度的已知控制点,其坐标较差应满足表4.3.8的要求。

6 转换参数解求和已知点检验情况应记录手簿。

RTK控制点相对于基准站的平面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7cm。取其约1/3(±2cm和±3cm)作为转换参数模型残差的限差。

转换参数设置完成后,至少应检查一个同等级及以上的已知点,确认转换参数的可靠性。

4.3.9 RTK控制测量时,高度角15°以上的有效卫星不应少于5颗,PDOP值不应大于6。

4.3.10 RTK控制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10的规定。

表4.3.10 RTK控制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img

注:各时段之间宜间隔1h~2h。

表4.3.10是在综合近几年RTK测量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其他规范规程的规定,经过匹配后确定的。

宁波市某单位利用该市网络RTK进行了1012点次观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坐标较差小于5cm的占99.7%,平面点位中误差为1.5cm,高程中误差为1.7cm。对于网络RTK本条取2倍中误差3cm,作为测回间的坐标较差,取3cm的 倍作为时段间坐标较差。对于双基站和单基站观测,考虑略低于网络RTK测量的精度,适当予以放宽。双基站中,时间段间坐标较差还顾及了两基站间的相邻点位误差影响,故定为7cm。应该说,只要满足上述要求,RTK控制点相对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应小于5cm的基本要求来说,是可以保证的,只是相邻RTK点间的边长相对精度可能要差一些。

4.3.11 RTK控制测量观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天线应采用三脚架安置,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天线高量测较差不应大于2mm。

2 数据采集器的平面收敛精度应优于2cm,高程收敛精度应优于3cm。

3 RTK控制测量一测回观测应按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

1)GNSS接收机开机,初始化。在得到RTK固定解且收敛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

2)采样间隔取1s,坐标取用本测回的平均值。

3)关机或断开数据链连接,结束本测回。

4 下一测回应在关机或断开数据链连接60s以后进行。

5 取各测回、各时段检验合格的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RTK控制测量的最终结果。

6 当初始化时间超过5min仍得不到固定解时,宜关机再启动接收机进行初始化。当重新启动三次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更换基站或换时间段进行测量。

关于RTK控制点观测的规定。

(1)在观测环境不利时,也可能得到RTK固定解,但多次坐标成果相互间跳动大、不稳定,有存在粗差的可能性。因此,根据RTK测量水平精度高、垂直精度低的特性,按照1/3点位误差的水平精度、1.5倍1/3点位误差的垂直精度来设置收敛精度。

(2)RTK一测回观测需要搜索、锁定卫星,进行初始化,收敛稳定后才可进行观测。RTK测量是一种连续测量,一旦锁定卫星,获得初始化,即确定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整周模糊度。在每个历元解算过程中是不需要重新确定整周模糊度的,如果初始化时整周模糊度有错误,连续观测多长时间结果都无法纠正。所以,一测回开始测量时,必须重新搜索、锁定卫星,进行初始化来保证各测回间的相互独立、相互校核。

(3)测回间的时间间隔应大于60s,是因为测回间隔一段时间可以消除因卫星分布不同、差分信号不同、电离层扰动影响等产生的单次整周模糊度确定不可靠的影响,保证各测回间的相互独立。

(4)在同一RTK控制点测回间的坐标、高程分量较差符合要求后,应取各测回的平均值作为控制点的最终结果。

4.3.12 RTK控制测量观测应记录手簿,经纬度应记录至0.00001″,坐标和高程应记录至0.001m,天线高应记录至0.001m。

记录手簿应作为正式资料提交。

4.3.13 对RTK控制点,应进行100%内业检查,并应随机选择5%~10%的点,且总数不应少于3点进行实测检查。

检验的点应均匀分布于作业区的中部和边缘,以保证测量成果的可靠性。

4.3.14 RTK控制点可采用同等级GNSS静态或快速静态法测量坐标,全站仪测量边长或角度等方法进行检查,并应符合表4.3.14的规定。

表4.3.14 RTK控制测量检查的精度要求

img

注:当边长小于1/2平均边长时,边长较差不应大于20mm。

一般情况下,采用同等级精度进行检查。显然,表4.3.14中较差的限差,是取表4.3.1规定中误差的 倍。 uJCKqgmkUyx7+oPfgwbxVI1C/lL73fQkZNrnIP+0aa959qkzM8XHZq9SArg8qKb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