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硬性铝母线材料铸铝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重熔用铝锭》GB/T 1196中含铝纯度高于99.6%,且铁硅含量比必须大于1的规定。
纯铝中主要杂质为铁与硅,对铝危害主要表现为降低塑性、导电性、耐蚀性及焊接裂纹的发生。其中铁硅含量比的大小对焊接裂纹产生概率影响很大,有资料显示铁硅含量比值小于1时,产生焊接裂纹的概率大于20%;铁硅含量比值大于2时,产生焊接裂纹的概率在2%以下。为此,本条作出铁硅含量比应大于1的规定以达到有效防止焊缝热裂纹的发生。否则铝母线焊接工程投入使用后由于铝材受热力影响产生热裂纹,而造成严重后果,故提出此要求。
考虑到纯铝的机械性能经冷作和热处理的变化不大和铝母线系列自身的强度和刚性能足够满足需要,因此本条只规定含铝量大于99.6%,未提及机械性能的要求。
3.2.2 硬性铝母线材料长度宜定尺供货,定尺长度应根据施工图尺寸另加加工余量和材料负偏差综合确定。
由于铝母线的长度要求大相径庭,数量要求差异特大。有的某一长度尺寸需要数百根,有的较长长度尺寸只有数根。为了尽可能减少铝母线段的焊接接头和现场锯切数量,提出定尺供货是一条减少铝材损耗、减轻施工工作量、提高效益且切实可行的成功经验。
3.2.3 硬性铝母线材料出厂时,每根料的小面离端头50mm处应设置下列标志:
1 生产厂厂名或厂标。
2 名义长度或代号。
3 出厂检验钢印和质量证明文件编号。
4 用色铅油标出统一牌号。铝锭牌号着色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表3.2.3 铝锭牌号着色标志
是实现质量跟踪的主要措施。
3.2.4 硬性铝母线材料的铸铝表面应平整,并应无夹渣、气孔、粗大铸瘤等缺陷;硬性铝母线材料的铸铝表面允许存在的局部缺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垂直于铝母线输送电流方向铸造冷隔深度宜为1.5mm,长度宜为300mm。棱角部位的冷隔允许修整,修整痕深度宜为2mm。
2 平行于铝母线输送电流方向的裂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裂纹深度为5mm。
2 )裂纹宽度为1.5mm。
3 )铝母线长度小于或等于5000mm时,裂纹长度为母线长度的6%;铝母线长度大于5000mm时,裂纹长度为母线长度的10%,且不大于800mm。
4 )每根铝母线材料的裂纹为一处。
3 垂直于铝母线输送电流方向的横向裂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裂纹深度为1.5mm。
2 )裂纹长度为20mm。
3 )裂纹数量每米长度范围为三处。
硬性铝母线材料目前尚无国家统一标准。铸铝件的裂纹是常见缺陷,本规范提出这些要求目的在于保证铝母线焊接工程质量和铝电解生产的安全运行,以防止过大和过多条裂纹在热状态下继续发展危及正常供电。
3.2.5 每根铝母线材料的内部组织应致密、均匀,并应无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晶粒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铝线锭》YS/T 560的有关规定。
铝母线材料内部组织有粗大晶粒时的铝母线在受力和温差较大的环境中容易发生断裂,故引用的《铝线锭》有色金属行业标准,以适应铝母线加工和正常输电能力。
3.2.6 硬性铝母线材料的供货尺寸及几何形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宽度尺寸允许偏差为 。
2 料长小于或等于5000mm时,长度尺寸允许偏差为±5mm;料长大于5000mm时,长度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
3 端头应采用机械锯切,切面应垂直于铝母线纵轴线,垂直度的允许偏差为2mm。
4 铝母线材料应平直,不得有急剧折弯;直线度允许偏差每米为3mm,且全长为15mm。
5 铝母线材料不应有扭曲,料长小于或等于5000mm时,平面度允许偏差每米为2mm;料长大于5000mm时,平面度允许偏差每米为3mm;且全长为15mm。
经多个铝厂建设经验证明本条所作的规定是铝母线材料供货商做得到的,也是施工单位最经济且有效的基本要求。
3.2.7 硬焊片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GB/T 3880.1中含铝纯度高于99.6%的铝板材料,且铁硅含量比必须大于1的规定。
硬焊片板料材质是保证铝母线接头质量的基础,任何焊接手段是不能优化硬焊片材质性能的。如果不强调铁硅含量比大于1,铝母线焊接工程投入使用后产生焊接热裂纹的概率大增,故提出此要求。
3.2.8 硬焊片材料供货,每箱重量宜为500kg~20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