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6﹞136号)的要求,由七冶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根据铝电解工业飞速发展的需求,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铝电解工程建设中铝母线焊接的施工及质量验收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专题调研,坚持“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原则,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施工、监理及生产单位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8章和1个附录,其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原材料、加工、现场安装、焊接、焊接质量、工程验收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负责日常管理,由七冶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七冶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白云南路10号;邮政编码:55006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 :七冶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七冶金建设公司)
参编单位 :十一冶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一冶金建设公司)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公司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 :佡连壁 钱孝儒 张劲松 代国才 张民峰 孙万臣 梁瑞霞 刘昭义 李晓楠 张泽进 张贵清 曹明强 刘大能 管兴福 王蓉陵 聂玉栋 陈建平
主要审查人 :王延伶 王汝良 万长生 杨宏伟 王 平 强红江 丁爱英 郑先锋 郑保义 喻正宝
1.0.1 为统一铝母线焊接技术要求,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我国铝工业技术水平有了飞速发展,为了在铝母线焊接工程施工中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和焊接工艺,统一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以推动铝母线焊接工程施工的技术进步,确保工程质量,是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和宗旨。
1.0.2 本规范适用于铝电解系列铝母线焊接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铝母线的终端设备发出大量热源影响母线的工作状态,因此需要有专用的施工及验收标准。
1.0.3 从事铝母线焊接的焊工必须持有焊工考核合格证 , 才能上岗操作 。
铝母线焊接除铝的焊接特殊性外,由于焊接接头形式特殊,常规探伤方法很难区分构造成像与焊缝内在焊接缺陷。为此,提出对焊工责任性和操作技能水平的教育培训与考核是谋求保证焊接质量的一条重要也是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如不按此规定,无法保证焊接质量,留下发生生产事故的隐患,伤害操作人员人身安全,且还会造成能源消耗加大,故列为强制性条文。
1.0.4 铝母线焊接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铝母线焊接工程施工涉及起重、运输、火焰切割、直流焊接、铣削、锯切,压力加工、剪切、钻孔、安装调整等多工种协同作业,所以同时应按相关专业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