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华、王优劣
——平时都一样,出事见真章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世说新语·德行》

东汉末年,名士如林。名士多了,人们对他们自然有比较,他们自己之间也有竞赛。比较和竞赛都有一定的标准,而“德行”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汉末的两位名士,华歆、王朗,便在这个标准上分出了高下。

有一天,华歆、王朗两人一起坐船避难,突然有个人跑过来求救,想上他们的船一起走。华歆各种不乐意。

华歆不愿意做好人,但是王朗愿意。明明船这么宽,让他上来也没坏处,日行一善嘛!不让他上船,这不是损人不利己吗?于是就让这人上来了。

但是没多久,就有一帮坏人追上来了。这回轮到王朗不乐意了,大难临头各自飞,于是他想抛弃刚才自己搭救的那个人。

这次华歆发话了:我刚才就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所以才会拒绝。谁让你偏要爱心泛滥?既然你已经答应救他,怎么能摊上事了就反悔呢?

于是他拍板,继续带着这个人逃难。

华、王两人后来在魏文帝时期都做到司徒、司空这样的顶级大官,也都是名士,所以经常被拿来比较高低,品评优劣。就这件逃难的事情来说,人们一致认为,华歆更有见识,人品好,格局大。

头脑简单又负不起责任的人,做事往往想不到会付出什么潜在成本。一旦出意外,又会慌不择路,想要甩锅,就像王朗。

而像华歆这样,即使自己付出某些成本,但仍然愿意帮助别人,当然是更值得褒奖的。

不过人都是复杂的,比如华歆,虽然在本篇里表现得无私仗义,但看不惯他的人也很多,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就觉得像他这样的人太假正经,是伪君子,妥妥的影帝。 ZpGmiNg1Ui3k5So5l9D1E6GeIemVRuWapaFJzBwwK1erNI91t9pSxYKsPzMVXqX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