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历史风口上的司马懿

01

一个人的忠贞善恶不可能写在脸上。有的人一辈子都很老实,人缘好,工作能力也强,大家都觉得此人靠谱,可到入土的年纪时学会了变脸术,上演一出《我的后半生》……没错,说的就是司马懿。

后世觉得司马懿一直都是狼子野心,刚参加工作就蓄意谋反,仿佛生来就是为了颠覆曹魏江山。其实,人家哪有那么多蓄谋已久,所有的历史转折都不可能是多年谋划,尤其是以一人之力改变王朝的兴衰。只是他站在了历史的风口,不想飞也得飞,时势使然。

02

关于司马懿刚入官场的情况,《晋书》中有一段描述:“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意思是:司马懿知道汉朝要完蛋了,但又不愿意追随曹操,所以就假装中风,躺在床上动都不能动。

这段文字看看就行了,骗鬼的把戏。曹操的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北部尉,而举荐他做官的人恰恰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两家颇有渊源,不存在看不起之说。那为什么司马懿拒绝出仕呢?

因为举荐他的人是魏种。此人属于曹魏内部的兖州派,后来还背叛过曹操,本来就势力小,还有黑历史。而按当时的风俗,一旦接受举荐,就和举荐人绑定在一起,成为一辈子都会被人贴标签的门生。他堂堂司马氏,怎么会甘愿和魏种扯在一起呢?

多年后,曹魏文臣之首、颍川荀氏的领头羊荀彧发出邀请,司马懿麻溜地去曹操办公室报到了。很多事情也在此时埋下了伏笔。

司马懿正式成为曹魏士族集团的一员,他一生的坎坷和荣耀,都来源于此时加入的阵营。曹操的基本盘是寒门和宗室,士族只是合伙人。在这种架构下,曹操可以轻松驾驭朝局。

可这种手段曹丕不行。曹丕没有军功和威望,他继承了曹操的王位和官职,除了当皇帝没有别的出路,而想当皇帝又必须得到士族的认可,于是,九品中正制火热出炉。他承认士族的利益,又得到宗室的支持,曹魏的权力结构就变成了士族与宗室组成的两驾马车。

曹丕的宗室政策也很有特点。他极力防范亲生兄弟,又把军事大权交给远方亲戚。这样一来,他们既能和皇帝保持一致,又不会对皇位造成威胁。之后一系列的辅政大臣也出自这一群体。

曹丕去世后,辅政大臣是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曹叡去世后的辅政大臣是曹爽和司马懿。宗室和士族,是后曹操时代的标配。此时的司马懿,只能做曹魏忠臣,压根儿没机会成为下一个王朝的创始人。

03

司马懿本来是文职干部,平时做点整理文件、迎来送往的工作。曹丕想拉拢士族来制衡宗室,但又不能找树大根深的士族,司马懿正好合适。他出身于士族,又是曹丕的嫡系,关键是家族实力也不强,不会产生威胁。好吧,就你了。

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短短几年时间,司马懿就从太子中庶子一路升为录尚书事,和陈群一起处理国家大事。曹丕特别信任他,自己带兵出征时,就让司马懿镇守许昌,还能顺便统帅几千军队。

这让司马懿初步接触到了军事。当然,此时司马懿还远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但好歹是在实践中学习了。多年的岗位历练,锻炼了司马懿的能力和资历,他在这个阶段虽然没有军功,但也为后来的军事生涯做好了铺垫。如果没有一点历练,谁会让他带兵打仗呢?

曹丕去世后,司马懿正式带兵。他击败诸葛瑾、擒斩孟达,用敌人的鲜血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此时的曹魏宗室却在日渐凋零,曹仁、夏侯惇等第一代名将就不用说了,就连曹真、曹休也接连去世。

曹氏、夏侯氏的子弟中,基本没有能镇守一方的大将,而西南方的诸葛亮正在厉兵秣马,东南面的孙权又经常北上打秋风,怎么办?曹叡不得不重用外姓将领,军事经验丰富的司马懿正是其中之一。

职业生涯走到这里,司马懿依然是堂堂正正地进步,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蓄谋已久”。还是那句话,时势使然。

于是,司马懿被派往长安,任务是阻止诸葛亮北伐。在战乱年代,唯一能积累实力的只有军功,而最大的军功就是击败王权最大的敌人。

西拒诸葛、北平辽东为司马懿积累了巨大的威望。最重要的是,他在军中有了门生故旧,后来的司马氏嫡系和西晋开国元勋等一大批人都出自西北军。再加上曹丕、曹叡都英年早逝,屡次出任辅政大臣,也让司马懿的资历变得很深厚。

此时的司马懿是什么人呢?士族领袖、朝廷重臣、军中大将——三重身份叠加起来,足以让他拥有与众不同的地位,说是国之柱石,也不为过。

04

239年,曹叡去世。去世前,他让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继位者是年仅8岁的曹芳。曹氏皇帝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代不如一代。

小学生曹芳又懂什么呢?朝廷大事还不是辅政大臣说了算?如果曹爽足够聪明,大家相安无事到皇帝长大成人,也就没有后面的事了。可事实是曹爽还不够聪明。

首先看曹爽的公事。他让弟弟曹羲做中领军,曹训做武卫将军,曹彦做散骑常侍,这基本上垄断了京城的禁卫军。他还让表弟夏侯玄做中护军,负责选拔武官。

曹氏、夏侯氏的子弟再次掌握军权,恢复了曹操、曹丕以来的传统,成为曹魏江山的左膀右臂。对了,夏侯玄和司马懿又有姻亲关系。然后曹爽拉拢何晏、丁谧等人参与朝廷机要,又把持了朝廷大权,当时的曹魏政令基本出自曹爽一人。

何晏是曹操的养子兼女婿,丁谧是谯县人,他的父亲是曹操起兵时的嫡系。看得出来,曹爽是在小圈子中选人,他们和曹魏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

不是曹爽小心眼,实在是无人可用。曹氏、夏侯氏人才凋零,各地的军政大权又被士族渗透,曹爽也没办法。他想把自家人提拔起来,共同对抗士族,保卫几十年来的胜利果实。他这么做也没错,大家也都能理解。

政治斗争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有一条大家默认的规则,只要都遵守规则做事,才能相安无事。

这就不得不说到曹爽的私情了。曹爽刚做辅政大臣时,还是很尊重司马懿的,每当有什么大事,都会去询问司马大人的意见,毕竟是老同志嘛,有经验,有能力,又是辅政大臣和士族代表。大家一起分享权力,也共同承担责任。

此时的宗室和士族,依然是井水不犯河水。就算司马懿的势力再庞大,也不会有人追随他搞政变,更不会支持他改朝换代。可曹爽表面上尊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却剥夺了他的兵权。这就越界了,同时也侵占了大量士族和老同事的利益。更过火的是,他还挖国家的墙脚。

由于大权在握,曹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再也没有人能阻止他享受生活了。于是,曹爽和亲信们四处霸占良田、收受贿赂。贪污腐化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条红线。

而曹爽又把礼仪、出行规格都提高到皇帝的标准,甚至把曹叡留下的妃子都带回家去。这叫什么?僭越、淫乱后宫……除了董卓,这可是连曹操都没做过的事啊,曹爽就肆无忌惮地做了。其他的如偷国库珍宝、大肆修建豪宅就不说了。

事情发展到此时,司马懿真正的舞台出现了。士族被剥夺了在朝廷的话语权,老干部都靠边站,其他大臣也都看不惯曹爽集团的做法,大家纷纷跪求司马懿:“老太傅,您一定要出山啊。”

司马懿不知不觉间就站在历史的风口上……没有一点阴谋诡计,完全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哎,都是时势使然。

05

249年正月,曹爽兄弟带着皇帝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装病多年的司马懿又活过来了。他和老干部蒋济、高柔合作,一起调动人马关闭洛阳城门,又向太后请旨罢免曹爽。最绝的是,他的儿子司马师居然养了3000死士。这就很厉害了。

追随老干部们发动政变的,还有侍中许允、尚书陈泰等文武官员。这么说吧,高平陵之变是满朝文武推举司马懿带头做的。而他们的目的就是推翻曹爽,恢复到之前的利益格局,并不是改朝换代。此时的司马懿依然是为国尽忠。他甚至许诺曹爽:“只要回来放弃权力,包你富贵终生。”蒋济也曾写信向曹爽做出了承诺。

曹爽信了。他把皇帝交给司马懿,放弃兵权,孤身一人回到府中。其实他也没办法,满朝文武都抛弃他了,就算到洛阳号召勤王,又有几分胜算,何况他也不以军事见长。

老干部们成功恢复当年的利益、官职和话语权,彻底排除了宗室的掣肘。

事情进行得很完美,只是有一个人反悔了——司马懿。

很多年前,他就是有威望、有地位、有兵马的朝廷重臣,除了宗室以外,基本无人抗衡。

现在曹爽完了,宗室也彻底废了。司马懿拔剑四顾,蓦然发现:“原来天下再无敌手,只要我想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既然如此,我是不是应该更进一步呢?就算以后我老了,也还是可以给子孙打好基础,以后的事就看他们的表现了。这不就是曹操做过的事吗?或许,司马懿的野心就此而生。

当年的曹操也一样,年轻时只想当征西将军。随着实力大增,他开始谋划改朝换代。

所以啊,司马懿的成功并不是蓄谋已久,甚至不是所谓的熬死其他人,而是时势发展给了他进步的机会。风云际会之时,老干部们又把他推向前台,直到最后一刻,他有绝对的实力后才滋生出野心。

这一切,谁都没想到,司马懿做了一辈子别人的手中刀,人生最后三年,他要自己做操刀人。

06

读历史最忌讳给人画脸谱,比如,曹操就是白脸,关羽就是红脸,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司马懿年轻时就打算篡位。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

人的一辈子看似有很多选择,往往事到临头才发现,选项非常有限。尤其是司马懿这样的大人物,不知不觉间就被众人推着往前走,想停下来是不可能的,除非身死或族灭,否则就得一直往前走。他们踏上了这条路,就回不了头。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趁机大开杀戒,清除异己。宗室、反对者、淮南派这三种人是一定要肃清的,他重用的大都是老同事和老部下。

任何人都阻挡不了司马懿的脚步。当年蒋济反对杀曹爽,结果被气死了,子孙也没有发达。反观高柔,坚定地支持司马懿,他的儿孙都富贵终身,二儿子官至刺史,三儿子后来出任尚书令……一念之差,这就是差距。

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历史进程。 LqmQOhLWb5XS4I10s4uQ7nyz8yVTP+XUyS9ZiLdPFBWZmHyfaNoQImOznK62FZK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