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帝国的豪门、阶层和分裂

01

227年,诸葛亮挥师北上,誓要一统中原。临行前他给刘禅写了封信,名叫《出师表》。其中有几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诸葛亮向西汉脱帽致敬,又向东汉吐口唾沫。他和刘备把东汉的灭亡归咎于“小人”,而给东汉准备好棺材板的,是桓、灵两位末代皇帝。一个千古名相,一个创业皇帝,真的这么想吗?恐怕未必吧。

东汉灭亡、三国兴起的秘密他们都了然于胸,只是诸葛亮、刘备都不敢说而已。有些事可以做,但绝对不能说出口。曹操、刘备互称对方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都知道东汉灭亡的秘密,从而掌握了拯救乱世的钥匙。

02

时间回到200年前。公元39年6月,光武帝刘秀在宫中来回踱步,盛夏的蝉鸣和燥热的空气也驱赶不走他心中的阴霾。复兴汉朝15年,他终于要面对那个庞然大物。作为帝国皇帝,刘秀有一项重要工作——收税。税收主要来自土地和人口。经过多年的岗位锻炼,他突然发现:“档案和真实情况不符合。”

帝国内的人口和土地是有限的,登记多少就能收多少税,可是在档案之外有很多黑户和黑田,游离在税收之外。种老刘家的地又不想交钱,世上哪有这等便宜事儿?刘秀一道诏书发下,命令各地开展人口普查和土地普查,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一刀下去竟把帝国的脓包捅破了。

天下各地闻诏而动,纷纷揭竿而起,对抗朝廷。到第二年9月,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全乱了,仿佛又回到当年诸侯割据的乱世。

只不过普查人口而已,至于造反吗?还真的至于。

帝国境内遍布大大小小的豪族,他们占据广袤良田,却只登记一小部分,剩下的都是隐藏起来不用交税的黑田。老百姓为了免税,就把户口和土地都挂靠在豪族名下,然后租地耕种,这样每年能省不少钱。豪族和百姓都得了利,只是坑了朝廷。现在刘秀搞普查,要夺回自己的奶酪,却也动了天下人的蛋糕。于是,就出现了“盛世造反”的奇观。

不久后,军队开赴各地,大肆镇压。刘秀依靠皇帝的权威赢得战争,暂时把普查开展得很成功,还增加了不少税收。可是又怎么样呢?豪族依旧占据万亩良田,百姓不管愿不愿意,都会向豪族麾下汇聚,而皇帝依然在繁花锦簇般的空中楼阁。

刘秀的命运不如刘邦。刘邦的江山虽然残破,但残酷的战争摧毁了大部分豪族,只要积蓄力量,汉武帝就可以轻易建立直接管理型国家 。而刘秀要面对庞大的豪族阶层。他们为了保住家业,可以让王莽当皇帝,当王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时再一脚踢开,转而扶持各路诸侯。光武帝刘秀,也不过是他们抬出来的代言人。

刘秀起兵三年就能称帝,并继承了祖宗的合法性、国号、领土和制度,但同时也继承了祖宗身体里的痼疾。

可以说,东汉帝国建立之初就是60岁的老人。三国乱世,只不过是老人去世后的灵堂挽歌,司马懿家族也只是把尸体拿出来披在身上,假装复活。

03

东汉豪族,渊源已久。公元前134年,董仲舒上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拉开了千年门阀的大幕。从那以后,汉人的个性签名改成“遗子千金,不如馈子一经”,常用的表情包是苦读、加油、打气。什么意思呢?就是即便你富甲天下,也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只要儒经读得好,就有机会入朝做官,这样才能光耀门楣、延续家业。

本来汉武帝的初心是好的,是给老百姓指明读书方向,好好学习,老实做人,然后在他的领导下好好干活。可“独尊儒术”还有一个小伙伴,俩人一搭伙,就出事了。

这位朋友叫“察举制”。朝廷让地方官员选拔人才送到朝廷做后备干部。那年头又没有考试制度,才华不好判断,而比才华隐藏更深的是品德。都是一个脑袋俩胳膊,谁知道你的人品好坏,于是评判标准就到了地方官手中。

制度实施之初,确实为朝廷选拔了不少人才。可渐渐地,情况就变了。既然是地方官说了算,那为什么不选拔自己人呢?我照顾了朋友的孩子,他将来也会照顾我的孩子。

于是,朝廷选才制度就成了官僚的玩物。百年间,他们早已盘根错节,互相铺路,互相扶持。做官之后,家族又借其名望买良田,建豪宅,称霸地方,再加上军功侯爵、皇亲国戚,一个巨大的食利阶层横空出世。

从朝廷到乡野,他们占据所有的空间,隔绝了朝廷和百姓。就像骨骼和皮肤之间,夹杂着一层厚厚的脂肪。他们支持王莽篡汉,是希望将利益合法化。当王莽的屠刀挥下后,他们又毫不犹豫地起兵造反,挥舞着“拥汉”大旗,寻找各地的刘姓皇族。

刘秀称帝后,除了站队错误和乱世族灭的人,其他家族都凭借拥护刘秀的功绩,实现了利益合法化。

面对如此庞然大物,刘秀的一纸诏书又有什么用呢?他是开国皇帝,有威望、有手段、有能力,尚且只能维持局面,而他的子孙就只能拖着病弱躯体,走一步,算一步。

04

从吕太后起,汉帝国的女人就很强大。刘邦把权力分给妻子,让她来制衡功臣。从此以后,皇后家族就是帝国重要的政治力量。窦漪房、卫子夫、王政君……这些女人和自己的兄弟们,撑起了帝国的半边天。

百年后,刘秀抑制的外戚、后权,又被子孙捡起。大臣很凶悍,皇帝很弱小。汉章帝死后,新继位的汉和帝只有10岁,指望他摆弄朝政,还是算了吧。

可他有个舅舅,叫窦宪。没错,就是“燕然勒功” 的那位爷,他有个朋友叫班固。窦宪除了是一代名将,还是东汉权势熏天的外戚。他姐姐是当朝太后,姐弟俩长年把持朝政。

窦宪有功劳、有爵位、有权势,自我感觉良好。他和王莽一样,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结果只是黄粱一梦。公元92年,汉和帝联合太监封锁洛阳城门,羽林军四处抓捕窦宪党羽,又收其大将军印绶,窦宪被逼自杀。

此后汉帝国的权力中心发生转移。为对抗豪族,皇后培养外戚,皇帝则扶持太监,东汉的局面就此进入了“二人转”时代——皇帝幼小,太后扶持娘家人执政;皇帝长大后联合太监,重新夺回政权。

豪族作为朝廷的捧哏,大部分时间和双方都可以合作。

东汉帝国为什么会有外戚和太监掌权呢?因为豪族阶层太强大,脆弱的皇权必须寻找盟友和代理人,才能达到权力的平衡。外戚、太监、大臣,又是一个铁三角。此后百年,东汉就在脆弱的平衡中维持生命,直到历史中走来了袁绍和董卓,才结束这一切。可当这一切结束后,汉朝也完了。

05

好了,历史背景介绍完毕,下面开始讲道理。

整个东汉帝国,都是不正常的状态:庞大的豪族瓜分了帝国,大部分土地也都被他们收入囊中,朝廷官职也可以变相世袭。

袁绍、杨修的“四世三公”之家,是帝国顶层豪族,他们可以利用家族财富、社会关系来影响帝国的运转。而在州、郡、县中,也都盘踞着缩小版的袁绍家族。

整个帝国的社会格局被割裂成碎片,每个碎片都是完整的个体,要想重新统一起来,必须把每个碎片都打破。这也是曹操一生都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豪族们一旦得到司马懿共享利益的承诺,西晋很快统一了。

表面上是统一了,可实际上呢?豪族占据社会上游,老百姓就只能被压迫。之前挂靠的契约早已作废,他们的土地和身体都被豪族霸占,所有老百姓都成了豪族的奴隶。他们不能勤劳致富,不能读书做官,祖祖辈辈都看不到半点希望。有些不堪忍受的好汉啸聚山林,然而最终还是难逃被剿灭。

百姓难过,皇帝更难过。土地和人口都在豪族庄园内,这让朝廷没有足够的自耕农来保证税收,也没有足够的人口来征兵、选官。帝国有5600万人口,可属于皇帝的没多少。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皇帝家也没余粮啊。

所以,诸葛亮痛骂卖官的“桓、灵二帝”,尤其是汉灵帝。他是古代有名的卖官皇帝,从三公到太守明码标价。如果不是朝廷没钱,谁愿意做这种缺德事?毕竟他们手中唯一的资源就是官职,能卖的也只有它了。东汉帝国走到这一步,神仙也没招。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五年后,董卓进京,天下大乱。荒唐的世道逼皇帝卖官、逼百姓造反,只留下一帮豪族在乱世的舞台上,演绎着英雄的神话。

06

黄巾起义后,囚笼中的帝国终于露出一丝缝隙,阳光洒下,让心怀希望的人看到光明。曹操招募流民,耕种无主田地,开始“屯田”。他还扶持寒门出身的官员,比如张辽、徐晃、满宠。

刘备流浪多年,身边也都是寒门子弟。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都没有强大的家族依仗。马超倒是西北豪族,可早已家破人亡,阶层掉落了好几个档次。

诸葛亮治蜀,法令极严。重用的也不是四川豪族,而是从荆州跟过来的外地人。可英雄付出一生心血,也只是让历史拐了一个弯。

晚年的曹操蓦然回首,亲手扶持的寒门子弟有了豪族化倾向,最终他也失去雄心壮志,留下“分香卖履” 的遗言。

夷陵一把火,烧掉刘备的全部希望。而在五丈原,诸葛亮只留下仰天长啸的背影,便匆匆撒手人寰。对面的司马懿,终将接过袁绍的梦想,让历史回到原本的位置。三国这场悲剧,却是几百年间唯一的暖色。曹操、刘备逆天改命的姿态,犹如向人间播种希望的盗火者,虽然火光渐渐熄灭,却留给世人一个冲锋的背影。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oUVbGDfQ8eCCpAwDjAOngln7Txk3eo1lDakJ/5T5ucw8cFRoFBl2+jCFEPHHs6g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