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做太子的潜规则

01

在中国历史上,太子是神圣的职业。他们一旦被册封为太子后,地位就仅次于皇帝,成为帝国的备用君主,而他的其他兄弟则依然是臣子。

不仅地位高,太子还拥有独立的官署,有朝廷大臣和学者做老师,还有一支小规模的军队,甚至在紧急情况下,太子还可以代理国政。放眼帝国,能有这种待遇的,除了皇帝,就是太子。

而太子的继承制度也很神圣。从周朝起,历代王朝都秉持“立嫡长子”的原则,再不济也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什么意思呢?如果皇后生了儿子,那就一定要选年纪最大的做太子,不出意外的话,其他儿子是没有机会的。即便是司马衷这种地主家的傻儿子,也必须“赶鸭子上架”。

如果皇后没有儿子,或者都一一排除了,才能轮到皇帝的其他儿子。在“立嫡长子”的大原则下,一般情况可以保证皇位的顺利继承,但在原则之后,时刻有一股暗流汹涌的潜规则。

有时,潜规则才是决定性因素。

02

皇子们有共同的父亲,却有不同的母亲,如果想争太子位,各自的母亲就是重要的加分项。而母亲的背后则是家族势力。有没有母族势力的支持,往往可以改变太子宝座的归属。

“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是周宣王的儿子,他的母亲是齐国的公主,而齐国的国君不是外公就是舅舅,因此有了强大的母族势力支持,他便顺利成为太子并继承王位。

可周幽王坐上王位之后忘记了初心。他的王后是申国公主,儿子姬宜臼理应做太子,继承王位,这也是周朝的传统和国情。王后家族都等着将来沾光呢,周幽王却迷恋上美女褒姒。为了博取美人一笑,不惜玩了一把“烽火戏诸侯”,后来甚至废掉了王后和太子,册立褒姒和她的儿子。

申国国君一心想做天子的外公,族人也眼巴巴地盼着能分点红利,可如今都便宜了褒姒母子,竹篮打水一场空啊。不能忍,绝对不能忍。申国国君联合犬戎 一起攻入镐京,在骊山脚下杀死周幽王,扶持外孙姬宜臼继承王位。从此开启了东周列国的时代。

在帝制时代前期,君权尚未扩张到极致,诸侯依然拥有强大的实力。为了稳固政权,君王不得不和强大的诸侯进行捆绑。王后和太子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种潜规则在汉朝依然适用。

刘邦经常说:“如意和我很类似,我想立如意做太子。”可刘如意真的能做太子吗?或者说能坐得稳吗?

刘如意的母亲是戚夫人,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姬妾,没有家族势力。这对母子除了刘邦的宠爱,没有任何外力援助。想做皇后和太子,这些远远不够,因为他们的竞争对手是吕后和刘盈。

早在沛县,吕后就和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等开国功臣关系匪浅,猛将樊哙更是她的亲妹夫。这些才是自己人。即便只论吕后的兄弟们,也都是位高权重的开国功臣,远远超过戚夫人的家族势力。如果刘如意做太子,继承皇位,将来势必要重用戚氏族人,打压吕氏和沛县功臣,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史书上说,张良请来商山四皓 才保住刘盈。其实,刘邦不是怕商山四皓,因为他面对的是沛县功臣和吕氏的压力,这是他的基本盘,丝毫得罪不起。而这种局面,戚夫人又有什么资本去争?刘如意又有何资本做太子?

刘邦也不是在选太子,他是在两个儿子的母族势力之间做选择。其实根本不用考虑,他只能选择刘盈。这件事表面上说是嫡长子继位,其实是刘盈母族势力太强大。

直到三国时期,母族依然是太子宝座的决定性因素。《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刘琦、刘琮都是刘表的原配所生。原配去世后,刘表才娶了荆州的蔡夫人。他能在荆州立足,和蔡氏家族的鼎力支持有莫大关系,迎娶蔡夫人也是为了加深利益捆绑。

刘琮很聪明,他娶了蔡夫人的侄女。这样一来,刘琮就成为蔡氏自己人,长子刘琦就是和蔡氏无关的外人。于是,刘表和蔡夫人、蔡氏家族一起立刘琮为接班人。刘琦呢,不得不向刘备和诸葛亮寻求帮助。

一直以来,刘表“废长立幼”都被看作败亡的征兆,可没有母族的支持,刘琦拿什么压服蔡氏家族?用什么制衡荆州的其他士族呢?他手中根本没有几张牌。只有蔡氏支持的刘琮,才能坐稳大位。所谓的嫡子、长子都没什么用,关键时候还得有帮手才行。

03

除了母族势力外,特殊时期的太子还要用实力说话。有些皇子离太子宝座十万八千里,却能依靠自身的实力让皇帝不得不立他做太子。这种事情在隋、唐比较盛行,比如李世民。

唐初政局,李渊的基本策略很简单,就是带着李建成、朝廷大臣和李世民相抗衡。虽然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一母同胞,李渊也说过:“老二啊,将来我一定会立你做太子,你要继续加油哦。”但那仅仅是口头承诺,李渊从来没有当真。

于是李世民憋足了劲,亲自打江山积累实力,顺便收编了一大批谋臣武将。功勋只是夺取太子位的基本条件,苦心经营的势力才是决定性因素。

论地盘,李世民在洛阳收买人心很多年,洛阳早已是在野党的基本盘。李渊甚至说:“不如去洛阳做二皇帝吧。”论人才,南征北战的大将、各路诸侯降臣、关东各地的官员基本上都被李世民笼络在手。论威望,无数官员都对李世民顶礼膜拜。

玄武门事变前,李世民让张亮带一千人去洛阳,结交山东豪杰以防不测,结果李元吉告密,张亮被抓到监狱了。可不管如何严刑拷打,张亮一个字都不说。

还有李建成、李元吉谋划暗杀李世民,东宫下属居然亲自跑到秦王府告密。这种局面下,李建成的太子位已经风雨飘摇了。

626年7月,李世民在玄武门狠心杀死兄弟。尉迟敬德冲进皇宫,名义上是保护李渊的安全,其实是在问:“秦王想做太子,你愿意不愿意啊?”李渊还能怎么办呢?

李建成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既是嫡子,又是长子,天下再也没有比他更符合规矩的太子了,可李世民硬生生走出一条血色登天路,可见名正言顺也需要手中有刀。如果不能保护自己,只能让位给持刀之人。当然,李世民并不孤单,他的曾孙李隆基同样不是嫡长子,照样凭借实力成为太子。

武则天去世后,大唐是一片乱糟糟的景象。继位的李显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反而是韦皇后大权在握。安乐公主也想做皇太女,继承武则天的女权大业。这对母女居然把皇帝李显给毒杀了。可怜的李显,历史上著名的“六位帝皇丸” ,最终被一张大饼给毒死了。

乱世出英豪。冷眼旁观的李隆基以嫡系皇族的身份悄悄联络禁军将领,没多久就在禁军中组建了团队。710年,26岁的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党羽,亲自扶持父亲李旦登上皇位。

李隆基在发动政变前,压根儿就没通知李旦,只是在事成之后才跟李旦说:“老爸,来当皇帝吧。”这种皇帝哪有什么地位,不是自己挣来的,终究不是自己的。李旦上朝时只有两句话:“太平公主是什么意见?三郎是什么意见?”如果二人没什么看法的话,照办就是。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李成器应该是太子。可父亲的皇位都是弟弟夺回来的,自己只是沾了光,又有什么资格争抢太子位呢?于是,李成器自觉退出竞争。

李隆基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三年后再次发动政变,把太平公主抓了起来。李旦央求儿子:“饶你姑姑一命吧,好不好?”李隆基大手一挥:“不。”太平公主卒。

明明只是皇族的边缘人物,却硬生生地在乱局中火中取栗,当太子、做皇帝,还能开创大唐盛世,太厉害了。这位皇帝啊,真是个狠人。

李世民和李隆基不靠母族势力,他们凭借能力积蓄实力,然后一举夺走太子宝座,最终登上皇位。这个过程的简略版是隋炀帝杨广,增强版则是明成祖朱棣。朱棣这家伙已经不是争太子位了,而是直接发兵抢皇位。

但凡能在历史上完成此类壮举的,都是狠人,彼此在九泉之下相见,恐怕也会惺惺相惜,痛饮三大碗。

04

当然,想做太子也不一定如此血腥,这个职业还有另一条潜规则——妥协。所谓妥协就是皇子竞争太激烈,皇帝不能偏袒某一方,只能选择一个朝野都能接受的第三者。而这个第三者属于躺赢,明明什么都没做,命运却决定让他做太子。唐高宗李治就是妥协的产物。

李世民的第一任太子是李承乾,他完全符合嫡长子的标准,况且母族势力也很强大,朝野上下都对李承乾寄予厚望。可李承乾的性格有点问题,俗话说就是不学好,在学校调皮捣蛋,回家也不听话,再加上腿不好,总觉得大家看不起他,心理有点问题。

642年,李承乾居然以父亲为榜样,勾结汉王李元昌、侯君集等人夺权,想把李世民赶下台。这位仁兄真的傻,在李世民面前搞政变,纯属吃饱了撑的。幸运的是,虽然夺权计划失败,但他依然保住了性命,只是太子肯定是没法再做了。

此时的李世民最喜欢李泰,这孩子文采风流、聪慧绝伦,年纪轻轻就主持编撰了《括地志》,众皇子中他最得宠。李泰是个大胖子,可李世民担心的不是高血压、高血脂,而是这孩子上朝时不方便,于是送了他一顶轿子,这够溺爱了吧。

李承乾被废后,李泰感觉机会来了,他对李世民说:“如果让我做太子,我一定会杀掉儿子,把皇位传给李治。”他这么说是想传递兄友弟恭的信息,以此来安慰李世民的心灵创伤。可李世民是什么人?自己就是亲手杀死兄弟才上位的,对于兄弟、父子的感情顺序,没人比他体会得更明白。李泰说杀子传弟,骗鬼去吧。最宠爱的儿子,终究靠不住。

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中,只剩下年纪最小的李治了。这孩子从来不争不抢,表现得最没有心机,要不就他吧。李治做太子,大家都能接受。首先,他是李世民的嫡子,在法理上也能说得通,可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其次,他是长孙无忌的外甥。长孙无忌不仅是母族势力,而且是开国功臣的代言人,只要得到他的认可,就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最后是李世民能接受。他一辈子杀伐果决,又在玄武门杀兄逼父,一辈子打下万里江山,内心最缺乏的却是家族亲情。

李承乾发动政变谋反,李泰为了太子位不惜诋毁兄弟,甚至还承诺杀掉儿子,无疑是在李世民的伤口上再捅一刀。此时的李世民最需要的是温情和孝顺。虽然李治懦弱,但李世民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册立李治为太子,将来继承大唐皇位。李承乾和李泰争斗多年,最终却便宜了李治。

05

在帝制时代,太子是利益争夺的焦点。除了表面上的嫡长子继承制,暗流汹涌下的潜规则其实也有迹可循。强大的母族、自身实力、妥协机会,这三项基本条件符合的条数越多,越有机会做太子,将来保住皇位的机会也越大。

姬宜臼、刘盈、刘琮只有母族势力,自身实力并不强,最终都沦为母族操控的玩物,结局都不太好。李世民则是三条尽占。他的母亲出身于关陇门阀的核心家族,这条关系对于获得关陇门阀的支持至关重要。自身实力就不必说了。至于妥协机会,李世民杀掉兄弟后,他还有其他竞争对手吗?没了。而李治、李隆基各只占了两条。

话说回来,太子其实是一个危险职业。能当上太子很难,想保住太子位更难。表现优秀的,皇帝不放心;表现不好的,能力不行,皇帝和大臣更不放心,这太难了。

这种事情其实也得看机缘,得到了就好好做,得不到也不强求。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了一辈子,大部分都落得幽禁而死,荣华富贵如水东流。李成器知道争不过李隆基,果断放弃,反而终生荣宠不断,每年过生日时,李隆基都要亲自到府里庆贺;宫里有什么好东西,也总有一份给李成器。他不仅生前受封宁王,死后还得到“让皇帝”的谥号。这么一对比,还挺有意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 dGbfTLz2XoYcxGAbTdl0t5Mn9dZH+ImOpjAnrI9oRGs9/FhkwIhjWHvsk2P0KC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