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做好素材积累,发散思维路径

记事文以记述经验为目的,未曾经验的事物当然无从记述。就是有时是根据作者的想象,而所记述的是假设的情形,但想象也不是凭空妄造,须有相当的经验作根据。因为这样,要作记事文先须经验事物,或目见,或耳闻,或参考书籍,从各方面收集材料,更将所得材料按适当的次序排列起来。在初学的人,没有腹案的功夫的,并须将各材料一一地用短文记出。例如要作“西湖”的记事文,先就经验所得,摘出种种的材料。

先查地理书,假定得到下面的材料:

(一)西湖在杭州城西,又名西子湖。

(二)西湖是东南的名胜。

再把自己在游西湖的时候的经验列举出来,假定如下:

(三)从上海坐沪杭车到杭州城站,步行三四里就到。

(四)我到车站的时候,原想坐人力车,后来听说到那里很近,就步行了。

(五)湖直径约十余里,游船往来如织。

(六)舟人说,原有两塔,南面的是雷峰塔,北面的是保俶塔。

(七)水很清,可望见游鱼。

(八)湖滨旅馆很多,我在某旅馆住了几天。

(九)别庄、祠堂相望,风景幽美。

(十)一面滨市,三面皆山。

(十一)山峰连续,最高者是北高峰。

(十二)春夏游人最多,外国人来游的也不少。

(十三)坐小舟行湖中,如入画图。

(十四)有苏白二堤,蜿蜒湖中。

(十五)有林和靖墓、苏小小墓、岳坟等古迹。

(十六)有名的山是北高峰、葛岭、孤山、南屏山等。

(十七)寺观林立,钟声时到游人的耳际。

(十八)某别庄正在那里开工建筑。

(十九)四围多垂柳,远望如绿烟。

(二十)有人在那里钓鱼。

(二十一)山上多树,水底有草。

这样一个个地排列起来(愈多愈好),然后再对于材料进行一种精密的取舍整理。

注意 〕这种程序,可应用于一切文体,不但记事文如此。 juQZD3OLvl9BRyU+iThRPZBaPBG/FgIQck2QIgGWOUZdJv224HPJh9kXQe8klQQJ



三 取舍有道,方成妙文

从经验事物虽将各项关于事物(题目)的材料收集起来,但这些材料,对于题目并不全然适切。如果将不适切于题目的材料夹杂进去,文章就有不适切的毛病。选择材料的标准:一是适切题目,二是注重特色。例如以《西湖》为题的记事文,前节所列的材料中,如(三)(四)(十八)和(八)的后半部,(六)的前半部,都不是《游西湖记》的材料,不适切题目,应该舍去。(二十)(二十一)两项不是西湖的特色,也应舍去。

材料取舍完了,其次便是整理。凡是同类的材料,务必集合在一处,将冗繁支离的删去。例如前节(五)的后半部和(十二)可并,因为都是记述游人的情况的;(十一)和(十六)也可并,因为都是记述山的。

既将材料取舍,整理好了,联缀起来,就成文章。现在将前节所举的材料,依上面取舍整理的结果缀成短文如下:

西湖

西湖又名西子湖,在杭州城西(一),是东南的名胜(二)。湖径广约十几里(五),一面滨市,三面皆山;山峰连续,最高的是北高峰(十一),此外有名的有葛岭、孤山、南屏山等(十六)。原有雷峰和保俶两塔对峙,现只保椒塔巍然矗于北面(六)。苏白二堤蜿蜒湖中(十四)。湖畔有林和靖墓、苏小小墓、岳坟等古迹(十五);别庄、祠堂相望(九)。寺观林立,钟声时到游人耳际(十七),湖水清浅,可望见游鱼(七)。四围多垂柳,远望如绿烟(十九)。坐小船行湖中,好像入画图(十三)。春夏间游人最多,游船往来如织,外国人慕名来游的也不少(十二)。

练习

试自集材料做下列各题:

(1)我们的学校

(2)我的故乡 juQZD3OLvl9BRyU+iThRPZBaPBG/FgIQck2QIgGWOUZdJv224HPJh9kXQe8klQQ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