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委员会委员 (按姓氏笔画排列)
于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小漠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少萍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王建民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
王哲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
尤肖虎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邓玉林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邓宗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甘晓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叶培建 人民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英富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朵英贤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贺锥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大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辛军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刘怡昕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韵洁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逢春 中国工程院院士
苏东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苏彦庆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苏哲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寿平 国际字航科学院院士
李伯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应红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春明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专家
李莹辉 国际字航科学院院士
李得天 国际字航科学院院士
李新亚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杨绍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德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伟仁 中国工程院院士
宋爱国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张彦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
张宏科 北京交通大学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陆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建勋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燕苏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陈谋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陈一坚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懋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东寒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立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纬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建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屈贤明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项昌乐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郝跃 中国科学院院士
柳百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
段海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侯增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闻雪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姜会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德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长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维 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卫东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黄先祥 中国工程院院士
康锐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董景辰 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焦宗夏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谭春林 航天系统开发总师
编辑委员会顾问: 孙玉
编辑委员会主任: 张桂华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文运丰 师本慧
编辑委员会委员:
秦建存 吴巍 宋志群 高晓滨 李艳斌 汪春霆 王俊芳 蔚保国 孙晨华 张之义 耿虎军 陈金勇 张君毅 杜彪 王鹏毅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包含天基传输、天基时空基准、卫星对地观测在内的天基信息网络,和以固定网络、移动网络以及信息系统等构成的地面信息网络,即包含天地各类传输网络、天地各种传感器网络及天地时空基准网络,广泛意义上也将涉及外太空纵深范围内各类信息节点和用户,是一个外延不断拓展的概念。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是信息时代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国家利益到哪里,信息网络覆盖到哪里”的大国重器,是网络强国的重要标志,具有全球覆盖、互联互通、高速传输、安全可控、灵活接入等特点,不仅能够为全球分布的天基、空基、地基、海基用户提供信息传输、信息分发、导航定位、天基测控等基础服务,而且能够支持各类卫星的灵活接入,实现我国陆地观测、气象、海洋等应用卫星的网络化整合,提升空间资源利用的整体效能。
随着我国全球利益的拓展,对信息网络服务的全球覆盖保障提出了迫切需求,仅依靠地基信息网络无法满足,基于“依托地基、拓展天基”的思路,推动“天地一体化”各类信息网络建设成为热点。目前,“天地一体化”思想被用于多种不同的项目和领域,表征项目和相关方向自身特有的宏观特征。
作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先导工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简称“中国电科54所”)率先发射了天象低轨双星试验系统,研制了试验试用系统1.0,包括低轨接入网、地基节点网及运维管控系统等,通过双星在轨运行获得了多项关键技术验证,同时承担了各类天地一体信息通信网络、天基传输网络、航天测控网络的研制建设任务。为了充分展示相关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扩大技术影响力,推动专业提升和技术创新,中国电科54所组织编写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工程丛书”。
丛书依托国家有关重大研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领域重点研发项目、国际大科学工程等项目进展和建设背景,从顶层视角和更广泛意义上,聚焦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关键技术和新的关注点,涉及通信网络和时空基准等基础设施,卫星遥感、航天测控和通信对抗等应用领域,以及天线和集成电路等基础核心设备器件方面的创新技术和研究成果,对基本概念内涵给出清晰解读,对创新成果给出详细描述,对未来应用前景进行权威展望,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引领性。
丛书的组织单位中国电科54所是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专业面覆盖最宽、综合性最强的骨干研究所,具有承担固定通信网、机动通信网、天基通信网、北斗导航、对地观测、航天测控、通信对抗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和新技术研究的综合能力,科研实力雄厚,具备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系统多专业优势。
丛书主要作者是拥有博士学位的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担任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工程总师等,作为行业内的技术领军人物,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经验丰富,掌握资料翔实,丛书是他们理论研究、工程实践与应用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对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对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