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孙亚飞是我在北京大学的小师弟,也是我在清华大学带的博士生。还是六七年前的时候,有一次他到我办公室闲坐,看见办公桌上有一本袁翰青先生所著的《中国化学史论文集》一书,自顾自地看了起来。我跟他提及自己二十多年前去美国读书的时候,就带着这本书,最近翻出来重读,又有很多心得,全都写在书上了。袁先生的化学史造诣非常深,也是南通人,和亚飞还是老乡,挺有缘分。

可能就是简单的这几句,他便有心问我借了这本书去复印。那个时候他已经在写一些科普作品,这本书对他或许有些作用,只是我没想到会是后来这么大的作用。

亚飞在大学毕业后去工厂从事一些中试项目,在我这里读博士期间,做的是生物质新能源课题,前面几年也做工业化。他的工作一度非常顺利,2018年还带着项目登陆中央电视台。到2019年年底的时候,他又回到学校里继续做实验,准备写毕业论文。这一年他埋头钻研,潜心阅读,之前复印的那本《中国化学史论文集》更是没少看,还写完一本科普书,就是现在手中的这本《元素与人类文明》,已经和商务印书馆签约完毕。

作为这本书从创意到成稿的见证者,在此之前我便读过他发表的关于化学影响人类文明进展的一些观点,那时候他就想要整理成册了。作为自然科学的中心学科,化学史和人类史紧密相随。从陶器、木器,到后来的铜器、铁器,还有现代的塑料、纤维和半导体等,每一种材料都让人类社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都离不开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

尽管如此,要想真正梳理出一种化学物质和人类文明之间的联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近代化学诞生于两百多年前,对物质进行原子层面的解释更是只有短短一百余年,绝大多数史料没法提供直接证据;另一方面,想把各种各样的线索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需要对跨学科的研究有一些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故事讲出来。

很明显地,亚飞也受到许多国外相关作品的启发,在学术性和文学性方面选择了后者,更注重故事内容。他还独具匠心,以最为重要的五种化学元素作为串联的线索,每一章节讲一个元素,最后一章讲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这五个元素也存在内在联系:金、铜、硅、碳、钛,分别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不同时期,从野蛮到未来,真实再现了人类的发展以及对自身的不断反省。

在这样的创作思路之下,《元素与人类文明》这本书没有追求大而全的架构,没有试图对每一种元素都面面俱到,更没有去尝试用宏大的世界观去阐述人类文明,而是生动巧妙地截取了文明时期的一些经典瞬间或代表物件,小到那些散落在路边的古老岩画,大也不过是潜艇、大剧院这样的一些建筑。不同之处在于,从化学元素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它们,是一种颇有意趣的解读,把人类文明这么一个略显空泛的概念浓缩到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中,从中能够更直观地看到不同化学元素在整个历史长河之中扮演的角色。

亚飞高中参加全国化学竞赛,保送进入北大化学系,之后又经历创业、进入清华攻读博士学位、翻译写作多部科普作品等,经历非常丰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区别于在学校一读到底的“专才”学生,这样丰富的阅历让他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侧重于怎样把问题提出来。在《元素与人类文明》这本书中,有一些内容非常新颖,特别是化学元素和中国文明的关系,并没有多少人进行过研究。比如,铜镜的发展过程中,炼铜技术起到了哪些至关重要的影响,又是什么原因推动了这个进程,就是个很值得探讨的学问。因此,我建议亚飞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在不损失文学性的基础上,还可以加入一些这方面的讨论,内容的思想性可再提升一步。

总的来说,作为一本原创化学科普作品,《元素与人类文明》非常精彩,我不吝啬用最华丽的语言来推荐它。我也期望亚飞能够再接再厉,以此作品为契机,创作出更完美的作品,为中国化学史多做贡献。

危岩于清华园
2021年3月

注:危岩博士是清华大学化学讲席教授,国家特聘专家,清华前沿高分子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著名材料化学家。 NEl5GeWmZ5cqdRyOUMjAzrwy6FCwgCZ8NcKC80AvDEaqKOOr6oDTNkJUBUHyv46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