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吴江丝绸纺织产业的发展历程

太湖流域是中国丝绸生产的起源地之一,在中国的丝绸产业与文化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太湖流域中,吴江的丝绸纺织产业又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吴江桑蚕业历史悠久

据考古成果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吴江先民就已学会了养蚕、缫丝和织绸。1958年,在靠近吴江的吴兴钱山漾遗址中,考古发掘出了4700多年前的蚕丝、丝带和绸片,该绸片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

吴江桑蚕业发展的最早文字史料记载源于《史记》。春秋时期,吴江地处吴越交界,隶属吴国,蚕丝生产比较发达。《史记》记载:“初,楚边邑卑梁氏之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吴之边邑。吴王怒,故遂伐楚,取两都而去。”这一关于吴楚争桑之战的记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蚕桑业对于当时吴江农业经济的发展是较为重要的。而自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桑蚕业更受重视,统治者通常鼓励百姓种植桑麻,“农桑并举,耕织并重”成为了富国强兵的重要国策。同时,随着政治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桑蚕业得到快速发展,吴江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开始成为重要的蚕织中心之一。

图1-2 吴兴钱山漾遗址第一、二次发掘报告节选图

桑蚕业的发展推动了丝绸对外贸易的发展。隋唐时期,吴江整体呈现出“对外丝绸贸易兴盛,对内丝绸生产兴旺”的盛景。一方面,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连接了南北水运,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丝绸产品通过东海线和南海线,分别输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印度乃至由阿拉伯商人传播到欧洲,贸易繁盛程度空前;另一方面,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施行,促使男耕女织成为基本生产形式,丝织技艺得到了快速发展,丝织产量、质量和品种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自唐末起,吴江地区丝绸纺织生产在全国取得优势,推动了盛泽、震泽市镇的形成。据《姑苏志》记载:“绫,诸县皆有之,而吴江为盛,唐时充贡,名为吴绫。”宋代,盛泽已为寅亥市,即三日一集的草市,震泽在南宋绍兴初年则作为皇畿近地而成镇。

明清时期,吴江地区丝绸纺织工业的雏形已呈现。据史料记载,在洪武二年(1369年)吴江境内有桑18万株,至宣德七年(1432年)增至47万株,63年间增长了2.65倍。除民间种桑养蚕极为普遍外,还出现了官营丝织手工业工厂和专业丝织手工业者,手工丝绸制造业逐渐形成并成为吴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吴江的盛泽从明初仅有五六十户人家的村落发展为“仅丝绸牙行,约有千百余家”的大镇,形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丝绸集散市场。清朝时期,吴江震泽镇将丝经作为商品出售,且为了推动出口,震泽丝经商人在上海联合成立了跨省行会组织——江浙丝经同业公会,丝经外销欧美等地,1860年仅干经出口额就高达一万银元。 吴江盛泽镇丝绸纺织业在此时也是盛极一时,与苏杭齐名,以“日出万绸,衣被天下”享誉世界。据调查,光绪六年(1880年),盛泽地区丝织机总数约8000台,每日生产约3000匹,全年产量为90万匹;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湖北商务报》盛赞“江苏盛泽一镇,其绸产之盛为中国首屈一指”。

二、近代以来的吴江丝绸纺织产业

吴江丝绸纺织产业体系于清末初步形成后,其后百年间几经起伏,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产业初建期(1840—1931年),即从丝绸手工业向近代工业过渡时期,具有近代意义的丝绸工业体系形成。清末,从事生丝出口贸易的外国商人不满足于贩运生丝所获得的利润,逐步开始在中国设立缫丝厂,带动了整个缫丝业的发展,商业资本逐渐转向产业资本;另受洋务运动影响,一系列以“求富”为目的的企业出现,其中就包括一批缫丝企业,丝绸纺织行业实现由传统手工业向近代工业转型。1929年2月,吴江成立第一家机械缫丝厂——震丰缫丝厂 。同年8月,吴江第二个机械缫丝厂,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自办机械制丝厂——震泽区开弦弓村有限责任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开工。生产方式的变化,极大提升了吴江地区丝绸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推动了吴江丝绸纺织品市场的繁荣兴盛。

图1-3 震丰缫丝厂旧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阶段为产业萎缩期(1931—1949年),此阶段丝绸工业体系发展受挫。受抗日战争的影响,吴江初步建立的丝绸纺织工业体系基本被摧毁,产业严重萎缩。因日军侵华,吴江沦陷,吴江地区所建机械缫丝厂俱毁,刚刚兴起的机器缫丝业、电机丝织业遭受重创。丝茧价格惨落,育蚕无利可图,加上日军不断侵扰,农民无从安心经营蚕业,任桑园荒芜。从抗日战争开始至全县解放,吴江蚕桑业凋敝不堪,盛泽绸厂大多转而生产棉布。

第三阶段为产业恢复期(1949—1978年),此阶段丝绸纺织工业体系重建。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积极恢复生产,在农村推行发放桑苗、蚕种贷款、茧后结算等扶持措施,在丝绸纺织行业先后实行合作、联营、合营、合并等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丝绸生产逐渐恢复。后又伴随丝绸纺织工业机械化推进,机械缫丝业、电机丝织业出现国营、集体和镇办企业,吴江丝绸纺织工业重获生机,丝绸纺织工业体系逐渐恢复;同时,印染企业也由作坊发展为印染厂,逐步添置或仿制练染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机器染整令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这一过程中,各类缫丝、丝织、印染等企业由小变大,由分散到集中,丝绸生产纳入国家计划轨道,成为江苏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至改革开放时,吴江丝绸纺织业已占该县工业经济的36%,达三分之一强。

第四阶段为产业兴盛期(1978—1994年),此阶段丝绸纺织产业高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吴江丝绸纺织产业蓬勃发展,国营企业搞活,民营经济崛起,产业链条延伸,市场活力迸发。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吴江国营丝绸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解放出来。以盛泽为代表,各丝织和染整企业通过经营机制转换和产权制度变革,几经改组,形成了以“四新”(新生、新华、新联、新民)和“三染”(绸缎练染一厂、二厂和丝绸印花厂)为骨干的丝绸纺织产业格局,丝绸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四新”和“三染”成为新生力量的孵化器,部分先富起来的经营者开始投资实业,兴办丝绸工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丝绸纺织业的经济总量跃上一个新高度,迅速形成了集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为一体的丝绸纺织产业完整体系,成为国内最大的丝绸纺织产业集聚区,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鼎盛时期。以丝绸纺织业为唯一支柱产业的盛泽镇工业产值从1985年到1994年增长近100倍。

第五阶段为产业转型期(1994年至今),此阶段丝绸纺织产业走向现代化。1994 年下半年起,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发展环境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一是国内化纤工业崛起,服装面料选择空间扩大,丝绸面料因价格高、易缩水等原因,逐渐丧失市场竞争优势;二是我国市场化步伐加快,国内各行业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桑蚕业用地受到挤压;三是蚕桑生产效益相对低下,茧丝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吴江桑蚕种养、丝绸生产皆开始衰退;四是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丝绸出口出现萎缩。面对严峻形势,政府和企业多措并举共同应对产业危机,推动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向现代化转型。吴江配合国家推行的“东桑西移”战略,将种桑养蚕等产业前端向西部转移;实行“真丝和化纤并举”策略,保留一小块茧丝绸产业基地,发展一大块化纤长丝产业基地,真丝绸的蚕丝被、真丝家纺、真丝文创成为热销品,化纤绸的化纤纺丝和化纤织造蓬勃发展;推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所有未进入吴江丝绸股份公司的国有丝绸企业逐步改制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生产户快速发展,股份制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经营活力得到释放。

目前,吴江丝绸纺织产业注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化纤领域和高性能真丝材料领域取得技术性突破,设计开发的丝绸新品成百上千倍地增加,电商销售风生水起,战略方向从“面料之都” 升级为“时尚之都”,阔步迈进新时代。

三、吴江丝绸纺织产业的现代化转型

新世纪以来,吴江以改革和创新精神,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丝绸纺织产业现代化转型,产业生产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丝绸作为吴江的名片更加亮丽。

(一)大丝绸:产业链向后端下沉,“新材料”为产业发展拓宽边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服饰需求呈现多样化,化纤绸开始流行。吴江及时调整思路,强化化纤生产和织造研发,树立“大丝绸”理念,拓宽当地企业丝绸生产范围,真丝绸和化纤绸同时发力,走上多元化发展道路。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吴江化纤厂确立了“增丝稳绸,发展化纤”的方针,开发涤纶仿真丝,织厂以“真丝出精品,化纤出新品”为目标,丝织品种不断丰富,化纤生产与化纤织造两轮驱动,技术与装备持续迭代升级,产业链不断下沉,一直延伸到聚酯新材料、石化和炼油等产业,吴江拥有了全球产能最大的PTA(精对苯二甲酸,Pure Terephthalic Acid)工厂和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纤维生产织造基地。通过产业链向后端下沉,吴江出现了一批超大规模企业集团,如恒力集团 、盛虹集团、吴江鹰翔化纤有限公司等,其中恒力集团连续5年位列世界500强企业且排名持续上升,盛虹集团在2020年也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之列。这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作为吴江化纤丝绸产业领域的佼佼者,为吴江其他丝绸纺织企业的发展发挥了强势引领带动作用。

(二)大纺织:产业链向前端延伸,“新产品”为产业发展拓宽市场

吴江针对丝绸纺织产业长期以服装面料原料、制丝、织造、印染、后整理环节为主,存在终端产品比例偏低,设计研发投入不足,产品雷同性大,生命周期短,附加值不高等问题,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创新能力,将产业链向消费产品端延伸,丝绸类服装、家纺、文化创意类深加工制成品门类越来越丰富,“大纺织”格局逐步形成。

在丝绸服装领域,吴江是我国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吴江丝绸服装企业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不断提升新品开发能力,从最初的代工、合作向自创品牌迈进,丝绸服装产业实现提档升级。在丝绸家纺领域,吴江起步较晚。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服装面料竞争激烈、南通家纺产业快速发展、浙江丝绸家纺畅销欧美的情况,吴江发挥面料优势,先期大力发展化纤家纺面料等产业用布和装饰用布,随后积极发展家纺终端成品,通过鼓励家纺布料企业向家纺终端产品延伸、引导原有家纺成品企业扩大规模、做好丝绸家纺的配套产业等,家纺用丝绸面料、丝绸家纺产品逐渐成为吴江丝绸纺织产业的主要产品,以蚕丝被等床上用品为典型的上千类时尚系列产品形成了吴江丝绸家纺产品体系。近几年,丝绸逐步与文化创意融合,丝绸原料的小件文化创意产品异军突起,正在成为吴江丝绸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新门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踊跃参与。此外,吴江还在桑叶资源利用上开发了茶、酒、药、食品、保健品等新品,在蚕蛹、蚕丝生物资源利用上开发面膜、化妆品等产品,产业链进一步延展完善。

(三)大整合:产业链向外部扩展,“新区域”为产业发展拓展空间

吴江顺应丝绸纺织产业发展规律,积极开展东中西部战略合作,形成外部原料供应基地,化解本地空间和环境容量限制,缓解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在真丝绸方面,发动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模式,在四川、广西、云南等西部蚕桑主产区设立规模化蚕桑产业基地,如江苏华佳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到广西、云南开辟种桑、养蚕、缫丝基地;在化纤丝方面,恒力集团到宿迁开办织造企业、到大连开办石化企业,盛虹集团到连云港开办石化企业等。这些“飞地经济”既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成为富农富民产业,又化解了吴江丝绸纺织企业对优质原材料的来源困境。

2006年,“东桑西移”到广西(节选)

2006年,(江苏华佳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春花在国家西部开发战略提出的“东桑西移”政策的引导下,在广西采取“公司+茧站+农户”的方式,将产业链又向前延伸到种桑养蚕,这样做保证了优质蚕茧的长期供应,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产业的发展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帮助当地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就是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增加贫困农户收人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

……

很快,王春花就拍板在象州镇鸡沙村湾田屯买了67亩地,用于建造一个规模20组自动缫丝生产线、年产可达600吨白厂丝的大型缫丝厂。

不久,又在马坪乡马坪村购地36亩,建设一个具有年产30万张蚕种生产能力的蚕种场。

她要把华佳的蚕桑基地和白厂丝基地放在象州来发展,从育种、养蚕、收烘、缫丝、捻线到印染、织造,再到服装、出口一条龙,完善集团的产业链。

广西华佳的厂房,与村委会相距仅百米。依着柳江而建,在青山掩映下,古地百余亩的广西华佳厂区显得格外整洁、有序。

……

广西华佳的到来给当地带来了什么?从华佳会议室满满一墙的奖牌上能看些端倪:“来宾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桑蚕项目象州县示范企业”“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象州县经济发展十大功臣”……在广西象州,王春花以“公司+茧站+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农业模式,新建现代化缫丝厂,解决了当地600余农民的就业问题,上万农户受惠得益。带动当地20万亩土地种桑养蚕,农户年均收人增加5万至8万元。王春花的桑园梦终于在柳江河畔实现。

……

王春花说,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地摆脱旧的束缚,才能去争取新的发展,墨守成规只能作茧自缚,被市场所淘汰。“东桑西移”,又一次让王春花抓住了机遇,百年华佳因此而起死回生,夯实了百年发展的根基。

四、吴江丝绸纺织产业的创新体系构建

为满足产业现代化转型需求,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开始着手构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创新发展体系,逐步尝到自主知识产权的甜头。

(一)强化科技研发

吴江丝绸纺织产业高度重视科技研发,推进技术创新。一方面,丝绸纺织企业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创办科研单位,如国家级江苏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盛虹国家先进纤维创新中心、苏州茧丝改性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同时成立众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成果丰硕,屡获省部级大奖,推动丝绸纺织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如江苏华佳集团与苏州大学研发的高性能真丝新材料从源头上解决了真丝制品的抗皱性问题,面料价格由50元/米升至30-50美元/米;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开发了可按传统宋锦工艺织造的现代织机,宋锦织造效率提高了100多倍。另一方面,成立吴江纺织科技中心、苏州中纺联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面料设计分析、原料测试、纺织品检测、病疵分析、工艺改进、技术咨询等服务,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技术研发难题。

(二)强化品牌战略

吴江丝绸纺织企业为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越来越重视品牌建设,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等产业链各环节均强化品牌打造,取得了丰硕成果。以江苏华佳集团为例,该公司2002年买断国外某品牌的中国地区生产权并从中获得巨额订单,公司业绩大幅提升;与美国服装设计公司合作,成功打造了女装品牌“美丝达”,定位欧美和东南亚市场;随后加强款式设计,成功自创高档真丝服装品牌“桑罗”,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十大丝绸品牌等。再例如,“太湖雪”品牌在打造过程中全面发力,邀请著名主持人文静代言,与头部网红薇娅、李佳琦多次合作引流,并通过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第十届中国国际友好文化节、2014年央视中秋晚会指定其产品为唯一指定丝绸礼品来扩大品牌影响力。与此同时,吴江各纺织行业组织积极作为,申请注册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目前,“绸都染整”已获批注册为集体商标,“震泽蚕丝”也获批为地理标志,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图1-4 桑罗新品发布会(提供者:李晶)

(三)强化标准制定

吴江丝绸纺织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国家纺织行业标准制定。苏州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与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等参与《蚕丝被》国家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后者还是《苏绣》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同时还参与制定了一项国家行业标准《蚕桑天然彩色茧》、一项团体标准《震泽蚕丝被》;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发起并参与《宋锦》国家标准起草和审定;苏州市山水丝绸有限公司参与《缂丝》纺织行业标准起草和审定;苏州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和苏州市山水丝绸有限公司共同参与《蚕丝绵》纺织行业标准的起草和审定。此外,盛虹集团还参与了国际标准的起草和审定,并先后主导起草国家和行业标准8项,参与制(修)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1项,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召集人。 “吴江标准”体现了吴江丝绸纺织产业的领先竞争优势。

图1-5 《蚕丝被》国家标准的页面截图

(四)强化创意设计

苏州地区丝绸面料花型开发设计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便已开始。改革开放后,为扩大丝绸产品出口,苏州丝绸纺织企业与欧洲企业同台竞技,自行培养花型设计人才,研发适合国际市场的产品,并不间断出访或常驻欧洲,与意大利科莫、德国科隆和法国巴黎、里昂等地纺织业和设计师面对面切磋交流,设计理念紧跟世界一流水准,一批大师级面料花型设计师得以涌现 ,他们不仅精通设计,还熟悉画稿版权交易要求与流程。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仅苏州丝绸印花厂一家企业,每年被外商选用投产的新设计花样就达350个之多,同时还有约300个内销花型投产。注重设计、尊重版权是丝绸纺织业特别是印染企业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在产业后来发展中得到传承和弘扬。2000年前后,国有(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苏州市各国有企业移交的画稿档案多达30.28万件 ,大量设计图和花型图时至今日用到面料上也不显过时。为此,苏州市安排1.5亿资金兴建了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

来样得失辨(节选)

丝绸印花行业与图案设计从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要生产首先得有花样。新中国成立以前上海有不少私营的印花厂,他们十分重视图案设计,有的重金雇请名师,有的高价收购花样,在行业竞争中造就了不少人才。

20世纪50年代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完全看自绘花样能否被选中,每年打一大批专门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报样。

……

苏州丝绸印花厂的情况相似:1980-1987年接来样2740只左右。1982年前每年不足200只,以后逐步递增,大约每年增加100只左右,1987年增多到726只。

……

虽然近年来样增多的势头较猛,但自绘花样仍有一定数量的成交。从成交只次看,还略高于来样。在花样的选用方面,客户的做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商人的经营能力愈强,对花样的选择和要求也就愈高。我们的报样一式十几份,发给客户,很可能在同一市场出现,会影响他们的生意。为使自己经营的花色与众不同,不少商人宁可花钱买纸样,有的干脆自己雇用设计师……

目前选用我们报样最多的有中东地区和少数新马以及我国港澳地区的客户,还有近年来比较活跃的“新花色备货”也主要用我们的自绘花样。因此,仍然应该重视自己的设计工作。

……

吴江作为苏州市的下辖区县,终端产品企业始终遵循和延续注重花型设计开发的优良传统,在打造“时尚之都”理念的感召下,全国各地纺织设计人才云集吴江。多数企业设有设计部门,领军型企业年产新品高达600多款,甚至一些印染厂都有庞大的画稿设计师队伍以便为客户提供花型画稿设计服务,如盛虹集团某印染车间便配有设计师近300人。除本地设计师外,盛泽不断强化外部设计合作。一是通过引入专业化设计师平台企业,吸引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著名设计师到吴江游牧式办公;二是通过与全国各地艺术家以版权授权方式开展产品开发合作,如江苏华佳集团、苏州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吴江桑尚丝绸有限公司等;三是在全国重点城市设立设计分支机构,发挥其人才优势,如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上海和北京设立了设计研发中心,拥有专业设计人员30多人;四是与知名院校和国内外著名设计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如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聘请意大利顶级设计师设计了“上久楷”宋锦系列产品;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建创意设计开发中心,每年投入数百万元共同开发非遗文化系列产品。该公司还与苏州博物馆合作,设计开发联名产品。吴江丝绸纺织花型款式设计版权交易蔚然成风,网络化个性化订制模式悄然开启。通过高端设计,一大批精美的宋锦、漳缎、绞罗、苏绣等丝绸产品走向全球各地,散发着中华文化的芬芳魅力。

图1-6 上久楷宋锦欧洲设计中心成立(摄影:肖艳丽) u/EQnmJpYECV90vryM9EofvGqdf8I4JypBOniL5pAtWIjgs99tG15IgM+c1sDcH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