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江,版权保护的加强,激发了丝绸纺织产业从业人员的创新热情,优化了丝绸纺织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提升了丝绸纺织产业的中小企业竞争力,促进了丝绸纺织产业的日益频繁和兴盛。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已经成为典型的版权密集型产业,相关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引领了吴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也为我国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指南》,版权产业分为核心版权产业、相互依存的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和非专用支持产业。丝绸纺织产业既涉及核心版权产业中的视觉和美术艺术,又涉及部分版权产业中的服装、纺织品和鞋类等,产业覆盖面较广,包含的门类较多。在吴江,从事丝绸纺织产业的各类企业近万家,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占全区工业比重30%左右,解决劳动就业人数达27万余人。
版权保护支撑了吴江丝绸纺织产业的持续和现代化发展。通过将版权融入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版权保护示范点建设工作,构建了版权新生态,实现了丝绸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震泽镇以“一根丝”为发展主线,集聚了近200家丝绸纺织企业,拥有了从“种桑养蚕”到“织服成被”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金花领衔、小花紧跟、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盛泽镇以“大丝绸”为统筹,以专业化交易市场为纽带,推进版权交易,加强版权保护,构建了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等纺织制成品的完整产业链。在该产业链中,纺织工厂近2000家,纺织品贸易商行近6000家,拥有工业资产500余亿元,其中资产在3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4家,超亿元的骨干企业80多家,以恒力集团、盛虹集团、吴江鹰翔化纤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为龙头且在中国纺织业内颇具影响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早在2007年,吴江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就被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同年,被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苏州市服务业发展重点集聚区;在第二届“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影响力”新闻调查中,被评为最具商业影响力专业市场。
吴江围绕丝绸纺织产业探索并打造了“版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工程,形成了可复制的发展经验,其影响已经辐射至墙纸、玩具、家具、家居、陶瓷、室内设计、博物馆和工艺品等其他制造业。版权赋予了江苏制造业新活力,更多高水平、高活跃度的制造业集群与集聚区正在形成。
如前文所述,吴江丝绸纺织产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同质竞争较为严重,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创新不足。即使有一些企业在技术领域做出改革,以机器更新带来产能提升,但始终难以化解产品本身的同质性问题。通过版权保护的全面加强,激发了从业人员的创新活力,通过将产品和具有“独创性”的作品相结合,促进了丝绸纺织产业在基础工业升级的同时衍生出了更多以提升艺术性为目标的新工艺,满足了市场对于多元化、个性化丝绸纺织产品的需要,使得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在产品差异化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吴江同欣丝绸织造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具有桑蚕丝染色的技术优势,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真丝色织双面交织绸系列面料”,并通过版权元素的融入实现了创新升级,既提升了丝绸色织交织产品的科技含量,也和区域内其他面料生产者的产品产生了明显的区别,该公司的面料现已成为诸多女式高档时尚服装面料; 吴江区笙宝丝绸馆主动对接海内外女士方巾设计师,每年设计多款拥有版权的真丝方巾,时尚竞争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打开了不同于传统蚕丝被、面料的时尚丝绸纺织产品市场,该公司具有版权的真丝方巾在市场上的溢价率已经超过10%。吴江丝绸纺织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实现了“把创意推向市场”,当地真丝创意产品开发日趋活跃,产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吴江桑尚丝绸有限公司,将创意与旗袍盘扣相结合,开发具有版权的盘扣艺术画,现已广受市场关注。
版权已经成为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创新的新动能,丰富了产品的类型,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发展,增加了产品的消费受众,在有效解决同质与低价竞争问题的同时,为吴江丝绸纺织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全球销售的制成品价值中,超过30%的价值源于品牌、外观设计和科学技术等无形资本。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新机遇下,大力创新并培育国际高端品牌是我国传统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选择。吴江丝绸纺织产业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曾经有着诸多具有广泛影响的知名品牌,如“四新”和“三染”,这些品牌承载着诸多质量荣誉,但在经历改制之后,一些品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面对这一客观现实,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在现代化转型中担负着品牌重建的重任。
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品牌内涵就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新时代背景下,吴江丝绸纺织产业依托版权创造加强品牌内涵建设,丰富了相关品牌的内涵,整合了产业价值链低端的零散产业资源,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大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打造出了一批具有较高认可度和辨识度的国际知名品牌,促进了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快速迈进。
图4-1 2017—2019年吴江规模以上丝绸纺织业企业数量与销售产值占比
从整体来看,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品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如:2015年初,“震泽蚕丝被”被认定为“江苏区域名牌”,彰显了震泽蚕丝的区域集群优势。同年11月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原国家质检总局以“神秘买家”从电商平台买样的方式,抽取了135家企业生产的154批次蚕丝被产品,涉及(天猫、京东商城、1号店、当当网、亚马逊)5家电商平台,抽检合格率仅为48.1%,但在这次抽检中震泽镇4家企业5个批次的产品抽查全部合格,捍卫了“中国蚕丝之乡”的质量信誉。另如图4-1所示,2017至2019年间,吴江丝绸纺织产业的企业数量在当地企业总数量中的占比有小幅下降,但丝绸纺织产业的销售总产值占比始终保持在28%左右,这主要是源于版权提升了品牌附加值,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实现了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迈进。
从个案来看,依托版权实现品牌内涵新发展并迈入价值链中高端的吴江企业正呈增多趋势,具有代表性的如:其一,盛虹集团,在印染花型设计环节,重视版权创造与交易,一方面通过积极引进时尚花型或图案等版权资源来打开国际合作的突破口,提升面料附加值,另一方面成立设计部门,自我研发具有版权的新花型或图案,现已经成为诸多国际品牌的合作商和面料提供商。2020年,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揭晓,盛虹集团登榜“亚洲品牌500强”,位列第208位。其二,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将古老的非遗之美结合当下的摩登艺术开发版权作品,赋予了宋锦高定系列服装不同年代、国家、文化、历史及艺术元素,勾勒出符合当下东方气质的新形象,公司已为100余位国家元首及其家属制作宋锦产品,其华美与灵动的时尚设计,展现出矢志不渝的民族文化传承。其三,江苏华佳集团,创立家居丝绸品牌“桑罗”,并与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开展版权交易,将艺术作品复制到时尚服装,实现版权的产业转化,提升了服装品牌的附加值。2019年,“SANGLUO”品牌入选成为“中国十大丝绸”品牌之一。
图4-2 企业重视版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摄影:邓称心)
吴江丝绸纺织产业通过将版权元素融入品牌,以版权丰富品牌内涵,提升了品牌附加值,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版权兴业之路,构建了以版权为支撑的现代丝绸纺织产业品牌发展体系,助推了丝绸纺织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产业链条化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吴江丝绸纺织产业的现代化转型同样离不开产业链的延伸。加强版权保护,为吴江丝绸纺织产业链的延伸带来了新机遇。通过版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吴江构建了“丝绸+文旅”的新产业领域,实现了丝绸纺织产业链条化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
一方面,版权为吴江丝绸纺织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为确保丝绸纺织产业原材料的稳定和持续供应,吴江加强了桑蚕业的现代化和创新发展。目前,震泽镇已经将特色蚕桑业确立为区域发展重点之一。在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等上百家丝绸纺织企业的共同支撑和带动下,震泽镇环长漾湿地带已形成了2200亩优质生态蚕桑种植区,实现了从田间、到工厂、进市场的产业链条化发展,并向三产延伸,成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的生态基础。另一方面,以版权资源为依托,吴江不断赋予了丝绸纺织产品全新的文化和时代内涵,提升了吴江魅力。震泽,将“古韵、水韵、丝韵”的三韵文化融入版权作品开发中,将版权资源融合于丝绸纺织产品之中,围绕丝绸纺织产品开发具有人文魅力的旅游项目,推进了文商旅农的全面融合发展。目前,震泽镇已经打造了富有民国时期风情的震泽老街“新丝路”,发展了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现代桑蚕科技园“两姊妹园”,建设了文化体验中心、湿地公园生态休闲中心和丝绸企业创意定制中心“三中心”,形成“一路两园三中心”发展格局,实现了以“一根丝”串起吴江桑蚕农业、蚕丝产业和蚕丝生态旅游文化,以版权文化发展为抓手,发掘了种桑养蚕中蕴含的新价值。
2020年6月,吴江获评江苏省全域旅游示范区;12月,全国市辖区旅游研究课题组、北京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在《中国旅游报》上联合发布首届全国市辖区旅游研究成果《全国市辖区旅游研究报告2020》暨“2020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2020年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榜单,吴江区位列2020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第22位,居江苏全省第四位。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延伸出的文旅经济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充分发挥了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近两年来,为确保丝绸纺织产业文化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震泽镇深入贯彻落实“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盘活利用近50亩厂房土地、300亩林地和80户民居,开展乡村主题招商,邀请国内行业翘楚,投资运营民宿、餐饮、文旅项目,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形成了千年古镇、田园乡村、丝绸生活交相辉映的全域旅游格局,接待相关游客近十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