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风

叙证

《内经》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寒中,或为热中,或为偏枯。风善行而数变,至其变化,乃为他病。历陈五脏与胃之伤及风病名,皆多汗而恶风。详见本文。

用诚曰:按《风论》发明风邪系外感之病,有内外、脏腑、虚实、寒 热之不同,别无瘫痪痿弱、卒中不省、僵仆斜、挛缩眩晕、语涩不语之文,后世始与痿症混淆矣。

《要略》《千金》主表邪

《要略》云: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经络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在经,即重不胜。邪入腑则不识人,入脏即难言,口吐涎。

《千金》云:岐伯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半身不遂;二曰风痱,于身无痛,四肢不收;三曰风懿 ,奄忽不知人;四曰风痹,诸痹类风状。

宗厚 曰:予尝居凉州 ,其地高阜,四时多风少雨,天气常寒,人之气实腠密,每见中风或暴死者有之,盖折风燥烈之甚也。时洪武乙亥 秋八月,大风起自西北,时甘州 城外路死者数人。予亦始悟,经谓西北之折风伤人,至病暴死之旨不诬,丹溪之言有所本也。人盖不经其所,虽审经意,故莫不有疑者也。吁,医之不明运气造化、地理病机之微,而欲行通变之法者,难矣哉!

东垣主气虚

《发明》曰:经云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此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壮岁之时无有也。若肥盛,则间有之,亦是形盛气衰而如此。治法当和脏腑、通经络,便是治风。

用诚曰:按此云本气自病,乃与河间论内热所生相合。但彼云热而此云虚,虚之与热,并行而不相悖也。

河间主水衰不能制火

河间曰:风病多因热甚。俗云风者,言末而忘其本也。所以中风有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卒中之也,亦非外中于风,良由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知也。多因喜怒悲忧恐,五志过极而卒中者,皆为热甚故也。若微,则但僵仆,气血流通,筋脉不挛缓者,发过如故。或热气太甚,郁滞不痛,阴气暴绝,阳气后竭而死。

用诚曰:河间以为热甚制金,不能平木,或湿土过甚,反兼木化,皆非外中于风,乃因内热而生,迥出前古之论。我先师丹溪先生谓,数千年得经意者,河间一人耳。

丹溪主湿痰

丹溪曰:西北气寒,为风所中,诚有之矣。东南气温而地多湿,有风病者,非风也,皆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经曰亢则害,承乃制也。

安道 分真中类中

宗厚曰:王安道云,人有卒暴僵仆,或偏枯,或四肢不举,或不知人,或死,或不死者,世以中风呼之,而方书亦以 中风治之。因尝考诸《内经》论风为诸证,其卒暴僵仆,不知人,四肢不举者,并无所论,止有偏枯一语而已。及观《千金方》,则皆引岐伯之旨。《金匮要略》具脉证,邪在络在经、入腑入脏之异。由此观之,则卒暴僵仆、不知人、偏枯四肢不举等证,固为因风而致者矣,乃用大小续命、西州续命、排风、八风等诸汤散治之。及近代河间、东垣、丹溪三子者出,所论始与昔人有异。河间主于火,东垣主于气,丹溪主于湿,反以风为虚象,而大异于昔人矣。吁!昔人之与三子者,果孰是欤?果孰非欤?若以三子为是,则三子未出之前,固有从昔人而治愈者矣。以昔人为是,则三子已出之后,亦有从三子而治愈者矣。故不善读其书者,往往不得其奥。以予观之,昔人与三子之论,皆不可偏废。但三子以类乎中风之病,视为中风而立论,故使后人狐疑而不能决。殊不知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火、因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三子所论者,自是因火、因气、因湿而为暴病暴死之证,与风何相干哉?如《内经》所谓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亦未尝必因于风而后能也。夫风火气湿之殊,皆闻问切之间,岂无所辨乎?辨之为风,则从昔人治。辨之为火、气、湿,则从三子以治。如此庶乎,析理明而用法当矣。惟其以因火、因气、因湿之证,强引风而合论之,所以真伪不分,名实相紊。若以因火、因气、因湿证分而出之,则真中风病彰矣。所谓西北有中风,东南无中风者,其然欤?否欤?

斯辨诸子所论,名实相紊,而不明真类中风之异,可谓精切,又何疑丹溪东南无中风之语哉?夫风者,天地之大气,五运之造化,四时之正令耳,上下八方,无所不至者。且人在气中,形虚者即感之、伤之、中之,有轻重不同,实八风虚实之异耳。矧 有痿、湿、火、热、痰、气、虚诸证,而似中风,故古今治例不一。是以徐先生 折衷诸经之旨,辨以上诸证,大得与中风同治,又岂惟三子所论哉?然王氏已 扩充其例,因有是辨,亦不害其为叮咛也。

痿症似中风

丹溪曰:今世所谓风病,大率与诸痿证混同论治,良由《局方》多以治风之药通治痿也。古圣论风痿,各有条目,源流不同,治法亦异。夫风病外感,善行数变,其病多实,发表行滞,有何不可?《局方》治风之外,又历述神魂恍惚,起便须人,手足不随,神志昏愦,瘫痪亸 曳,手足筋衰,眩运倒仆,半身不遂,脚膝软弱,四肢无力,颤掉拘挛,不语,语涩,诸痿 等证,悉皆治之。不思诸痿皆起于肺热,传入五脏,散为诸证。其昏惑瘛疭,瞀闷瞀昧,暴病郁冒,蒙喑暴喑瘛昧,皆属于火。四肢不举,舌本强,足痿不收,痰涎有声,皆属于土,悉是湿热之病,当作诸痿论治。若以外感风邪治之,宁免虚虚实实之祸乎?若夫岐伯、仲景、孙思邈之言风,大意似指外感。河间之言风,明指内伤热证,实与痿证所言诸痿生于热相合。外感之邪,有寒热虚实,而挟寒者多,内热之伤,皆是虚证,无寒可散,无热当作实可泻。

酒湿病似中风

《元戎》 云:酒湿之为病,亦能作痹症,口眼斜,半身不遂,浑似中风,舌强不正,当泻湿毒,不可作风病治之而汗也。《衍义》论甚当,《易简》所言与此相同。

用诚曰:按此则知口眼斜、半身不遂之病,岂止风之一端而已,况六气皆能中人,其证亦有纵急搐搦,不知人等证,不可不以脉证分别。

气中似中风

许学士云:世言气中者,虽不见于方书,然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忧愁不已,气多厥逆,往往得此疾,便觉涎潮昏塞,牙关紧急。若便作中风用药,多致杀人,惟宜苏合香丸灌之便醒,然后随寒热虚实而调之,无不愈者。经云:无故而喑,脉不至,不治自已。谓气暴逆也,气复则已。审如是,虽不服药自可。

用诚曰:气中之说,即七情内火之动,气厥逆,由其本虚 故也,用苏合香丸通行经络,其决烈之性,如摧枯拉朽,恐气血虚者非所宜也。后云不治自复之意,盖警用药之失,实胜误于庸医之手也。

七情所伤似中风

卢砥镜 曰:经云,神伤于思虑则肉脱,意伤于忧愁则肢废,魂伤于悲哀则筋挛,魄伤于喜乐则皮槁,志伤于盛怒则腰脊难以俛仰 也。何侍郎有女适夫,夫早世,女患十指拳挛,掌垂莫举,肤体疮疡粟粟然,汤剂杂进,饮食顿减,几于半载。适与诊之,则非风也,正乃忧愁悲哀所致耳,病属内因。于是料内因药,仍以鹿角胶辈,多用麝香熬膏,贴痿垂处,渐得掌能举,指能伸,病渐近安。

用诚曰:经云风之伤人也,为病善行而数变,变至他证之类。故为治不得其病情者,往往或以风为他证,或以他证为风,皆不免乎得失之诮。惟近代河间、东垣、丹溪诸先生者出,始论他 证之非中风,治法当异。此卢氏治例,可谓深达病情之机者,即河间所论五志过极为病之例,非真中风也。

中风分在经在腑在脏

《病机机要》云:风本为热,热胜则风动,宜以静胜其燥,是养血也。治须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则虚其卫,多下则损其荣,宜治在经。虽有汗下之戒,而有中脏中腑之分。中腑者多著四肢,有表证而脉浮,恶风寒,拘急不仁。中脏者多滞九窍,唇缓失音,耳聋鼻塞,目瞀,大便结秘。中腑者宜汗之,中脏者宜下之。表里已和,宜治之在经,当以大药养之。

《发明》云:中血脉则口眼斜,中腑则肢节废,中脏则性命危,三治各不同。中血脉,外有六经之形证,则从小续命加减。中腑,内有便溺之阻隔,宜三化汤等通利之。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宜养血通气,大秦艽汤、羌活愈风汤主之。

用诚曰:按此分在表、在里、在经之三证,立汗、下、调养之三法,可谓开后世之盲聋。但所用诸方,学者宜详审之。

又曰:若病从外邪而得,元气壮实者,当从古方发散之例,但用药不宜小续命汤,须分所挟寒热温凉之异,受邪有脏腑经络之殊。若病因内热而生者,当从河间之论,但有用药不宜如子和专以汗吐下为法。盖病邪有虚有实,难一概论,又况痿病实与内热所生相同,医者须宜识此。

中风用汗吐下三法

子和云: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掉摇眩运,目筋急,手搐瘛疭,皆属厥阴肝木之用也。经云: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世何 以热药治风邪?予治惊风痫病,屡用汗吐下三法,随治而愈。木郁达之者,吐之令其条达也。汗者,风随汗出也。下者,推陈致新也。失音闷乱,口眼斜,可用三圣散吐之,如牙关紧急,鼻内灌之,吐出涎,口自开也。次用通圣散、凉 膈散、大人参半夏丸、甘露饮,除热养液之寒药排 而用之。

用诚曰:此法的系邪气卒中,痰涎壅盛实热者可用,否则不敢轻易也。

中风先调气

严用和云:人之元气强壮,荣卫和平,腠理致密,外邪焉能为害。或因七情饮食劳役,致真气先虚,荣卫空疏,邪气乘虚而入,故致此疾。若内因七情而得者,法当调气,不当治风。外因六淫而得者,亦当先调气,后依所感六气治之,此良法也,宜八味顺气散。

用诚曰:按此说真气先虚,荣卫空疏,邪气乘虚而入,扩前人所未发。但既曰虚矣,邪又入矣,补虚散邪,理所当然。而止曰调者,意其谓因病而气壅不通,调其通畅条达,则真气自复,邪气自行之义,惜乎不能详也,况中风治法,岂止一端而已。

四肢不举有虚有实

《病机》云:四肢不举,俗曰瘫痪。经谓土大 过,则令人四肢不举。此真膏粱之疾,非肝肾经虚。其治则 泻,令气弱阳虚,土平而愈,三化汤、调胃承气汤,选而用之。若脾虚亦令人四肢不举,其治可补,十全散、加减四物汤,去邪留正。

用诚曰:按四肢不举,世俗皆以为中风病,此云脾土太过不及,皆能致之,其可一概用药乎?

诸筋缓急为燥之微甚

河间曰:口噤筋急者,由风热太甚,以胜水湿,又津液滞于胸膈。以为痰涎,则筋太燥,然燥金主收敛劲切故也。或筋反缓者,乃燥之甚,血液衰少也。诸筋挛易愈,诸筋痿难复,以见燥之微甚也。

病禁

《发明》云:治风当通因通用,惟宜宣发以散之,不可便以苦寒之药妄下,龙、麝、朱砂、牛黄诸镇坠之药泻之。

用诚曰:按此言风本外邪,惟宜宣散,此风在表之时也。如伤寒中风,传入于胃,亦未尝不可下。论中便字、妄字,可见其意。便者,有早与急之义。妄者,谓有不当下之义。

如小便少,不可以药利之。既已自汗,则津液外亡,小便自少。若利之,使荣卫枯竭,无以制火,烦热愈甚。当俟热退汗止,小便自行也。兼此证乃阳明经,大忌利小便。

中风不治证

发直吐沫,摇头,上窜直视,口开手撒,眼合遗尿,不知人,或面赤如妆,或头面青黑,汗缀如珠,声如鼾睡,皆不可治。

《脉经》云:浮而大者,风。又浮而缓,皮肤不仁,风寒入肌肉。又滑而浮散者,瘫痪风。又诊人被风,不仁痿蹶,其脉虚者生,坚急疾者死。

发表之剂

《金匮》续命汤 千金 名西州续命 治中风痱,身不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拘急不能转侧。

麻黄 三两,去节 桂枝 去皮 当归 人参 石膏 碎,绵裹 干姜 炙甘草 各二两 川芎 一两 杏仁 去皮尖,十四枚

每服一两,水煎服。

用诚曰:按心肺脾胃肝之药也,又太阳经血气药也。

《千金》大续命汤 比前方无人参,有黄芩、荆沥。《元戎》作竹沥。

《局方》小续命汤 千金 》 治卒暴中风,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手足战掉,语言蹇涩,神愦气乱,及治诸风。云云。

防己 肉桂 去粗皮 杏仁 去皮尖,炒黄 黄芩 白芍药 甘草 川芎 麻黄 去节 人参 去芦,各一两 防风 一两五钱 附子 炮,去皮脐,五钱

每三钱,姜五片,枣一枚,煎。

用诚曰:按心肺脾胃肝三焦命门药也。

《古今录验》有白术,无杏仁。《救急》无川芎、杏仁,只十味。《延年》无防风。《机要》春夏加石膏、知母,秋冬加桂、附、芍药。

易老 六经加减法详见本方。

麻黄续命汤、桂枝续命汤、白虎续命汤、葛根续命汤、附子续命汤、羌活连翘续命汤。

用诚曰:按续命汤治太阳外感风邪之药,然外感挟寒者多,故用桂枝等辈。《千金》等方所收此类之药甚多,无分经络,不辨虚实寒热,所谓虽多,亦奚以为?易老分六经,庶乎活法也。

丹溪曰:《局方》比《要略》少当归、石膏,多防风、附子、防己,果与仲景意合否 也?仲景谓汗出则止药,《局方》则曰久服瘥。又曰:治诸风似皆非仲景意,然麻黄、防己,可久服乎?诸风可通治乎?

《局方》排风汤 治风虚冷湿,邪气入脏,狂言妄语,精神错乱,及五脏风发等证。 详见本方

白鲜皮 当归 酒浸 肉桂 白芍药 杏仁 甘草 防风 芎 白术 各二两 独活 麻黄 去根节 茯苓 各三两

每服三钱,姜四片,水煎。

丹溪曰:此云治邪气入脏,而又曰风发,又似有内出之意。夫病既在五脏,道远而所感深,用麻黄以发其表,宁不犯诛伐无过之戒乎?

用诚曰:按此与小续命相类,而无所发明,因世俗用之,故收入。其余雷同发散风寒者,并略去。

《宝鉴》秦艽升麻汤 治风寒客手足阳明经,口眼斜,恶风寒,四肢拘急,脉浮紧。

升麻 葛根 甘草 芍药 人参 各五钱 秦艽 白芷 防风 桂枝 各三钱

每一两,连须葱白二根,同煎。

用诚曰:按此治风寒外入阳明经,即小续命之变法也。古人续命虽有加减之不同,大抵多因太阳一经之药。今特留此方,以见风邪所伤,有六经之异也。

《宝鉴》不换金丹 退风散热。

荆芥穗 僵蚕 天麻 炙甘草 各一两 羌活 川芎 白附子 乌头 蝎梢 藿香叶 各五钱 薄荷 三两 防风 一两

蜜丸弹子大,每一丸细嚼,茶、酒任下。涂处 亦可。

用诚曰:按古方治风,解表多兼用热剂,至守真开发,凉剂始行。然此等方极多,姑存此以见意。若防风通圣散,治风热虽佳,则又表里之剂也。

攻里之剂

《机要》三化汤 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治之。内有便溺之阻隔者,此方主之。

厚朴 大黄 枳实 羌活 各八钱

每一两,水煎服。

用诚曰:此治风邪入里之下药也。即伤寒用承气之意,非内实者不可用。

发表攻里之剂

《宣明》防风通圣散 治一切风热。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芒硝 连翘 薄荷 麻黄 各半两 石膏 桔梗 黄芩 各一两 甘草 二两 滑石 三两

白术 山巵 荆芥穗 各五钱

一方去芒硝, 牛膝、人参、半夏。每服一两,加生姜煎。

用诚曰:按此乃肺脾膀胱胃肝心经之药也,又表里血气之药也。海藏云:防风、麻黄汗剂也,大黄、芒硝下剂也,山巵、滑石利小便也。发表攻里,合而并进,故治杂病则佳,治伤寒、伤风有失。仲景云:发表攻里,本自不同。在大定间,此药 盛行于世而多效,何哉?当时虽市井之徒,口腹备,衣着全,但志乐而形不苦,然是凉药 亦多效而少失。变乱之际,齑 盐糟糠,有所不充,加以天地肃杀之运,敢用凉药如泰平之世耶?故多失而少效。有如仲景用桂枝,当汉之末也。韩祇和 戒桂枝,当宋之隆时。时世之异,不可不知。

调血养血之剂

《机要》大秦艽汤 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知是血弱不能养于筋,手足不能运,口强不能语言,宜养血而筋自荣也。

秦艽 石膏 各二两 甘草 川芎 当归 芍药 羌活 独活 防风 黄芩 白芷 生地黄 熟地黄 白术 白茯苓 各一两 细辛 五钱 春夏加知母 一两

每服一两,水煎,天阴雨加生姜七片。

天麻丸 治风因热而生,热胜则动,宜以静胜其燥,是养血也。此药行荣卫,壮筋骨。

天麻 牛膝 各六两,同酒浸三日,焙干 萆薢 另研细 玄参 各六两 杜仲 七两 附子 炮,一两 羌活 十四两或十五两 当归 十两 生地黄 十六两

一方有独活五两,去肾间风。蜜丸桐子大。常服五七十丸,病大至百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白汤下,良久则食。服药半月后觉壅塞,以七宣丸疏之。

用诚曰:按已上方,东垣云调经养血安神之剂。然风而挟虚,理宜补养,仲景治风虚脚气用八味丸,略露端绪,而世人莫能扩充之也。《局方》骨碎补丸治肝肾风虚,换腿丸治足三阴经虚,专用疏通燥疾之药,既失之矣。此三方较之《局方》虽优,亦所得不偿所失也。何以为然?秦艽汤、愈风汤虽皆有补血之药,而行经散风之剂居其大半,将何以养血而益筋骨也?天麻丸养血壮筋骨,庶几近理。

理气之剂

《局方》乌药顺气散 治风气攻注,四肢筋骨疼痛,遍身顽麻,及疗瘫痪,语言蹇涩,脚气,步履艰难,脚膝痿弱。

麻黄 陈皮 乌药 去末 各二两 白僵蚕 去丝嘴,炒 干姜 炮,五钱 川芎 枳壳 麸炒 甘草 白芷 桔梗 各一两

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用诚曰:按严氏调气之说或出于此也,太阴、阳明气药也。药性主治,恐未必然。

严氏八味顺气散

白术 白茯苓 青皮 白芷 陈皮 乌药 人参 各一两 甘草 炙,五钱

为末,每服三钱,水煎。

用诚曰:按严氏谓真气虚而得此疾,法当调气,故用此药补虚行气。虽此论迥出前人,其用药则未也。何者?四君子补脾胃中气药也,更用白芷去手阳明经风,乌药通肾胃间气,陈皮理肺气,青皮泻肝气。若风果在手阳明经,而肝肺肾胃之气实者可用。但人身经有十二,皆能中邪,五脏之气,互有胜负,此方安能尽其变乎?又况真气先虚之人,亦难用此也。

理血之剂

《良方》治风六合汤 治风虚眩运。《机要》同。

四物 四两 秦艽 一作防风 羌活

水煎服。

愈风汤 疗产后中风口噤,手足瘛疭如角弓状。亦治血晕,四肢强直。

荆芥 略炒,为末

每服三钱,豆淋酒调下,用童便亦可,其效如神。

治妇人产后中风,口吐涎,手足瘛疭。

当归 荆芥 等分

为末,每服三钱 ,水一盏,酒少许,煎七分,灌之下咽即醒。

用诚曰:按风本阳邪,故《内经》曰阳受风气。又曰贼风虚邪者,阳受之。所以诸方皆用气分之药多,血分之药少。惟此二 方以产后得疾,多因血虚,故专用行血之药。

通关透肌骨之剂

《局方》至宝丹 疗卒中急风不语,中恶气绝。又疗心肺积热,及小儿诸痫,急惊心热。 详见本方

安息香一两半。为末,以无灰酒搅澄飞过,滤去沙石,约取净数一两,慢火熬成膏子。

生乌犀角 生玳瑁屑 琥珀 朱砂 雄黄 各一两 龙脑 一分 一分 牛黄 五钱 银箔 金箔 各五十片,一半为衣

将生犀、玳瑁为细末,入余药研匀。将安息香膏重汤煮,凝成后入诸药,和搜成剂,入不津器 中盛,并旋丸如桐子大。

牛黄清心丸 治诸风瘛 疭不随,语言蹇涩,心怔健忘,恍惚去来,头目眩冒,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愦。云云。

《发明》云:凡用丹剂者,为风入骨髓,不能得出,故用龙、麝、牛、雄、犀、珀、珠、金,皆入骨髓透肌肤之剂,使风邪得以外出也。若中血脉、中腑之病,初不宜用龙麝、牛黄,恐引风入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若中脏,痰涎昏冒、烦热者宜用之,下痰镇坠精神。

治痰通经诸方

《局方》青州白丸子 治半身不遂,口眼斜 ,痰涎壅塞,手足顽麻。

半夏 七两,水浸过,生用 川乌头 五钱,去皮脐,生用 南星 三两,生用 白附子 两,生用

制度丸法,见局方。

三生饮 治卒中昏不知人,半身不遂,口眼斜,并痰厥气厥。

南星 一两,生用 川乌 去皮,生用 附子 去皮,生用,各五钱 木香 两钱五分

每服五钱,水二盏,姜十片,煎八分服。

用诚曰:按中风之病,多因痰得。已上二方,乃行经治寒痰之药也。相类之方极多,兹不再录。

《局方》省风汤 治中风口噤,口眼斜,筋脉挛急,抽掣疼痛,风盛痰实。

防风 南星 各四两,生用 半夏 水浸洗,生用 黄芩 甘草 生用,各二两

每服一两,生姜十片,水煎温服。

用诚曰:按此治风痰挟热之药也。

《济生》导痰汤 治痰涎壅盛,或胸膈留饮痞塞。方见痰门。

用诚曰:按此治痰泄痞之药,世俗用之者众,姑存之。

《千金》地黄煎 治热风心烦闷,及脾胃间热,不下食。

生地黄汁 枸杞子汁 各二升 生姜汁 酥油 各三升 荆沥 五升 天门冬 人参 各八两 茯苓 六两 大黄 栀子各 四两 竹沥 五升

十一味,以五物为细末,先煎地黄等汁成煎,内药末,调服方寸匕,日再,渐加至三,以利为度。

竹沥汤 治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

竹沥 二升 生葛汁 一升 生姜汁 三合

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

荆沥汤 凡患风人多热,常宜服此。

荆沥 竹沥 生姜汁 各五合

三味相和,温暖,为一服。

《三因》小竹沥汤 治中风涎潮,谵语昏塞,四肢纵缓。

秦艽 去苗 防风 去芦 附子 炮,去皮脐 独活 各一钱

水煎入生地黄汁、淡竹沥各半盏,再煎,去滓分四服,无时。

丹溪曰:竹沥,本草言大寒,其意以与石膏、芩、连同类。而诸方治产后胎前诸病,及金疮口噤,与血虚、自汗、消渴、尿多,皆是阴虚之病,无不用之。何世俗因其大寒二字,弃而不用。《内经》云阴虚则发热。夫寒而能补,正与病对,竹沥味甘性缓,能除阴虚之有大热者,大寒言其功也,非以气言也。又况假火而成,何寒之有。

用诚曰:按竹沥等方,兼大黄、附子者,分寒热之异用,兼荆沥者,视痰气之虚实。葛汁、秦艽、独活、地黄、门冬等,又随经而用也,不可不知。

杂方

《易简》稀涎散 治中风四肢不收,涎潮隔塞,气闭不通。

晋矾 二两 猪牙皂角 一两

为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温水调下。

《千金》 耳散 治中风。

以葈耳叶曝燥为末,酒调服方寸匕,日三。若吐逆者,蜜和为丸,服十丸,准前计一方寸匕数也。

《济生》豨莶丸 以豨莶草五月五日、六月六日采叶,九蒸九曝,凡蒸用酒、蜜洒,晒干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日空心,酒下百丸。

圣惠方 治中风口。

巴豆七粒,去皮研烂,如左涂右手心,右涂左手心,仍以暖水一盏,安向手心,须臾便正,洗去药,频抽扯手中指。

《经验》如圣散 治中风身体麻木走痛,眩运头疼,牙关紧急,手足搐搦,涎潮闷乱,及破伤风一切证。

苍术 一斤 川芎 防风 白芷 各八两 细辛 草乌 各四两 川乌 五两 天麻 二两

为末,每服五分或一钱,温酒调下,清茶亦得。如风狗 蛇蝎等所伤,先用浆水口含洗净,用此贴上,仍服之至效。金疮血出不止,贴上立定。

灸法

风中脉则口眼斜,中腑则肢体废,中脏则性命危。

凡治莫如以上发表、调气血、治痰诸法。然此可扶持疾病,若要收全功,火艾为良也。

风中脉,口眼 听会二穴,在耳前陷者中,张口得之,有穴动脉应手。颊车二穴,在耳下二韭叶陷者宛宛中,开口得之。地仓二穴,在横口吻傍四分外,近下有脉微动者是。凡向右者,为左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左陷中二七壮。向左者,为右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右陷中二七壮。

风中腑,手足不遂等疾 百会一穴,在顶中央旋毛中。肩髃二穴,在肩端两骨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曲池二穴,在肘外辅骨屈肘曲骨中,以手拱胸取之,纹头陷中是。风市二穴,在膝外两筋间,平立舒下两手着腿,当中指头者宛宛中。足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筋骨 之间陷者宛宛中,举足取之。绝骨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

凡觉手足痹,或不仁,或痛良久乃已,此将中腑之候,宜灸此七穴,病在左则灸右,在右则灸左。

风中脏,气塞涎上,不语昏危者,下火立效 百会一穴,如前。风池二穴,在颞颥后发际陷中。大椎一穴,在项后第一椎上陷中。肩井二穴,在肩上陷罅 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之,当其中指下陷者中,举臂取之。曲池二穴,如前。间使二穴,在掌后三寸,两筋间陷中。足三里穴,如前。

凡觉心中愦乱,神思不怡,或手足麻痹,此将中脏之候。不问是风与气,可速灸此七穴,但依次第灸之,各五七壮,日别灸之,随年壮止。如素有风人 ,尤须留意此灸法,可保无虞。此法能灸卒 死,经云凡人风发,强忍怕痛不肯灸,忽然卒死,谓是何病?风入脏故也。 Fc9/qicVZj+rZsIn6nyIiNyBx1SFb7xfSKFxfff/tyQmHDBLDQxuWaGYAqtZOBD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