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神奇的供应链到底是什么

“王总,这次采购的货,怎么推迟了一周才到,你们供应链的效率也太低了吧?”“×××公司供应链出现了严重问题,上一批订货的质量完全不达标!”

“哎,今年‘618’又爆仓了,供应链管得稀烂!”

“×××公司的成功得益于他们强大的供应链体系。”

“京东的供应链优势,在这次疫情期间体现得淋漓尽致!”

……

公司里、地铁上、办公室里、交流会上是不是总能听到一些这样的或者那样的吐槽或者赞赏?我们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似乎都和供应链有关,但它却又像空气一样让人捉摸不透,看不见,也摸不着。那么供应链到底是什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1.1.1 供应链的定义与解析

马士华教授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和模式。

这个定义非常贴切,为了加强理解,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定义,便会对供应链的认识更加清晰了。

① 供应链涉及的角色有:原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终端用户。

② 供应链有3个核心因素:信息流、物流、资金流。

③ 供应链是从原材料到中间产品(半成品),再到成品的一个全周期。一般在制造商的生产加工中心内完成转换。

④ 供应链的产品流向是从原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终端用户的正向过程,逆向过程则反之。

⑤ 供应链涉及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等几个环节,当然在任何一个环节中都会涉及产品的存储。

⑥ 供应链是一个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将上下游企业/客户连接成一个整体网链的形态,它是一条彼此相连的链,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

图1-1可以更直观地表达供应链的定义。

图1-1 供应链的定义

从这个定义来看,供应链几乎关系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终端用户,我们每个人本就是供应链上很重要的一环,作为供应链的最末端,我们是最终的消费者,我们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无时无刻不和供应链紧密相连。

同样,我们生活品质的高低,自然也和供应链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一碗牛肉面的故事

深夜时分,小Q正躺在床上玩着某排位游戏,激战正酣,大招一放,以一敌百。突然身旁的女朋友推了推小 Q,说自己肚子饿了,想吃牛肉面。这时家里的冰箱空空如也,下厨是不可能了;外出去买也不现实,因为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楼下最近的一家面馆已经关门了;同时,游戏激战到紧要关头,此时退出游戏一定会被队友们骂惨,不退的话,女朋友这边肯定是无法交代了。正在小Q左右为难、心急如焚时,女朋友贴心地说了一句:“我已经在美团上下单了,30分钟就送达了,给你也定了一份。”短短10秒钟的时间,小Q的心情从低谷到高峰,仿佛经历了一个世纪,一场危机就地化解,小Q悬着的心也落地了,瞬间感觉生活那么美好。

而此刻,美团平台中的商家已经接到订单,迅速将备好的食材下锅了,这些食材都是商家提前在食材批发市场订购的,也是从App上直接下单,每天由专门的送货员定时送货到店里的,商家再也不用像几年前一样凌晨去批发市场的各个摊位挑选食材了。不出意外,5分钟后,帅气的身穿黄色制服的美团外卖小哥会冒雨前来取餐,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按照系统指定的路线,按时将外卖送到小Q家门口,让小两口能吃一口热腾腾的牛肉面。

试想,如果放在10年前,没有如今这么发达的信息网络、精准的订单匹配、高效的食材制作、便捷的订单配送,我们的生活又会怎样?而我们今天享受的这一切,都和供应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线下单、订单匹配、食材采购、菜品制作、配送到家,都是供应链里很重要的环节,正是科技让这些环节不断优化,才让我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1.1.2 供应链的五大角色与分工

从供应链的定义中,我们了解到,整个供应链中包含 5 个角色:原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终端用户。下面,我们重点来说说这 5 个角色是如何分工协作,让整个供应链顺畅地流转的?

(1)原料供应商

原料供应商主要负责原料的收集、整理、加工,然后将原料转卖给下游的制造商。原料供应商可以从原产地直接收购原料,也可以从下游原料供应商处收购原料,还可以自己自行种植/养殖原料。

(2)制造商

制造商也叫生产厂商。主要负责将采购回来的原料加工为半成品/成品,再将半成品/成品销售给下游客户。下游客户一般是分销商。当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制造商也可以直接面对终端用户进行产品销售,这样可以省去中间环节,让产品的成本更低。

(3)分销商

分销商主要负责将制造商生产的成品批发过来,再通过自己建立的分销渠道将产品销售给客户。

在批发市场上,还有两个类似的角色:经销商和代理商。三者的业务在供应链的流通角色上是一样的,都是负责将制造商制造的成品销售给下一级客户。不过三者在业务开展方式上略有不同,从与制作商的合作方式上区别如下。

分销商一般与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具备从制造商处采购独家的产品和全线产品的资格。

经销商与制造商的合作关系没有分销商与制造商的合作关系密切,一般从不同的制造商处采购不同的产品进行售卖,不具备产品的独家销售资格。

代理商一般只负责产品的推广,提取相应的佣金,和制造商不存在真正的买卖关系。

(4)零售商

零售商主要负责从分销商(或者直接从制造商)处采购产品,并向终端用户进行销售。我们日常购物的家乐福、沃尔玛、物美等大型超市,全家、7-11、美宜佳等便利店,以及线上的京东、天猫等都属于零售商。

(5)终端用户

供应链最末端使用产品的个人/企业,是产品的最终用户,为产品和服务买单。产品的需求是由终端用户发起的,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好坏,也是由终端用户来评价和反馈的。

一言以蔽之,在供应链上,原料供应商负责原料供应,制造商负责将原料生产为半成品/成品,分销商负责产品销售渠道的建立,零售商负责面向终端用户销售产品,终端用户负责产品的消费使用。每个角色是上游角色的下游客户,又是下游角色的上游供应商,上下游之间是采购与销售的关系,上游角色负责销,下游角色负责采,各个角色相互协作,便形成了一条完整而通畅的链路。

图1-2是由各角色组成的一个简单的供应链正向流通模型。

图1-2 供应链流通模型

在实际的商业运作中,每个环节都会有多个上游供应节点,也会存在多个下游客户节点,供应商还有上游供应商,分销商还有下游分销商,同时,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的角色也不是固定的,如一些企业既是分销商,又是零售商,各方形成多个链条组成的错综复杂的供应网络,如图1-3所示。

图1-3 供应链流通网络

1.1.3 供应链管理的范围:五大流程管理

关于供应链管理的范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比较权威的是国际供应链协会发布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在这个模型中,将供应链划分为5个流程管理:计划、采购、生产制造、交付、退货/回收,如图1-4所示。

图1-4 SCOR供应链五大流程

① 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是驱动供应链的重要因子,贯穿产品的制造、采购、销售、存储、配送等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都需要有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就像我们上班一样,公司有公司的年度计划和目标,各部门有季度计划和目标,每位员工,都会有自己每周和每一天的工作计划,大家一起基于计划推进工作,才能做到整体目标一致。

② 采购。为满足业务目标而从事的采购活动,是基于计划的拆解和落地执行,我们需要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以合适的价格,购买合适质量和合适数量的商品,并将其送到指定的地点。这也是经典的供应链7R原则——恰当的时间(Right Time)、恰当的地点(Right Place),恰当的来源(Right Source),恰当的价格(Right Price),恰当的数量(Right Quantity)、恰当的质量(Right Quality)、恰当的商品(Right Goods)。

③ 生产制造。在传统视角里,人们普遍认为生产制造就是制造的过程。但随着供应链从制造行业延伸到下游分销、零售行业以后,生产制造则更多地表现为为满足客户需要而从事的供应链行为,故其含义也被延伸为两层。

第一,成品制造。制造商将原料生产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如工业设计、生产加工、产品组装等。这层含义只适用于生产制造行业。

第二,订单生产。按照客户订单中的要求从仓库拣货、发出,完成订单履约。这层含义适用于所有行业。当以后我们再听到“订单生产”这个词时,请不要再大惊小怪了,其实就是把仓库对标成了一个生产加工中心,将订单的出库操作对标成了生产制造的过程,仅此而已。

④ 交付。供应链的上游供应商,将产品送达下游客户的过程,称之为交付。交付包含了订单的下单处理、仓库作业、物流及配送等环节。例如,我们在京东上下单买了一台手机,京东承诺第二天早上11点前送达,订单经过京东内部系统调度、仓库作业、物流运输、快递员配送,在第二天10:30的时候准时送货上门,这个过程就是一次完整的交付。

⑤ 退货/回收。退货/回收是逆向物流的过程,是产品经下游客户返回上游供应商的过程,如产品的售后、退货、检修、维护等。

还是不太懂?我们再来讲个故事加强一下理解。

30多岁的老王,今年好不容易交了一个女朋友,老王将其视如珍宝,对女朋友的关心无微不至。马上要过七夕了,老王心里盘算着要送女朋友一件特别的礼物。想来想去,决定自己动手为女朋友拼装一个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以纪念两人第一次约会的地方( 计划 )。于是很快付诸行动,从淘宝上购买了各种积木块、颜料、画笔、电机、小灯泡等( 采购 ),然后自己按照网上的教程设计了图纸、拼装、上色,经过两周的准备,一个像模像样的东方明珠塔终于完工了( 生产制造 )。在七夕当天,老王带着精心制作的礼物准时出现在了女朋友公司楼下,将礼物亲手送给了心爱的女朋友( 交付 ),女朋友感动至极,给了老王一个大大的拥抱。

好景不长,两人在一起时间长了以后,甜蜜期一过,双方的矛盾便产生了,这一天因为一件小事,两人大吵一架,老王的火暴脾气上来了,直接甩了女朋友一巴掌,女朋友当即提出分手,并把东方明珠模型还给了老王( 退货/回收 ),表示一刀两断,永不相见。老王后悔莫及……

我们日常从事的供应链相关行为,都可以归纳到供应链的五大流程中。图 1-5 分别从计划、采购、生产制造、交付、退货/回收等方面展开供应链的相关子流程。其中的一些核心流程,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逐一展开。

图1-5 SCOR供应链五大流程对应的子流程

以上五大供应链流程在实施过程中,是环环相扣、循环往复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流转过程,而是随时根据情况动态调整的。例如,在交付过程中,我们发现某商品库存不足了,这时就需要立即启动计划流程,启动应急计划,紧急补货,以最快的速度调整交付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当然,由于我们身处的行业不同、公司不同,这 5 个流程的实施也会千差万别。例如,如果我们身处零售行业,自然就不会涉及成品的制造流程了,对于我们来讲,重点是怎么做好本公司的计划、采购、订单生产、交付和退货/回收,成品制造的过程让上游厂商去考虑就行了。

又如,同样是制订计划,生产企业的计划和分销企业的计划自然也是不一样的,生产企业可能会更关注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而分销企业更关注需求计划、销售计划和库存计划。

我们回到供应链上,引申出一个哲学问题:以始为终、以终为始,因果循环。链条前端流程的结束,也是下一个流程节点的开始,如果这两个节点衔接不好,链条就会断掉。例如,上游供应商的交付流程,其实是下游客户发起的采购计划引发的;而下游客户采购入库流程的开始,恰恰源于上游供应商的成功交付。如果没有很好的衔接,那么这个采购过程就会非常不顺。这也是供应链的魅力所在,这个过程涉及企业内外部组织、流程、系统、人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永远不可能也不要期望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代一代供应链人不断地努力,日拱一卒,才能慢慢靠近终点,实现我们认为的比较理想的供应链目标。无论我们是做规划、运营,还是生产产品、贡献技术,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如何从自身工作出发,让整个链条更顺畅,链条顺了,供应链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成本也就随之下降了。

1.1.4 供应链的定位:跨行业的垂直领域

一直以来,业内对“行业”和“领域”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有人说供应链是个行业,也有人说供应链是个领域,还有人搞不清楚供应链和行业、领域的关系。作为一位专业的供应链人,我们还是有必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个清晰的定位。

来看一段很常见的对话,来自两位很久没联系的好友,老A和小Q。

老A:“好久不见,老弟最近在什么公司呀?”

小Q:“我在×××公司做产品经理,这是一家创业公司。”

老A:“哦,这家公司属于什么行业?”

小Q:“生鲜行业,主要为市面上那些小饭店提供食材的加工和运输服务。”

老A:“那你在公司里主要负责哪部分?”

小Q:“我主要负责供应链相关的系统搭建。”

通过以上对话,我们了解到行业、公司和领域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一个行业中有很多个公司,每个公司里又有很多职能部门,每个部门负责一个领域,而供应链则属于其中的一个领域。同时,在不同的行业中都有供应链领域,行业和供应链领域是多对多的关系,如图1-6所示。

图1-6 行业与供应链:跨行业的职能领域

供应链是一个垂直的领域,只要是实体行业,都需要有供应链管理职能部门,专门处理供应链相关的工作,如采购、仓储、配送等。

供应链和运营、营销、财务等其他领域一样,都是每个行业里不可或缺的一个职能领域。我们在招聘网站上经常看到的生鲜行业供应链、汽车行业供应链、医药行业供应链等,和×××行业运营、××行业营销、××行业财务一样,都是跨行业的细分领域。

都说隔行如隔山,对于供应链相关从业者的我们来说,跨行业反倒不难,难的是跨领域。不同行业的供应链虽然具有不同的行业特色,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是相通的,我们拥有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就可以在不同行业里举一反三,发挥我们的特长。但跨领域就难了,意味着要改变赛道,从 0 开始了。就像产品经理转行干产品研发一样,尽管有一定的关联性(如产品设计的思维、文档能力、行业认知等),但需要掌握的技能和考评的标准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几乎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之前积累的产品技能能用到20%就不错了。

1.1.5 企业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

每个企业都是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不同的节点组合到一起便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在企业内部,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销售、售后等部门都是属于供应链上的一环,这些部门的高效连接便构成了企业内部供应链。

在企业内部,采购部门负责计划和采购,设计和生产部门负责生产制造,销售部门负责销售,仓储和物流部门负责交付,客服售后部门负责退货/回收,各部门要追求内部协同,打破部门孤岛,站在企业高度保证企业整体的成本和效益最优,而不是追求以损人利己为手段的局部成本和效益。例如,销售部门提前将营销计划告知采购部门和物流部门,以便采购部门提前进行备货,物流部门提前安排配送计划,避免因临时的订单需求波动导致库存不足、仓库爆仓、配送能力不足等情况出现。

当计划、采购、生产制造、交付和退货/回收工作延伸到企业上下游,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便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的外部供应链,如图1-7所示,企业外部供应链是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追求整条供应链条上所有企业的成本和效益最优的供需网络,是比企业内部供应链更高维度的供应链全链路的优化管理。例如,沃尔玛将POS销售数据通过EDI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传给上游供应商,以便供应商及时获取销售数据,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一方面因为信息的互通,让供应商的预测和计划更准确,另一方面因为供应商的服务水平更高了,也使沃尔玛的库存成本更低了。

图1-7 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

无论是企业内部供应链,还是企业外部供应链,都是围绕着计划、采购、生产制造、交付和退货/回收来开展工作,追求成本更低和效率更高。企业内部供应链的高效协同,可以有效地传导到外部供应链上,使整条供应链更通畅。相反,如果链条上的某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混乱,经常发生缺货、超时等现象,也会影响供应链全域的流畅性,增加整体的供应链成本。就像火车,只有所有车厢都正常高效地运转,整列火车才能平稳地高速前行,任何一节车厢出现故障,都会导致整列火车运行速度下降,甚至停摆。

表1-1罗列了一些企业从事的内部供应链活动和外部供应链活动,供参考。

表1-1 企业内部供应链活动与外部供应链活动 2gqavKSGzyCcGtbe94fzjWNDP+bK0cNBe5x2IZtuj7jkQv9/cu1GuP1ehEWKa84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