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供应链的经典三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

原料在从原产地经供应商采购、由制造商加工为半成品/成品、再由分销商推广,最终通过零售商流转到终端用户的过程中,发生了位置的移动、信息的流动和资金的流动,这便是供应链的经典三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的书中提出价值流、商流、业务流等,但本质上还是由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演变而来的)。

不管是供应商、制造商,还是分销商、零售商,都围绕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展开工作,以降本增效为目标,各自在供应链的上下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完成供应链流通链条上必要的使命,共存共生,缺一不可。供应链的运转源自信息(如用户端的需求),信息流催生了物流和资金流,同时物流和资金流又反向填充了信息流。物流是实物的流通,资金流是资金的流转,物流的流通影响着资金的流转,资金的流转控制着物流的流通。

2.1.1 物流:流通产生价值

物流,就是物品的流动。根据物品的流向,我们可以将供应链中的物流分为两种类型: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正向物流指原料从原产地被采购,经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到终端用户的过程,是产品从供应链上游到下游的流通过程。逆向物流则刚好相反,是产品从终端用户向上游流动,一般在回收和售后等业务中发生。

在供应链中,产品必须流动起来,才会产生流通价值,如果产品固定不动了,便会产生库存积压,导致成本的增加。另外,时间也是成本,流通的效率越高,中间经手的环节越少,产品的隐形成本就越低,这就是物流价值所在。作为供应方,我们期望产品尽量高效流通、少积压;作为需求方,我们期望晚下单,产品尽早送达,双方的共同需求都是期望流通周期尽可能短。作为供应链从业者的我们,无论从事产品、技术,还是采购、运营等方面的工作,都应该具备降本增效的意识,尽可能地提升物流的效率,让产品在中间环节停留的时间尽可能缩短。

商品的物流包含仓内流转和配送运输两大环节,仓内流转指商品在仓库内部的流转,配送运输指商品在运送路途中的流转。仓、配是物流领域中的两大核心体系,衍生出了物流规划、物流软件集成、三方仓储、三方物流配送、干线运输等多个以物流服务为中心的分支商业模式。

图 2-1 是从原料向终端用户流转的物流全过程,详细介绍了一个产品是如何从原料产地开始,经过原料供应商的进销存,转到制造商处进行加工制造,再将成品发给分销商/零售商(因为物流处理方式相同,图中将分销商和零售商合并看待),最终由零售商将产品送达到终端用户的手中的完整过程。抽象一下,无论在供应链的哪一环节中,都会涉及产品的进销存管理。

图2-1 从原材料向终端用户流转的物流全过程

在业务层面,一般先进行采购,由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先根据自身需求提报采购计划给上游供应商,上游供应商会根据采购计划安排生产并送货,待货物到达仓库以后进行收货入库,入库完成以后,即产生了可销售库存,营销部门便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将产品售出,售出的产品以订单的方式流转到仓库,仓库进行出库拣货、打包、发货,然后交由配送公司(或自营配送物流)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完成交接。

2.1.2 资金流:成本创造效益

资金流是供应链得以持续和企业得以良性运作的关键因素。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成本,资金流就是成本的体现。我们看一个最简单的公式:产品毛利润=销售价-成本价,如果想提升产品毛利润,要么提升销售价格,要么降低成本,当然最好的方式就是降低成本,因为销售价格的提升必然会影响下游客户及下游客户的下游客户采购成本的波动,从而带来需求的波动,反向影响了产品的销售。所以,对资金流进行管理,控制好成本,可以提升整个企业供应链的价值。

前面我们聊到产品的正向物流是从原料到终端用户的流通过程,而产品的资金流则是反向的:由终端用户到分销商,到生产制造商,再到原料供应商,最后到原料产地,而且由于物流流通过程中的成本递增,所以资金是逐级递减的(见图 2-2)。例如,用户购买某商品支付了10块钱,最终落到原料产地的农民伯伯手里可能只有1块钱。请问:另外9块钱去哪了?答曰:被分销商、制造商、原料供应商各拿了一部分利润,其余被用于支付包装耗材费用、人力成本费用、物流运输费用、仓库保管费用及生产过程的损耗等,如果这些中间成本降低了,那么各环节的利润就会提升,由此可见,在供应链业务活动中,有效地控制资金支出,合理地控制成本,对整个供应链的正面影响是巨大的。

图2-2 供应链中的资金流

聊到资金,顺便介绍几个相关的财务概念。

① 应收账款: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应向服务对象收取的款项,体现为企业的收入。

② 应付账款:企业因采购或购买服务应支付但还未支付的采购费用、手续费和佣金等,体现为企业支出。

③ 账期:企业应收/应付账款的周期,从产生账款开始到最终收到或支出款项的时间。

当产品被销售给下游客户以后,财务根据订单销售金额产生应收账款。当企业采购的产品入库以后,财务会核算需要支付给上游供应商的账款,即应付账款。在一个账期里,企业的应收款要大于应付款,这样企业才能拥有良好的现金流,保证企业能够更好地运作。如果企业的应收款小于应付款,如果没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就存在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那么企业是相当危险的。

2.1.3 信息流:连接发生质变

供应链流转源于信息,也止于信息,信息流是整个供应链运转的纽带。如果说物流是从原料产地到终端用户的正向流转过程,资金流是从终端用户向原料产地反向流转的过程,那么信息流则是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是一个双向传导的过程,它将需求信息从终端用户传导到供应链上游,逐级传导到原料产地,同时将供应信息由原料产地传导到终端用户。信息的本质是连接,只有足够的连接,才能产生足够的价值,这和供应链的思想是一致的,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

江西盛产赣南脐橙,年产量达百万吨,原产地江西省赣州市已经成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作为脐橙的原产地,果农为什么愿意放弃其他种植业务只种脐橙?

回答:因为脐橙有很好的销路。

再问:销路是怎么来的?

回答:信息的互通,销路从终端用户的需求而来。因为很多人都对脐橙有需求,而刚好赣南地区适合种植脐橙,当地的政府、商贩能够分析人们对脐橙的需求量,所以不担心脐橙滞销,所以鼓励果农大量种植脐橙。

同时,作为产地,因为赣南地区脐橙产量大、味道甜,也作为一种供应信息从原产地传导到世界各地,使赣南脐橙享誉海内外。

因为信息的双向传导,让更多的终端消费者吃上了赣南脐橙,也使更多的果农致富,这便是信息联通的价值。

作为信息的传输载体,信息系统在信息流中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图 2-3 是一个典型的产品从原产地到终端用户的流转过程中涉及的系统及信息流向,我们来逐一进行说明。

① 原产地。供应信息从原产地发出,发布渠道可以是电商平台、广告、口口相传等,目的是将供应信息传达到下游需求方。

② 原料供应商。原料供应商接到信息后,根据采购计划到原产地进行采购(采购管理系统支持),将采购的原料存入仓库(仓储管理系统支持)。当有下游客户下单时,在订单履约中心中创建销售订单(订单履约中心支持),仓库根据订单进行拣货、发货(仓储管理系统支持),然后交由配送部门将商品配送至下游客户(配送管理系统支持)。

③ 制造商。制造商根据需求计划制订采购计划(采购管理系统支持),并从供应商处将原料采购入库(仓储管理系统支持),并根据主生产计划和物流需求计划将原料生产加工为成品(生产制造ERP系统支持),然后将成品存入成品仓库(仓储管理系统支持)。出库过程和原料供应商的出库过程类似,当有下游客户下单时,在订单履约中心中创建销售订单(订单履约中心支持),仓库根据订单进行拣货、发货(仓储管理系统支持),然后交由配送部门将产品配送至下游客户(配送管理系统支持)。

④ 分销商/零售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信息流向和原料供应商相同,不同之处是对产品的管理:原料供应链管理原料,而分销商和零售商管理成品。

⑤ 终端用户。终端用户有购买需求时,会通过电商平台、超市、便利店等渠道下单(下单系统支持),并支付(支付中心支持),最终通过快递送货或者自提的方式获得产品(订单履约中心支持)。

一般原料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不涉及加工环节,只涉及货物的进销存,所以系统流转相对会简单一些,而制造商既要考虑原料的出入库管理,也涉及加工制造过程,同时还要对加工的半成品/成品进行出入库管理,所以流程和系统会复杂很多;另外,因为涉及资金的流向,各个企业会在出入库环节中产生财务结算(财务系统支持)。

图2-3 供应链里的信息流

总体来讲,供应链的信息流都是围绕着货物从采购(采购管理系统)→入库(仓储管理系统)→销售(订单履约中心)→出库(仓储管理系统)→运输(配送管理系统)等业务活动进行流转;再搭配各个环节中涉及财务结算的地方,将数据提取至财务系统中进行核算并产生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过程。

读到这里,一定有朋友会问:“呀,这么多的系统,那得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啊?我们是一个小公司,肯定负担不起。”针对这样的问题,身边很多资深的产品和技术同学在经过无数次摸爬滚打以后,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关于供应链系统的定位,我们的目标是服务于业务,让业务更顺畅,所以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记住这句话很重要哦,后面的章节我们也会经常提到。在供应链这类业务导向的领域里,我们的系统设计一定要贴合业务发展,千万不能闭门造车)。如果实力允许,我们尽量将系统设计得耦合性低一些,这样便于维护和扩展。如果预算不允许,那么购买一套标准的ERP系统,甚至一些环节通过人工操作也是可以的,最终目标是保证信息流的完整和通畅。

2.1.4 供应链、物流与采购

“你看我们公司既有物流部、也有采购部,但就是没有供应链部门,但大家在一起聊的最多的就是供应链应该如何如何。”那么问题来了,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和采购管理到底是什么关系?

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以上的疑问,说起供应链、物流和采购,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但它们不是完全对等的,否则很多公司也不用设置单独的部门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和物流管理之间的关系。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并不是指某些具体的事务,而是整个公司各部门及上下游企业协作以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方式,需要从事的工作也是分散在各相关部门中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公司里并没有单独设立供应链部门,即便有的公司中有供应链部门,但也是做与采购、物流、计划相关的事情。而物流管理和采购管理则是偏执行层面,相关人员负责的工作要具体很多。

站在供应链全域来看,三者的关系如图2-4所示,供应链:突出“链”的概念,偏向于管理公司内部和公司外部整条供应链,偏重于全链路的库存周转、服务水平和成本的核算等;物流:突出物品的“流”动,主要侧重于仓储、配送、运输等环节的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采购:突出物品的“购”,相关人员重点负责采购寻源、供应商管理、价格的管控、采购计划的制订和补货预测等。

图2-4 供应链、物流与采购的关系

物流和采购都是供应链管理中很重要的环节,共同保证供应链的顺畅,但各自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所以相关人员在做业务和系统规划时,需要分开对待。 lEZJD0+qfyDNjMX7v8it3yZMlPmE84VoPLoOv3+qHQhOG0j6qGcYv+WT6pYkacZ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