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于俞樾《东瀛诗选》的编辑过程

俞樾是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一位重要人物,被日本人称为清代儒者第一人。南樾北张,即是指南方的俞樾与北方的张之洞。俞樾以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复为河南学政,又辞官居苏州,主讲紫阳书院,以后则迁杭州,主讲诂经精舍。门生故吏遍海内,比如吴昌硕即出自俞樾门下。

俞樾曾编过一部《东瀛诗选》。这对毕生著作等身的他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但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却是一项无法回避的重要事迹。考察一下这第一部《东瀛诗选》的编辑来历,或许有助于了解近代中日文化人之间交往的事实;也可供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者参考,以便对这一事实作进一步的考索与研究。

俞樾的日本朋友甚多。驻中国公使竹添井井、书法家日下部鸣鹤等都曾是座上之客。但关于《东瀛诗选》的交往,却是从书法家北方心泉上人开始的。

明治十四年(1881),北方心泉为布教事赴上海,曾有杭州之行,专访俞曲园这位大儒。但未遇,只留下自己的名帖和竹添井井公使的介绍信。次年夏,俞曲园曾有一件隶书返赠北方心泉。这是一首诗:

飞锡湖浜惜未逢,

书来犹带墨花浓。

一联壮我楹间色,

万里寻君海外踪。

东园青编传信史,

西方黑学示真宗。

更烦问讯竹添子,

何日吴门再过从。

东园竹添井井余故人也,君来书曾及之。小雨上人去岁访我湖楼未值,今岁书来,以楹联见赠,并其《国史略》一节及其所著《净土真宗》一书,赋此为谢。大清光绪八年三月曲园叟俞樾。

除此之外,俞曲园亦有回赠对联一副:

佛法从来无束缚,诗人到处有逢迎。

小雨上人印可。

据平凡社出版的《世界百科大辞典》称:《东瀛诗选》是由楢原陈政、竹添井井等发起,请俞曲园编成的。但其实真正的发起人应该是一代学人岸田吟香。竹添井井因为是驻清公使,当然在其中有斡旋之功。而岸田吟香则因为挚友北方心泉将赴上海,遂商议请心泉访问俞曲园,并提出编《东瀛诗选》的邀请。当然,俞曲园未遇,北方心泉怏怏而归。明治十五年(1882)再度赴华,才与俞曲园取得直接联系。但当时俞曲园已通过别途得知岸田吟香有这样一个计划。

至于岸田吟香其人,则《三代言论人集》中有如下评述:

天保四年(1833)生于冈山县久米群垪和村的山中,青年时赴江户学习和文、英文与汉文。并参与新闻、著述、医药、海运、制冰、采油、教育、社会福祉等事业。后往返于中国大陆,为日中亲善与贸易尽半生之力,一时在我国(日本)以至中国僻邑皆知其名。

所谓的贸易,则是指岸田吟香曾于明治十三年(1880)在银座开乐善堂,专营药材和书籍贩卖,以后则在上海开设乐善堂支店,以“精锜水”眼药风靡全中国而获巨利。这一掌故,或许旧上海时代的人们会有记忆吧?

明治十五年(1882)四月,北方心泉再访俞曲园于杭州,当时俞曲园已按岸田吟香的嘱咐开始着手编辑事务了。俞曲园认真听取了心泉的意见,并在随后的编书中,除正编四十卷之外又增加补遗四卷。而岸田吟香也写给北方心泉许多信,托他转达己意和与俞曲园联络。以心泉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俞、岸田交往的纽带。至于俞曲园也通过北方心泉进一步搜集日本诗人的资料,又关于刻书费用和选诗感受,多有通过函札而被记录下来者。如:

再启者,此书选成约计三千余篇,颇亦可成大观。尊示愿于上海刊行,即照拙书版片大小,甚为简便。弟处有熟识之刻工陶升甫,人甚妥当。弟之各书,皆其所刻。大约刻白板则每百字不过一百六十文,刻梨版则每百字须二百文。似较上海刻资稍廉;且近在吴下,弟将就近指点,则行款必无错误,似更妥当。书之与吟香先生酌之。弟再拜。惟在苏刻,则一切查核字数并任仆交付刻赀,必得一人经手。弟止任选择,不能兼此等事也。

心泉上人清览:胜月得手书,知瓶盋清闲慰如,所祝贵国诗已选定,分为四十卷,尚有补遗二卷未定。客腊已属手民陶升甫刻好一卷,俟稍修饰,即可寄奉雅鉴也。惟内有九种,不知名姓,别纸录奉,乞示知其姓名字号里居为荷。弟年下又遭爱女之丧,心绪甚劣,承属书之付,稍迟再涂奉,手此敬颂法履,匆匆不一。愚弟俞樾顿首,正月初十日。

《愚山诗稿》 松本氏,无名字。

《西山诗抄》 西山氏字拙斋,无名。

《东郭先生遗稿》 神吉氏,无名字。

《竹雪山房诗》 宇都氏,无名字。

《古愚堂诗集》 北溟儿先生,无名字。

《聿修馆遗稿》 松山侯,无名姓。

《日本咏史乐府》 中岛氏字子玉,无名。

《鹏斋诗抄》 无姓名。

《吾爱吾庐诗》 无姓名。

仅举此二札,即可知《东瀛诗选》编选的情况。俞樾是一代儒宗,对于诗作的好坏,他有极高的鉴别能力;但他不是日本研究的专家,对日本文学史、诗史,他无法把握,只能通过北方心泉这样的朋友等代为收集人物材料。可以想见,如果是编中国的诗,俞樾决计可以拿出第一流的选本;但编日本诗,则没有岸田吟香、北方心泉的帮助,他恐怕很难胜任这太陌生的工作。不过,当时并没有什么专门家在做这样的工作。黄遵宪赴日本,撰《日本国志》,写《日本杂事诗》,并未对日本文学做深入研究,而只是以维新为目的的一种借鉴与介绍。杨守敬赴日本,有《日本访书志》,但书却还是中国的古籍,只不过是在日本访得而已。杨守敬已是了不起了,当他归国后为水野疏梅撰《学书迩言》,已论及日本书法方面的内容;而刻《邻苏园帖》,也单独为古代日本书法列卷附于末尾。以这样的背景来看俞曲园编《东瀛诗选》,则自无法再有什么苛求。我猜测岸田吟香当时之所以会请这样一位不懂日文、不谙日本文学史的俞樾来任编选之责,恐怕也有借他大名的意思;当然更有借他对诗的出众鉴赏力以为遴选的目的。至于选的日本诗人是否有代表性,恐怕是由岸田吟香和北方心泉自己来把握的。岸田吟香有一札即说诸多诗集皆由岸田提供,记有如长三洲、冈千仞等诗如何安排的具体意见。复有如下一些话也足资参考:

此次《东瀛诗选》是由清朝第一流大家曲园先生选定,为我邦古来未曾有之盛举。应力求精致为准,右列无名俗作,置之集外不问可也。

《东瀛诗选》正编四十卷、补遗四卷,正编共收古代至林罗山、伊藤仁斋等明治诗作共计二百八十七家,补遗则收大友皇子以下二百六十家,并附小传与短评,光绪九年(1883)序,为中国第一部关于日本汉诗的选集。是年岸田吟香五十岁,俞曲园六十三岁。岸田吟香卒于 1905 年(72 岁),俞曲园卒于 1906 年(86 岁)。 f/shQKDkaWDs1SEz3oI3AF0JI9jl4S+uGmkt+O1PkbpC4bfWfGM61NCUg2zQdV6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