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元代时期

元起蒙古族,忽必烈以武功统一海内,考虑到武力未必能使文化悠久的汉民族降服,因此他结交、荐拔、擢迁许多有才能的汉人。一方面在政治上对他们加以钳制;另一方面,在文化上却逐步同化,渐染华风。故元代诸帝亦能雅好翰墨。天历初年,设置“奎章阁”,以柯九思为鉴书博士,专门鉴定内府所藏法书名画。在这种时代的背景下,文艺也出现了一时复兴的现象。

元代书风几为赵孟 一人所笼罩,其他虽有康里巎巎、邓文原、鲜于枢、倪镇、张雨等亦都擅长行书,但从整个元朝的时代书风来看,是一个复古时期,在艺术成就上远远及不上唐、宋二代。

图21 朱熹 城南唱和诗卷

赵孟 (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吴兴(今属湖州)人。

赵孟 是宋太祖的裔孙。幼极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十四岁时以父荫补官。宋灭亡后,遂闭门潜心读书写字。至元二十三年,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于江南,三十二岁的赵孟 遂应选入觐。后四年授兵部郎中,之后屡屡擢迁。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死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赵孟 诗文、书画、乐律,都很精善,又能旁通佛学,为时人所不及,在元代享有很大的声誉。

在书法上赵孟 也是一个难得的多面手。《元史·本传》中说:“孟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相传他五岁时即开始学书,初学宋高宗书,即有出蓝之誉,中年时专学二王。虞集谓其:

楷法探《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

他不仅力追二王,而且对古篆、隶书、章草等亦无不苦心学习。晚年时又参入李北海笔意。因此,他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贯穿斟酌,形成流丽飞动,温润妍雅的书风。

赵孟 是一个很用功的书家,特别是在临摹古人法帖上,每临一帖,多至数百过。天赋、学问、功力三者促使了他在书法上的成功。明周天球评曰:“赵文敏书法精绝,集诸家之成,诣二王门阀。要其用功处,全在临摹之多耳。”

赵孟 落笔迅疾,相传他能“日书万字”,昔人评其书“下笔神速如风雨”。但由于他写得太熟,则不能新意时出,这是他的不足之处。正由于他精于楷法,故流溢为行草,纵横曲折,无不如意。所作行书,犹如一风流潇洒、俊秀清逸的江南才子,显得恬静优美,翩翩动人,是典型的江左风格。由于他是宋室后裔,后又入仕于元朝,这就给他的人品蒙上了一层翳垢,致使历代评论家对他的书法亦贬褒殊悬。如解缙评其书,“文敏神明英杰,仪凤冲霄,祥云捧日”,“天资英迈,积学功深,尽掩古人,超入魏晋”,可谓赞誉之盛。但亦有因其大节有亏,卑其人遂恶其书者。李应祯开其端,傅青主继其后,而傅山至晚年时态度稍变,曰:“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润秀圆转,尚属正脉。”其实“熟媚”二字,本非坏事,“熟”贵在圆熟不可烂熟,烂熟则腐,腐则不能清新而浊俗;“媚”贵在雄媚不可软媚,软媚则佻,佻则不能清劲而甜俗。赵孟 的字还是很有骨力的,观其小楷《汲黯传》便可知其功夫,只是表现得隐晦,以冲蔼之容外标。焦竑讲得很实在,曰:

昔人言有字学不可无性,有字性复不可无学。吴兴功力笃挚,为书家指南,其不可及处正在韵胜耳。世人效之,多肉而少骨,至贻墨猪之诮。

这一点是初学者必须注意的。

赵孟 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墨迹和书札。当时印度的佛教徒不远万里来我国求其书迹,带回国后奉为国宝。他善于行楷入碑,擅长尺牍,精于小楷,工于临摹,因此,传流的书札、诗卷、尺牍、碑铭等甚多。著名的写碑墨迹有:《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仇锷墓碑铭》《湖州妙严寺记》《龙兴寺碑》《光福重建塔记》《福神观碑》《灵隐禅师塔铭》《松江宝云寺记》等;书札有:《赵孟 七札》《赵孟十札卷》《与鲜于伯机尺牍册》《与中峰明本尺牍册》《致进之提举尺牍》等;临摹之作有:《临圣教序》《临褚河南枯树赋》《临皇象急就章》《临定武兰亭》等;诗文墨迹有:《书论虞世南书法墨迹册》《书率裴行俭书法墨迹册》《书赤壁二赋册》《书趵突泉诗》《归去来辞》(图22)、《天冠题咏》《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书朱子感兴诗》《洛神赋卷》《书苏东坡诗帖》《烟江叠嶂诗》(图23)、《三段帖》以及《千字文卷》等。

康里巎巎(1295—1345) ,字子山,号恕叟,又号正斋,蒙古族康里(今新疆)人。

康里子山,幼肄国学,博通群书。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在元代负有盛名。《元史》称其:“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啻金玉。”他楷书学虞世南,行草宗王羲之,书风遒媚逸迈,转折圆劲,名重一时,论者谓:“元代以书名世者,子昂而后即公也。”

图22 赵孟 归去来辞

图23 赵孟 烟江叠嶂诗

子山有一天问客曰:“一日能作几许字?”客对曰:“听说赵孟 一日能写万字。”子山又说:“余一日作三万字,亦未尝因力倦辍笔。”可见其书神速如此。留传墨迹有:《谪龙说》《归去来辞》《颜鲁公传张旭十二法》《致彦中尺牍》(图24)、《秋夜感怀诗》等。

图24 康里巎巎 致彦中尺牍

鲜于枢(1256—1301),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渔阳(今北京密云)人。

鲜于枢擅作行草,用笔遒劲,笔势婉转。吴宽评其书曰:“其书从真行隶,故落笔不苟。而点画所至,皆有意态,使人观之不厌。”此人意气豪放,常酒酣兴到之时作字,奇态横生,是一位很有才气的书家,其声价几与赵孟 相埒。存世墨迹有:《渔父词》《王安石杂诗卷》(图25)、《透光古镜歌》《韩愈石鼓歌》《苏轼海棠诗》《老子道德经》等。

图25 鲜于枢 王安石杂诗卷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又号铁笛子、铁笛道人、抱遗老人,晚年自号老铁,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为泰定四年(1327)进士。

杨维桢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书家。为人倔强耿介,放浪不羁,因此他的性格就很自然地流露在字里行间。常常于酒酣后作书,笔墨横飞,不拘小节。由于他笔力雄健,气格奇古,意态狂放,故其书法有一种奇纵恣肆、强悍不驯的气息。相传他的诗文奇诡,明初有“文妖”之讥,其书亦以“狂怪不经”而著称。实际上是他一种艺术个性的大胆流露,这在当时赵体笼罩的时代中是很不容易的事。明代詹景凤在《东图玄览》中评其书:“杨廉夫行书卷不是当家,然意致洒然,笔亦清劲。”清初顾复于《平生壮观》中亦评其书曰:“铁崖性癖耽奇,其书如吕梁之水,飞流垂势,听其所止而休焉。”传世墨迹有:《真镜庵募缘疏》(图26)、《行书诗册》《梦游海棠城诗》《城南唱和诗》《壶月轩记》等。

张雨(1283—1350),初名泽之,字伯雨,又名天雨,三十岁时入茅山修道,茅山为古句曲地,遂号句曲外史,又号贞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张雨的书法曾受到赵孟 的亲自指点,与俞和同入松雪之室。但张雨诗文远在俞和之上,故倪瓒评其“诗文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其行书师李北海,草书学怀素,后又改学张从申《玄静先生李含光碑》。加之其人品、儒学超凡,故他的字里有一种清刚雅正之气,在元代享有很高的声誉。人得片纸,咸以为宝。

传世墨迹不多,最为著名的是《自书诗册》,字画遒劲,秾纤间出,清婉流丽。张绅评此诗册“月底疏松,雪中修竹”。其他墨迹还有:《书五贤二开士诗》《题倪瓒像卷》《书陶弘景传册》《致闲止徵君诗翰册》《题画二诗卷》(图27)等。

图26 杨维桢 真镜庵募缘疏

图27 张雨 题画二诗卷

元代还有其他一些善写行书的书家,如邓文原、饶介、俞和、倪瓒等人,此处不一一介绍了。 72h/I9YBccYkFV3uLdHFAzN65XHON2cjLg7l0kLSJyJjN+X+Srm6B7nkx8J9Zwl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