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你从睡梦中醒过来的时候,身体和心灵应该同时清醒——只有保持内在清醒,才能真切地感受生命的意义,才能采取行动,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什么是内在清醒呢?即拥有清晰的、合理的、正确的思维模式。
爱因斯坦说:“人们解决世界上的问题,靠的是大脑的思维和智慧。”
美国畅销书作家丹·苏利文和凯瑟琳·野村在《终身学习》中明确写道:“决定成败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思维模式。改变思维模式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当今社会可谓瞬息万变,在残酷的竞争与挑战中隐藏着各种机遇,在纷繁复杂的变化和不确定性面前,有人惶恐不安,有人却破浪前行,其区别就在于他们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是指我们如何看待和理解周遭的世界、如何面对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思维模式也是我们行为的“指挥官”,现代社会大多数的较量,归根结底还是思维模式的较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拥有怎样的思维模式,就拥有怎样的人生!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包含了好奇心、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等诸多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的背后都与人的思维模式有关——你不仅要思考,而且要懂得思考,更重要的是不做无意义的思考。每天发生的事情很多,人要面对的东西也杂乱无章,但你必须保持内在清醒,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和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哈佛十分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因为,思维能力决定着人的上限,如果不肯动脑子,思维就会僵化,就像是一潭死水,惊不起任何波澜。你不断地劳作,却没有动用你的脑子,思维模式没有得到提升,又如何能够做出突破与创新呢?
思维是最为奇妙的东西,它能够控制人的行为,让人们以开阔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思维也会限制人的行为,让人们钻进死胡同里无法转身。
值得庆幸的是,思维模式不像出身、智商一样难以改变,它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得到改善及提升。那么,年轻人应该如何锻炼自己的思维模式呢?
对于任何人来说,思维模式都像是一座宏大而复杂的宫殿——它不断被建造,又不断被重塑,而且这种建造与重塑将持续一生。换句话说,人到死的那一天,都不会拥有完全固定的思维模式,因为任何一种全新的知识或认知,都能让思维模式发生变化。
虽然我们很难从整体上去改变或者重塑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但是可以从局部去培养和锻炼一些思维能力,比如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这些常用的思维能力。
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讲话没有条理,事先没有准备到位,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整个过程看起来一点关联都没有。最重要的是,如果逻辑性不强,说明本身的观点就存在问题,缺乏合理的解释。论句的不准确性,会让观点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逻辑思维的重点在于观点,观点代表着你的立场,你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有着准确又清晰的判断。在判断前,你必然要有思考,否则你的观点将是空的,经不起推敲,很容易被驳倒。
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一种怀疑精神,既要批评,也要有自己的判断。
在接触一个事件时,首先要产生怀疑。怀疑的前提是思考,通过思考对事件进行准确的判断。但是人总是过于倾向审视他人,而忽略了思考应有的意义。当人因为抵触外界而产生批评时,基本上很少有自己的想法,所维护的不过是一种假的正义罢了。
这时,你更需要批判性思维。通过深入思考来判断对方的批评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接受。无论你的计划制订得多么细致,都会存在缺陷。不完美的计划必然会引来批评。所以你需要针对批评进行全面的思考,反复完善自己的计划。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说:“创造性思维就是发散性思维。”
每个人在思考、解决问题时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走入惯性思维的怪圈,难以突破自我,难以找到新的解决方案。而发散思维能够打开思维的多个维度,让我们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对同一个问题将有更多的解决方案,对同一个事物将有不同的解读……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思维模式,还有许多思维模式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完善。
中国有一句俗话:活到老,学到老。年轻人在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思维模式时,也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只有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让自己更加接近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