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痛苦的时光却那么漫长。”
“当我专注做一件事情时,时光过得好快;当我百无聊赖时,时间过得好慢。”
“人在排队等待时,时间过得异常缓慢……”
你有没有过上面这样的经历呢?时间明明是一分一秒度过的,但在不同状态下,对时间流速的感知又不一样。比如早上赖床时,觉得时间走得太快,刚摁掉的闹钟,一会儿又响了起来。但在上课时,特别是你不喜欢的课,时间却像蜗牛一样缓慢爬过,你都快睡着了,还不下课!
首先,你应该明白,时间有“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的区别。很多人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或者时间过得太慢,其实是“时间判断失误”了。
古希腊人早就发现了这一点,他们将时间分为“钟表时间”和“沉浸时间”,只有钟表之外的时间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现代人在此理论之上,将时间分为“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
1.“客观时间”是可量化却不可更改的,一般用日历或钟表来衡量,比如我们都知道每年会有一个2月14日——“情人节”;电影在晚上6点30分开场;早晨第一节课在8点开始。如果你错过了这些时间,就会错过和另一个女孩的开始、错过电影的开场、错过宝贵的一堂课。这些时间都是可以预知、可以量化的。
2.“主观时间”是指我们对时间的预知与判断,是不可量化,也是无从比较的,是我们对钟表之外的客观时间的经验。有的时候,我们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有的时候,我们又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就像蜗牛在爬行一样。
“时间判断失误”的情况,通常发生在“主观时间”的错误判断上,如何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呢?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说:“人们是基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坐标来感知时间的。如果你只是局限于其中某一个时间坐标,那么你的生命观就会发生偏差和受到局限。那些可以在三种不同的时间坐标参照中保持平衡的人最有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也能够更充分地享受生活。”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时间坐标来感知时间,并且时刻利用“客观时间”来提醒自己,因为“客观时间”是可以量化和观察的,它可以直接影响我们对“主观时间”的判断。
人在专注做某件事情时,也会觉得时间流速很快。这是因为在专注的状态下,人会忽略外界的很多东西,比如窗外嘈杂的车流声、从身边走过的人、缓慢走过的时间等。很多人肯定有这样的体验——你的房间里挂着一个时钟,虽然它的嘀嗒声一直没有停,但你很少会注意到它,甚至对于嘀嗒声充耳不闻。除非你刻意去听,否则你会几乎忘了时钟的存在。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时间的流速也有不同的感知,比如婴儿几乎不知道时间是什么,也几乎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而老年人面对有限的生命,会害怕去感知时间,有时甚至不去想时间,只是用直觉的方式,感知当下的时间。
当然,早晨或者夜晚的时间感也是不一样的——早晨起床,神清气爽,时间仿佛掷地有声,每一秒都可以“享受”很久;夜晚身体已经很疲倦了,只想早点上床睡觉,时间却过得缓慢;终于到了睡觉时间,除非真的累到倒头就睡,否则又会突然兴奋起来,玩起手机就又忘了时间的存在……
当你对时间的流逝无感时,记得哈佛图书馆墙上最短的一句训言:时间在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