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谬误的力量:常见的五大经济谬误

永远不要低估用事实推翻谬误的难度。

亨利·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

谬误并不是完全不着边际的想法,相反,它们通常看上去既可信又符合逻辑——但却总是有所缺失。可信度可以为它们带来政治上的支持。而当政治支持足以使这些谬误变成政府政策或措施时,那些缺失的或被忽略的因素就会引发“意外状况”,这种“意外状况”的说辞常常出现在经济危机或者社会政策危机之后。还有一个说辞就是“在当时看来是个不错的主意”。所以,当时表面上看似不错的东西,要想深究其里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有时候,谬误之所以是谬误,仅仅是因为缺少一个明确的定义。在政治学中,没有明确定义的词具有特殊的力量,尤其是当这些词在表达能调动民众情绪的原则性问题时。“公平”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明确定义的词。这个词就能调动人们对一些政策的政治支持。这些政策从《公平贸易法》( Fair Trade laws )到《公平劳动标准法》( Fair Labor Standards Act )不一而足。尽管“公平”这个词在定义上并不明确,但这种模糊的界限恰好赋予了它政治上的优势。那些在具体事务上持不同观点的人却能在一个可以广泛解读的“词”下统一战线并被动员起来,这个词可以“掩盖”他们之间的分歧乃至对立的观点。说到底,谁会去支持“不公平”呢?同样地,对不同的个体或者团体而言,像“社会公正”“平等”等意义广泛的词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读。但是,如果某个政策用了这些具有鼓动性的词,即便是观点不同的个人或团体都会变成这个政策的啦啦队。

经济政策中的谬误层出不穷,而且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小到住房,大到国际贸易,都是如此。“意外状况”可能要在政策出台后好几年才出现,但很少有人会对这些意外的起因追根溯源。即便一个政策出台后马上引发不良反应,很多人还是不会去追究政策本身的缺陷,这些问题政策的倡导者常常还会把这些不良后果嫁祸出去。他们甚至会辩解说如果没有他们推行的这套好政策,现在的情况可能会更糟糕。

即便事实摆在眼前,谬误还是大行其道,个中缘由各不相同。例如,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整个政治生涯,民选的官员不会轻易承认他们倡导乃至大肆鼓吹的政策或措施最后却让人大失所望。这种情况适用于各种事业或运动的领导者。即便是知识分子和有教职的学者也会因为其观点的前后相左而声望受损,遭遇尴尬。那些自认为扶贫活动的支持者,最后却发现现实是越扶越贫,不免难于释怀。换句话就是说,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心理层面上,对有些人而言,事实都太危险,他们不会让事实威胁到自身的利益或者他们良好的自我感觉。

没有人乐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掩盖错误的代价是高昂的,是不容忽视的。这些代价让人们向现实低头,不管他们多么不愿意或多么痛苦。如果一个学生这次数学考试错了一道题,那下次考试之前他就必须把这道题解对;一家企业不会因为贯彻了错的市场或企业管理方针而任由企业不断亏损却不纠正。简言之,无论是出于实际需求还是理智,我们都有必要对谬误追根究底。政府出台的好的经济政策和不合理的经济政策都会影响无数人的生活,不同的是一个让生活变得更好,而一个让生活变得更差。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研究那么重要,而且对谬误的研究已不再是单纯的学术行为。

经济谬误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列出,但是我们可以概括出五大类常见的经济谬误,然后在接下来的章节中针对各类具体的经济谬误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称这五大类常见的谬误为零和式谬误、组合式谬误、事后归因式谬误、棋式谬误和开放式谬误。 sdMMF6G8NZunbCKjwA/+Jd8juV8w8tkCi/hRtWPcOMYFYeVWb2pBEA1yRTZwjAO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