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人生中的重要转折,出现在2004年。在那一年,我离开了宣传和新闻岗位,去河南当省委书记。做新闻40年,有这样的转变,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当时已经60岁了。中央领导同志跟我说要我去河南,我说去河南干什么,领导回答说去河南当省委书记。我感到非常突然,我说我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而且我也没当过县委书记、市委书记,一下子让我去当省委书记,我恐怕干不了。而且河南这个地方太特殊,它在全国是一个人口大省,有一亿人口,还是一个农业大省。简单说就是:人口多、底子薄,改革、发展、稳定难度大。
我任河南省委书记,既是我人生中的重大转折,也是对我的重要考验。我在河南当了整整五年的省委书记,在前后这些年任省委书记的领导同志中,我是干的时间最长的,其他人一般都是干两三年就走了。
现在回想,在这五年里我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当时我提出要实现河南省的两大跨越: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当时的河南是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现在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是黑龙江,河南是第二。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把发展放在第一位,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奋斗,不久河南的GDP就在全国处于第五位,前四位都是沿海地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唯独河南是一个内陆省份。而且河南不只是农业大省,也成了全国新兴的工业大省,工业的总产值也在全国排到第五位。
文化对于河南至关重要。河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五千年文明里,有三千多年的时间河南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八大古都里有四个在河南。所以说河南是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大省。凭借历史文化的厚重,同时又发展了一些新兴的文化产业,河南文化有了新气象。我当时到河南后就提出来文化必须要与旅游相结合,要串联起来。所以河南在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方面做得比较好,中宣部、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当时专门在河南开了一个文化和旅游结合的现场会。如果以现在的眼光看,我们的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也是文化和旅游结合的思路。
还有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改变河南的形象。河南在外地的形象一直都不太好,而且有很多糟蹋河南人形象的段子流传,使很多企业家和外商也都不愿意到河南投资。在这样的情况下,改变河南的形象势在必行。因为形象也是生产力的表现,这直接影响到河南的发展。
改变形象,靠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内强素质,要把河南人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另一个是外塑形象,提升塑造河南人的外部形象。每年我都会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帮助宣传河南,讲述河南正面的故事。在整个河南内外兼修的不懈努力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在我任省委书记的五年里,每年至少有一个甚至两个是河南人,这样就树立了河南的正面形象。通过宣传努力把河南的真实情况告诉大家,让大家相信河南有那么好,慢慢地河南的形象就改变过来了。
当了五年省委书记,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二件大事情。我也收获了一些成果,河南人都觉得我还是做了一些事情,对河南的发展有一些贡献。
我人生中的第三件大事情,就是我现在正在参与的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从2010年初不当省委书记后到现在,作为我党意识形态领域的老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已经有将近十年时间,我一直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的主任。我负责工程研究和建设的咨询工作,还有教材书稿的审订工作,大概每年都要看一千万字左右的书稿。现在全国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所有教材都列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其中重要的教材大概有四五十种,都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来审订。这几年,我基本上都在做这件事情。应该说我在后半生为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贯彻落实、宣传传播也尽到了自己的力量。其间,我还负责主编了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大辞典》。
我觉得我这一生做了三件大事情,一个是新闻宣传工作,一个是当省委书记,再一个就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应该说这些是我人生中的三个亮点。
如果说这三件大事外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从2010年初开始到2014年底,我担任了五年中央巡视组组长,按照中央部署,先后对北京、天津、重庆、山西、江苏、云南、西藏等省、区、市进行了巡视。
我没有什么座右铭,我的信念就是人生靠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有成就,只有奋斗才能有幸福,成就和幸福是靠奋斗耕耘出来的。回过头来看走过的这几十年,我的家境很贫困,我没有任何的后台、没有任何的背景,唯有在学校、在组织的关怀下努力奋斗,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凡事都要认真,干什么事我都是很认真地对待,从不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