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历经沧桑,游子归来

1986年10月,因为调整领导班子的需要,我被“闪电式”地调到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厦门公司(正厅级)工作。从大三线的贵州到沿海特区城市厦门,从军工厂转战进出口外贸公司,业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我仍然主抓党务、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工作。在贵州时因工作卓有成效,我被航空工业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授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先进个人”的称号。调到厦门后,我将贵州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经验移植过来,并加以改进、创新,结合特区和外贸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集思广益,提出了厦门公司“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企业精神和理念,教育和倡导广大员工在特区仍要保持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团结协作,勇于拼搏,为航空工业和特区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外贸公司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结合实际,有效地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先后撰写了15篇论文,分别在全国性、福建省、航空工业、厦门市、中航技系统刊物上发表。其中1998年撰写的论文《立足特区 艰苦奋斗》一文,入选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型文集《光辉的历程》,并获得二等奖。

从1986年到2006年退休,我在厦门整整工作了二十年。二十年艰苦奋斗,二十年风雨兼程,二十年勤奋努力,二十年硕果累累。中航技厦门公司与厦门经济特区同龄,1980年开办初期既要做生意,又要盖厂房、办企业、创外汇。盖厂房有地没有钱,怎么办?公司领导集思广益,提出战略对策——“借鸡下蛋”“借船下海”,借资融资,建设厂房;并采取“筑巢引凤凰”的方针,兴办了二十多家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内联企业,投资“短平快”的项目,生产脸上抹的化妆品、手上戴的电子表、脚上穿的旅游鞋、家里用的节能灯和空调器等,出口创汇,取得成效。当然,这些工厂生产的不是高科技的产品,后来也都陆续转型、结业了。由于采取“工贸结合”“两条腿走路”的创汇方针和措施,公司进出口总额多年来在厦门市一直排在前列,到1994年突破了一亿美元大关。

公司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成效卓著,先后分别被厦门市、福建省、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一航集团授予“出口创汇大户”“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十多个荣誉称号。我本人先后被航空工业部、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一航集团、中航技总公司、厦门市、福建省授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先进个人”“政研会工作奖”“先进工会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十佳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二十多个光荣称号。 FJMd1Aff2JHGFGJcTGitRGK8bxUGCQgDdibG6Lgcntft7DBpZBvOeiMpgYVdrd2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