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大三线的贵州省修文县航空工业部108厂工作,在那里整整干了十七年,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航空事业奉献了自己美好的青春。毛主席讲,为了三线建设,他连觉都睡不好,就是骑着毛驴也要到那边去。所以,毕业分配的时候,大家革命热情非常高涨,积极要求上三线去锻炼。当时那个地方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交通非常不便,工作条件较差,但我们新来的23名大学生都满怀信心,积极地投身到工厂的建设之中。
入厂后,我们“老九”首先要接受再教育,分配到工程连,搞基建,盖幼儿园。虽然劳动很累,但还很开心。在那里,我烧过锅炉,当过泥瓦工、木工、车工和压铸工,和工人打成一片,虚心向师傅学习,掌握操作技能,体悟三线疾苦。后来因为我在中学、大学搞过宣传、编辑工作,厂领导发现后就把我调到厂部办公室当行政秘书,后任党委秘书,四年之后又调到宣传部、政治部当领导,1984年任工厂党委书记,就这么大概三四年一个台阶,压担子、受锻炼、增才干。
当上工厂的主要领导,除了要集中精力抓好军品生产,保质保量交付外,还要重点关心全厂员工、家属的生活。工厂地处山沟,交通不便,通信落后,除了火葬场以外,从医院、幼儿园、小学、中学,直至粮店、汽车库、邮局、法庭、冷冻库、杀猪场等,都要投入资金,保障福利,服务员工。工厂半社会化,生活半军事化,吃喝拉撒睡,什么都要管,负担很重。除了白天工作外,晚上还要进行学习、开会:党委会、厂务会、中层干部会、党委中心组学习。平时还要经常下车间,深入基层,了解生产,调查研究,掌握情况。这样紧张有序的日子一天天地过,毫无怨言,勤奋拼搏,一干就是十七个春秋,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