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七十年披荆斩棘,七十年砥砺奋进。七十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历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七十载风雨兼程,七十载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掀起气壮山河的建设浪潮,闯出波澜壮阔的改革之路,张开拥抱世界的开放胸怀,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这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70年。”

七十年前的10月1日,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迎着朝阳出发,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行进,把一个又一个胜利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跟随全国解放的脚步,从西柏坡一路走来,昂首行进在金水桥畔,在新中国高擎起一面高等教育的光辉旗帜。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记录走过的足迹,写下历史的华章。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从延安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战的烽火中诞生,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成长。这所大学与党和国家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凝结形成并不断发扬着“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光荣传统。

在陕北公学的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同志讲道:“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革命战争年代,追求光明、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思想从这里辐射全国。一大批有志青年,他们不远万里,穿越层层封锁线,到达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他们不怕牺牲,在战争的艰苦岁月中磨炼成长;他们不畏艰苦,天当教室地当椅,求知的热情和革命的理想却并没有丝毫减退。很多人在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并将这视作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一个崭新的起点。经历了战火的洗礼,许多学员将青春与热血甚至生命全部奉献给了祖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把陕北公学和华北联合大学的印记深深刻在了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的丰碑上。在他们身上,有一份延续至今的红色基因,它是星芒、是火种、是力量源泉。

七十载桃李芳菲,七十载星驰天下。在新中国成立后七十年的时光里,中国人民大学始终集聚着一批优秀分子,向社会传递一种思想、一种态度、一种价值、一种良知。从“为全民普法,领导先行”的邹瑜,到“为祖国找矿一生”的朱训;从被誉为“战士作家”的高玉宝,到“用歌声为人民服务,鼓舞人们前行”的孟于;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胡福明,到“东方风来满眼春”的陈锡添;从扎根边疆“不忘为人民服务”的黄宝璋,到坚信“只有奋斗才能有成就”的徐光春……他们不哗众取宠、不沽名钓誉,认真做人、踏实做事;他们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实;他们既坚持传统、善于守成,又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正是在这样一代代人大人的奋力拼搏下,中国人民大学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校友的命运,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个体的命运不仅仅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发展,也提供了更多的最真实的细节。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与共和国共成长——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口述史(第二辑)》收录了40余位校友的口述访谈,其中有不少人已步入耄耋之年。回首往事,峥嵘岁月,我们用文字还原了这些新中国见证者的求学经历和奋斗故事,刻画了在五星红旗照耀下一个个爱国奉献、担当作为,把个人奋斗汇入逐梦复兴的时代洪流的人大校友奋斗者的形象。

七十年很短,只是历史的一瞬;七十年很长,记录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记录历史,不应该止于“诚心正意”的敬仰,而应该有起而行之、始于足下的行动。向前辈看齐,向他们学习,沉淀下的将是永不流失的精神钙质。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就是开创更美好的未来。我们将以中国人民大学的红色基因为底色,把老校友的宝贵精神财富发扬光大,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在接力奋斗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书写好无愧于党和国家、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奋进之笔。

向中国人民大学所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奉献力量的老校友致敬,向所有为共和国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的老校友致敬,向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所有人大人致敬!

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
2019年12月 9UYexEN44zrUxzFZIVQswsd4+MC1yxe/Il3wLOsK0Gt2LL7tJ5swmQ/gjVwO/XF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