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校风校训 人生导向

我在人民大学待了五年,第二年就开始搞“文化大革命”,1970年毕业。严格地讲,这届由于情况特殊,在学校里读书不多;但是我觉得虽有失亦有得,就是在这场动乱当中,我们学会了分辨真善美、假恶丑,也在风浪当中考验了自己,就是说不能走极端,不能做违背人性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学校里的这批人,基本都是可以保持理智的,所谓理智就是反对激进的做法,比如斗学校领导、斗教授这些,我们不做对不起领导、老师的事情。

人民大学给我最大影响的就是实事求是精神,这个理念是毛主席提出来的,也是人民大学的校训,它可以说一直是我人生的座右铭。之后我虽然毕业了,参加工作了,却一直都还铭记着这条校训。不管我到什么地方工作,包括从政,始终都坚持着这个理念,用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工作。打个比方来说,在宣传部门工作,管新闻宣传,管理论教育,最需要的就是实事求是,不能胡编乱造,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所以在我分管的那几年,我自己认为新闻宣传工作是比较平稳的,始终能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一件事情我现在还是觉得做得比较好。那是2001年,有一个轰动全国的南丹事件,南丹是广西的一个县,当时那里发生了矿井透水事故,八十几个矿工遇难。当时老板也好,县的领导也好,就想掩盖这个事件,企图瞒报。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真相永远是瞒不住的。我们的新闻媒体很敏感,它们第一时间就知道这个情况了,于是反映到我这里。

其实我比区领导还要早知道这个事情,因为地方的党委政府瞒着不报,区党委不知道这个事。我得知这个事情之后,及时给有关领导反映,引起了党委重视,党委很快就派了工作组下去处理。我觉得媒体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

在新闻宣传方面,我们坚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宣传广西的成就,经常组织一些重大的宣传活动和宣传报道,这样的宣传工作对推动广西的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邬善康自述,本次采访时间为2018年11月,由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负责采访,由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本科生宋晨瑜负责录音整理及文字编辑工作。

采访/孟繁颖 编辑/宋晨瑜 FJMd1Aff2JHGFGJcTGitRGK8bxUGCQgDdibG6Lgcntft7DBpZBvOeiMpgYVdrd2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