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平刚解放时分为20个区,我被分到第一区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第一区只有一个工作组,这个工作组包括了区委、区政府、工会、妇联和青年团,不久之后就分开了,我们有的被分到区委,有的被分到区政府,有的被分到公安局,我被分到了区政府。后来第一区改称东单区,东单区又并入了东城区。一直到这个时候,北京各个方面才步入正规发展道路。
解放初期我们生活还是挺艰苦的,没有休息日,没有上下班。比如我正在睡觉的时候,如果有人有事要办,来到区政府,我就得赶快起来,出门热情接待。后来才开始一个星期有半天假,慢慢地才分出来星期日,工作很多年了才有了星期六。
那个时候是供给制,就是发的粮食保证让你吃饱,到冬天发棉袄和被子。我记得第一次发的被子是国民党军用仓库里的绿被子,比较短,睡觉得用被子把脚包上再用绳子捆住,否则脚一伸就伸到被子外面冻着。但是一个被子还是太薄太冷,我就和当时在公安局工作的一个同事商量合作,铺一个被子盖一个被子,把两个被子一捆,俩人睡一个被窝。冬天到9月以后,天气已经很冷了,水井口都冒着白气,但我们只发了一个棉袄上衣,下边只能穿单裤,直到12月份才发了棉裤。棉裤、棉袄也都是大粗布的,不过倒是真厚,真顶用。
1952年我由于传染得了肺结核,大口吐血,在地坛北边的北郊疗养院住院。这时候供给制改成了包干制,我一个月的包干费是28块,而疗养院的伙食费一个月要交29块,还差1块钱,领导就通过福利费给我补助1块钱,这样我吃饭就没问题了。但是像刷牙漱口洗脸用的生活用品,还得自己想办法。
这就是解放初期的情况。我从1948年开始工作,还有比我工作早的,一直都是供给制。1955年开始改工资制,还有单位更晚才改的。现在经历过供给制的人待遇都会高点,就是因为确实经历过贫穷艰苦的一段日子。
从这之后工作才稳定下来,能正规地进行一些学习。我是初中的文化程度,刚工作的时候让我写封介绍信,我都不知道介绍信是什么,也不会写。我的觉悟、知识都是后来通过学习慢慢成长和积累起来的。那时候区政府规定,如果每天八点上班,七点半以前就必须到,到了之后学习半小时,学习完了再上班工作。那时候学的东西就多了,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就是那时候一篇一篇地慢慢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