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终得入联大,艰苦而多彩

到了联大以后,十来个人编成一个班,我被编入第五班,跟狄丛是一个班;后来改成华北大学时,我们算第十五班。

班里的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组织我们上课,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讲一些基础知识。我们听了不少政治课,艾思奇给我们讲过哲学,丁宁、李焕之给我们讲过文艺方面的课程,还有团委书记李欣也给我们上过课。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正式的课本,上课的人也很多,老师就拿着大喇叭讲大课,做大报告,主要课程就是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

当时的课外活动就是在农村进行政治宣传。有一次傅作义计划轰炸解放区,轰炸区域包括位于石家庄北的平山,所以我们在学校就待不住了,组织学生以工作宣传队的名义往南撤退,防止被国民党军队的轰炸机轰炸。我们这些学生组成的队伍,每到一个地方就开始进行宣传,讲共产党的政策和相关知识。我们宣传队还在邯郸、邢台附近的大邱庄和赵庄等地参观过地道战的地道。

我们还学过扭秧歌,秧歌有好几种,比如有以扭腰为主的,还有以甩动胳膊为主的。著名作曲家李焕之教我们扭秧歌,东北的秧歌怎么扭的,陕西的秧歌怎么扭的,他都挺懂。

当时联大分两部分:正定市内有一个比较大的天主教堂,好几个院部都在那边;我们是在天主教堂外面的一个村子里。当时我们住的是排房,东边的排房是六班,西边的排房是五班,我是住西边排房。屋里没有床,只有搭的土炕,一个班十来个人住在一个炕上,睡觉的时候你挨我、我挨你。

在学校里,大家一起吃食堂。当时饭可以吃饱,但是不能吃好,也没有条件吃好。小米都是储存了三四年以上的陈米,都变了颜色,灰色的也有,白色的也有。我们有时候吃小米饭,有时候吃小米磨成面做的馍馍,这馍馍一掰开,里头就有好多的小肉虫,虫子太多了没法挑,就只能连虫子一块儿吃。当时菜吃得比较少,主要是正定的一种“根德菜”(音),北京好像没有这种菜。这种菜的叶子长得挺长,收菜的时候不用拿刀割,直接用手掰,掰了以后还会接着长。煮菜的时候,把蒸锅笼屉一掀,热气一上来,屋顶上的好多苍蝇就掉锅里头了,只能尽量往外挑。灶分为大、中、小灶,大灶大概是一天28两米,中灶大概是一天24两米,都有规定的标准。

那时候我20岁,脑子很纯洁,思想也没有那么复杂,觉得学校的生活很不错,起码生活问题解决了,不用通过打工挣钱吃饭了。

我们不知道自己得到什么年头才能回家,不过没想到形势发展特别快,到11月份东北大部分就解放了。那时解放军快要进关了,天天有好消息,我们也高兴。我们的班主任也常常和我们说,我们得好好学习,不能整天只知道吃小米饭,听好消息。11月以后,我们去了平山的华北干部训练所。来到训练所不久,解放军就把北平围城了,但人们还不知道北平能不能和平解放。学校当时对我们讲过,假如战争打起来了,北平被打得乱七八糟,我们得做好思想准备,负责把战争过后的伤员和牺牲的战士背回来。

之后我们从华北干部训练所转移到北平郊区的良乡住着,每天听着北平打炮的声音,就等着到北平解放的那一天我们进城去。学校分配不同学生到不同地方,有一小部分人被分到了东北,大部分人后来进了北平,进北平的这支队伍总领队的大队长叫柴泽民,他是后来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解放军进入北平城是1949年1月31日,学生欢欣鼓舞,人们纷纷迎接。我们是4月5日进的北平城,经过青龙桥进了西直门,一路走到东交民巷,住在了原来的日本兵营。进了北平城以后,我们就踏实多了。 9UYexEN44zrUxzFZIVQswsd4+MC1yxe/Il3wLOsK0Gt2LL7tJ5swmQ/gjVwO/XF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