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组织给了我一项新的任务,奉调去祖国另外一边的热土——海南。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当时作为新疆推选的全国人大代表的我也举手衷心赞成,但我当时没想到,三年后自己就要去海南。
调动工作时,领导表示当时海南并没有同等级别的空位,我问:“我要是还去做个处长呢?”这一回答,应该是超乎了其他人的意料。领导问我为什么愿意去海南,我讲了三个原因:第一,海南是特区,政策好。我是学经济的,可以再为海南人民干点活。第二,海南气候好。我在新疆患上气管炎,十六年来,吃药都不见效,到热的地方也许会好。第三,海南人好。人家讲海南人排外,我不相信。除非你想到海南来淘金,专门利己,不管百姓死活。只要你为官不忘为民,人民是会记得你的。这样,我在55岁的时候,来到了海南,当上省计划厅党组书记、厅长。
我记得我是1991年9月15日到的海南,16日上班。上班第一天省委有关领导找我谈话,中心是抓好计划厅,抓好大项目。
我就马上着手布局,提出本厅在全国计划会议前抓好两件事:一是认真研究海南情况,认真准备向省委汇报1992年计划方案,准备参加全国计划会议;二是客观分析厅内情况,抓好廉政建设。这样,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之下,海南省上国家大计划的项目,从1991年只有两项,到1992年便增加到十一项。在全厅年终考评大会上,我代表党组,也以我自己的名义,要求全厅同志廉洁自律,希望大家监督我,如果发现我有问题,请大家举报。后来,计划厅的自身建设就加强了很多,工作也有了明显的进展。
当时给我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抓大项目:跨海铁路建设(粤海铁路)、大化肥建设、飞机场建设以及年产量二十万吨的大纸厂的建设等。我说:“铁路、机场、大化肥厂等都是重要项目,我一定努力抓好,但对于大纸厂项目,建议千万别上。我们可以利用海南的速生树种为原料,发展木浆纸厂。”我自己在新疆工作三十多年,觉得对不起新疆各族人民的一件事,就是上了一个污染严重的纸厂。新疆利用南疆博斯腾湖的丰富芦苇设计了一个年产量仅十万吨的纸厂,一期工程不过每年三万吨。投产以后,大量废水黑液排入湖内,鱼死了,水体全部被污染。海南是一个洁净的岛屿,有洁净的大海,这么好的地方,是全国人民的休闲度假胜地,如果上这么个大纸厂污染了海域,子孙后代都会骂我们。最后,领导们经过认真研究,采纳了我的意见,把这个项目给撤了。
不过,当初我这个海南造纸项目的反对派,后来却反而支持引进造纸项目,而且后来引进的项目规模更大。
1994年省委领导带团去印尼考察,受到了金光集团总裁黄志源先生的热情接待,并参观了金光集团的北干厂——亚洲最大的纸浆厂(年产纸浆一百八十万吨),及那里的生产和环保设施。考察团回来后,团领导给我讲:“老黄,你的观点得改变了,现在造木浆环保已经过关了,你亲自带团去印尼北干厂看看,把我省合作厅、环资厅的厅长、总工,和国家计委、轻工总会、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单位的同志都请上,一起去看看,然后咱们再下决心。”于是,1995年我和这一行十七人去印尼的北干厂考察,重点了解其废水、废渣的处理,以及人工造林的情况。我们看到工厂经处理排放的废水,比工厂生产用水还清,废水池中甚至养了许多大鱼。考察团连查了几天废水排放记录,其pH值仅7.1。工厂用于环保处理的投资,占工厂全部投资的四分之一。因此工厂的规模不能太小,否则摊销的成本太高。海南是座洁净的岛屿,我们要求金光集团在海南办厂一定要达到环保一级。金光集团负责人答复说完全可以做到,并表示每吨浆用水量只需要四十吨,远远低于国家规定,其他指标也都能达标。这样,我这个海南上马造纸项目的反对派也就服从了“真理”。省政府经慎重研究后,又向国家上报了六十万吨年产量的金海浆厂,规模是原来撤项的三倍。为此,我又去北京来回跑了十几趟,终于在1997年12月,国家计委批准了这个当时海南省最大的项目。先是主张撤项,后又支持立项,我认为:这一切,都源自实事求是。
从1991年到2003年,奉调海南十二年来,我主持过省计划厅的工作,亲历了海南许多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例如一分钱没拿地兼任海南机场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主持修建了海南的两个飞机场。还有海南铁路通道,也就是后来的粤海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过诸多困难。我曾向省领导建议:一是把两省一部各出二亿资本金的“222”方案,改为“321”方案,即铁道部出三亿元,海南仍出二亿元,广东出一亿元;二是把路名从“海南铁路通道”改为“粤海铁路”,把“粤”字放在前面。这些建议提出后得到了采纳,解决了一些关键性难题,推动了项目的建设。1994、1995年,全国编制“九五”发展规划,关于海南发展战略的讨论也到了高潮,省计划厅必须拿出一个供省委、省政府决策的方案。在这种情势下,我就和大家一起通过认真调研,总结建省几年来海南走过的路,提出了“一省两地”的发展战略,即建设“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一省两地”发展战略切合海南实际,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后来我又当了海南省国际信投公司的董事长,专门负责给海南找钱。
我也为海南人民干了一点点事情。
我这个东北人,从毕业后就到大西北的新疆工作了31年,又于1991年奉调到祖国南疆的海南。从东北到新疆再到海南,在地图上画了个大三角。朋友开玩笑说:“你溜着边走才能发展。”
我现在特别幸福。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母校,感谢党,感谢新疆人民。感谢王恩茂同志教我两袖清风地干活,使我完成了在新疆和海南的全部工作。
黄宝璋自述,本次采访时间为2017年12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负责采访、录音整理及文字编辑。
采访/孟繁颖 文字/李宣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