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陕公的三个月,是人生的新起点

1920年,我出生于广西博白县。我家在当地算是比较大的地主户,有三四百亩地。母亲是广东人,父亲是广西人,所以我是两广人。家族里有兄弟姐妹十余个,是一个很大的家族,整个家族我排行第十六。我家虽然是地主户,但是由于家里有两个人加入了共产党,将家里的土地都分给了游击队,所以土改的时候并没有被批斗。

我15岁考入广东省立廉州中学高中部。上学的时候很喜欢文学,所以高中时参加党的外围团体“星星读书会”,阅读了很多革命书刊,成为读书会的骨干。当时在星星读书会,我的任务主要是出墙报和参加抗日宣传队。同时我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接受了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

1938年初,我和两位同学经广州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当时走一段路坐一段火车到的延安,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进入陕北公学学习。陕公是与抗大齐名的革命学校。抗大偏重于军事,陕公偏重于政治,当时陕北公学的校长是成仿吾,副校长是李维汉。

我所在的班级有三四十名学生,当时整个学校有很多班级。作为一名学生,我并没有自己的专业,大家都是学“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等时政问题。开设的课程倒是很丰富全面,有数学课、外语课、音乐美术课等。上学的时候除了读书,就是去乡下宣传抗日,跟乡亲们讲解抗战的事情,也会参加挖窑洞等劳动。我还记得晚会上的《黄河大合唱》,我们都去看,印象很深。

在陕公上学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月,但还是发生了很多令我印象很深的事情。我第一次听毛主席讲话就是在陕公的开学典礼上,内容是关于张国焘叛变的问题。毛主席还讲了唯物辩证法,语言通俗幽默,内容丰富深刻。我甚至还记得,当时毛主席来了,每个人就搬一个小板凳,坐在地上听课,拿着笔和本子做笔记,天当教室地当椅,就连伙夫、马夫都参加听讲。那时生活艰苦,但大家情绪高昂,一心追求革命。我在这里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党员,这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9UYexEN44zrUxzFZIVQswsd4+MC1yxe/Il3wLOsK0Gt2LL7tJ5swmQ/gjVwO/XF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