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确立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了教育的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地位,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国之大计”与“党之大计”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所以,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基本观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两个大计”内在逻辑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党育人”是教育作为“党之大计”的重要体现。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中国共产党办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国育才”是教育作为“国之大计”的重要体现。培养不出一流人才的教育,一定不是好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教育大发展带来人才总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为新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党的十九大提出一系列战略目标和任务,比如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这些目标和任务的实现,需要教育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和技能人才。

“为党育人”与“为国育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在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也在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培养接班人。“为党育人”与“为国育才”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党之大计”与“国之大计”紧密联系、相互贯通,两者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二)教育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先手棋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 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对教育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实践证明,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教育是一项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必须始终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

在教育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从谋万世谋全局的战略高度强调教育是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在制定战略决策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方面要站位高远、统揽全局,另一方面要认清形势、注重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句话,强调谋万世,就要眼光长远,高瞻远瞩;谋全局,就要站位高远,统揽全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 战略决策区别于一般决策的最大特点就是全局性和长远性。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谋万世和谋全局的战略思维下,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要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愿景,教育要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坚持把教育作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只有实现教育现代化,才能实现人的现代化;只有实现人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通过教育让“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看到,两个“决定”,两个“途径”,两个“靠”,两个“基”,两个“未来”,两个“兴”,两个“强”,三个“现代化”,等等,其中的逻辑,分析下来是“只有……才能……”的必要条件句式推演,这些句式简洁而有力地道出了教育与人才、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以及人类未来之间先决性的条件关系,阐明了教育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无比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形成中国理论,必须是中国制度,必须弘扬中华文化、中国精神。这四条途径都仰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和弘扬中国精神结合起来,实现中国梦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吸取坚定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梦的实现与教育的本质,以及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密不可分。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本。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国库之殷实、城堡之坚固、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公民所受教育如何。归根结底,教育是一项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三)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关系党长期执政兴国的大局

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德政工程”深刻揭示了党和国家办教育与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之间的关系,是对“两个大计”的最佳注脚。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将“德政”与“教育”联系在一起,强调党和国家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来凝聚人心、造福人民。党和国家办教育就是在施“德政”,就是要把教育办成有益于人民的事业,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德政工程”的提法,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需要与人民需要在根本上的一致性。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强调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和定位历经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视野的全面提升,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把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明确了教育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更加凸显了发展教育在党执政兴国大局中的重要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宗旨,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时刻不忘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非常广泛,教育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并且,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的首位,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办好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牵系国运。

治国者德政,必重器教育。传统的儒家文化强调,治理国家重要的是道德的引导,而不在于刑罚的严酷。而现代国家治理是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教育引导作为基础性工作,在提高全体人民道德素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营造全社会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管理者,提高公民更好地参与和管理国家的素质与能力,必须通过法治教育和德治教育来实现。发展教育是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目标实现的必要途径,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必须转到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作为一个大国,自主创新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而人才的培养,根本靠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将在承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四)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2020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调研时指出:“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传承文明和知识,以文化人,延续民族命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强调教育是“重要基石”及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意义”。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具体强调了教育对“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意义,凸显了教育在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中的基础性、动力性和决定性作用,明确提出“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将教育地位和作用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唯有经济崛起与文化复兴双轮驱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独特的贡献,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

培育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汇聚起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火炬,教育重任在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所指出的:“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持续接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对教育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人才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更是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关键一步。

(五)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我们党历来重视培养人的问题,教育不仅关系中华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也关系党的事业发展后继有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把“培养什么人”作为教育的首要问题,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

成就大业,首在育人。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在于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要求,与时俱进地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形成了一代又一代契合时代、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我们党在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培养一代新人作为重要任务。根据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主要矛盾提出历史使命,根据不同性质和特点的历史使命提出培养什么人的总目标总要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是决定性因素,这一生命主体只有在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等方面符合新时代要求,才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内涵和具体措施,就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只有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顺利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党和国家的坚定意志,重视教育、发展教育不仅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更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和社会的郑重承诺,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基本路径,更体现了新时代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定位,体现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党的理论和党的教育思想的新发展。 XT62NucSdgBCxSjqpBZuGK3RIgJ81EuZRRyHO1M385UZchqSaE1nkKHEP95a+De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