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本质要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是民族振兴的抓手,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首先重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育优先发展,就是要“重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在进行国家发展战略选择和制度安排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人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建设起一流的国家。“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教育“九个坚持”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问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面对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的战略抉择,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把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1.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先手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基石,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教育现代化首次出现在公共政策话语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202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战略目标确定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与教育形态的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和实现的过程 ,现代教育或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先手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开启了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征程;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指明了方向;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定位于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性,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国家现代化全局出发,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和经验基础上,面向未来描绘教育发展图景,系统勾画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明确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实施路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2.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是指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种目标和实践:使教育适应现代的发展,反映并满足现代生产、科学文化发展需要,达到现代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先进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包括:(1)教育观的现代化。在社会上,特别在教育工作者中树立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等,以奠定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基础。(2)教育目标的现代化。使年轻一代乃至整个社会成员,都具备做一个现代人所应有的素质。(3)教育体制的现代化。建立包括青少年儿童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机构,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要求,培训各种人才,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4)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内容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和各门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改进教材及体系,提高教育质量。(5)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视听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进行教育和教学,扩大教学范围,提高教学效率。(6)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通过科学研究与实验,揭示现代教育、教学规律,形成现代教育的科学理论,以推进教育和教学实践。

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2035年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方向来看,教育的现代化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致力于“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发挥统领作用。二是涵盖国民教育体系各个关键阶段。三是着眼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多措并举夯实教育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下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现代化,尤其需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搭建起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有利于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必须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贯穿教育现代化全过程,以人的现代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针对教育领域提出了牢牢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四个自信”融入国民教育、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治理、完善教育投入保障基础制度等工作要求。第一是牢牢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实现党建工作“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第二是推动“四个自信”融入国民教育,完善与落实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按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总体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第三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搭建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多种学习成果的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完善教育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第四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治理。加快完善教育法律制度体系,建立一个前后一致、逻辑圆融、层次分明的有机法律体系。将制定学前教育法,修改职业教育法、教师法、学位条例纳入立法规划项目。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尽快出台外籍教师管理、在线教育管理、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发展等条例。第五是完善教育投入保障基础制度。建立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办学、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监管机制,释放办学活力。深入推进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健全财政教育投入和管理机制,推动落实“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落实和完善鼓励社会投入教育的政策。

(二)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1.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各级政府、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公平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我国逐步完善了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立起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测评估制度,推动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高中教育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一系列成就的取得,为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不断增强。

通过40多年来的教育改革,我国教育的内外环境、供求关系、资源条件、评价标准都已经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但我国还只是教育大国而不是教育强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与中央要求、社会需求和百姓期待相比,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还有差距。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国教育还未能适应和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现代教育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需要重要突破,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需要加快解决,地方推进改革的内在动力和活力还需进一步激发

时代主题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地为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发展动力。应对新时代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党和国家应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2.建设教育强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把建设教育强国提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的高度,要求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就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教育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和前提。

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发展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持续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必须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抓手,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当前,我国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时代,只有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以质量解决教育这一重大的民生问题,中国才能真正地成为世界教育强国。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内涵,落实党的十八大“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重要精神,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贯彻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战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推上一个新台阶。 wGdlySmqPPTLJ/x3JihnRDiwieGiX2gHG2cOPzTyQuEsxyysAtlK/jJbq6twH3B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