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教育要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教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 教育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路径和发展方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赋予的使命任务,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步骤阶段,科学把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节点和总体目标。教育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环节,必须从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起,全面服务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全面服务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全面服务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具有奠基性的首要目标任务,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统领性的首要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关键性的首要一步。

迈向全面小康,首先要实现全面脱贫。“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 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帮助扶贫对象完善“造血”机制的重要手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进一步推动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让一人一地掉队。其次,推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要注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是亟待发展以适应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关键领域,必须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满足人民“有学上,上好学”的美好生活向往。再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最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实现的基础上,教育要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

(二)服务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承前启后的重大步骤和决胜关键。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教育是前瞻性的社会事业,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首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首先,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和教育体系的现代化。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讲,教育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评价标准的角度讲,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从体系建设的角度讲,教育要不断培养全体人民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意识,完善并建设相互关联的终身学习制度,建立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体系。

其次,新时代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面临着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机遇与挑战,教育一方面要建立更深层次创新发展、更广范围协同进步、更灵活应对时代变化的教育体系,以更高水准的全球治理水平和更有担当的全球参与姿态迎接变幻莫测的科技浪潮;另一方面要以5 000多年中华文化作为体系的背景支撑,坚守中国特色,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在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优势制度的背景之下,从我国历史和现实出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这不仅是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更是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文化土壤的必然要求。

最后,教育现代化需要新的参照系。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经历了初期的跟随式发展,已经逐渐缩短了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差距,在面临我国新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以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为新的参照系,寻找和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

(三)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最高层次和最终归宿,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集中表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以“五位一体”为总体布局,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建设为具体内容,以“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为重要标志,以“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为宗旨、本质,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的伟大梦想。教育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建设教育强国是教育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使命,是开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体现。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充分发挥教育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作用。在政治建设方面,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这种伟大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代代传承下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传承精神,提高人的思想品德,巩固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发展秩序,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国家的安定团结。在经济建设方面,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通过教育培养人才,传播科学技术,从技术到能力,从意识到现实,实现科学技术向第一生产力的转化。生产力为经济制度所服务,与经济建设相呼应,通过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领域的持续、快速、高效、协调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文化自信的提升有赖于人的文化素质的整体性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提升则有赖于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性提高,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不竭动力。在社会建设方面,党的十八大将教育放在了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本身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同时教育又能帮助解决就业这一民生之本问题,兼具实现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作用,是加强社会建设、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纽带。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教育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同时还能通过传播环保知识提升人们的生态保护能力,推动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服务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不断完善,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全球治理中的自然延伸与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我们也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 教育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承担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和任务。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是合作共赢,在多元文化交织并存的今天,要想实现国与国之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的美好心愿,实现全世界人类的命运共同体,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教育作为传播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的载体,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求同存异的合作共赢精神,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各国文化之中,实现各国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作为中国智慧的重要体现,在教育事业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能够不断形成中国经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9AYDVB73p3/YuJvjc4WLL40ZJD0k816nUzXyFQdBeSZqHg36UvorBcat8y5HI/2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