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成长·青春纪事

追赶风

●张月梅

遇见他是在我大学即将毕业之际。

那时,正在复习考研的我每天三点一线地徘徊于教学楼、图书馆与寝室,生活好像仅剩下学习。我甚至很少去食堂吃饭,每天基本靠速食或外卖解决伙食问题。因为,考研就是与时间赛跑。我的生活过得毫无新意,每天都在面对着一个又一个晦涩的概念。

咖啡成了我枯燥无味的生活里最主要的点缀。大四几乎没课,于是,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图书馆。我时常在图书馆三楼的咖啡厅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偶尔的放松,便是和朋友聚餐——大学期间,我们是雷打不动的“三人组”,我和其中一个朋友准备研究生考试,另外一个朋友备考雅思。虽然都在图书馆,但是我们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聚餐的日子,就像在逃避肩上沉重的担子,我们三个坐在桌前,细细诉说着各自的近况。

我和他是通过一个朋友认识的。

起初是因为很少使用社交软件的我恰好看到了一个朋友的社交动态,并在底下留了言——那是一组个人写真。后来我才知道,朋友的这组写真,拍摄者是刚开始学摄影的他,而这是他给我朋友拍的第一组照片。就这样,在共同好友的介绍下,他要到了我的联系方式,还邀请我和朋友一起当他的模特。

一个秋天的午后,在图书馆的咖啡厅,我第一次见到他。

那天我穿着格子套装,正坐在落地窗与走廊正中间的桌子前奋笔疾书。朋友发消息说给我带了一些东西,在走廊等我。我以为是书,没想到是一杯咖啡。蓝色的咖啡杯散发着阵阵烫意,是摩卡。他就站在我们共同的朋友身后,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黑色的贝雷帽压着黑色的头发,刘海稍稍遮了点眼睛。

简短地打了招呼后,他邀请我们第二天下午一起去拍照。想起自己做题时抓乱的头发,长久盯着书本疲乏的双眼和因长时间坐着而满是褶皱的衣服,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拒绝,便在朋友爽快答应后同意了。

第二天下午,收拾完毕后,我在图书馆门口和他们汇合。他提早到了,依旧是一身黑,但是这次没有戴帽子。

“她还没有来吗?”我问道。

“应该也快到了。”他简短地回复道。

继而我们像站在图书馆门口的两尊石像,气氛沉默又尴尬,直到朋友到来,才打破了这一潭死水般的寂静。

那天下午,我们去了学校不远处的一段废弃的铁轨。起初天空阴沉沉的,没有太阳,等我们到的时候,天开始泛蓝,又渐渐变成大海深处暗沉的蓝。风有点儿大,一直反反复复地吹乱我的头发,迫不得已之下,我拿出帽子,狠狠地压在头发上。

他的拍摄技术不太娴熟,我和朋友当模特的经验也极为有限,在这一来一往的沟通中,在那段废弃的铁轨上,我们之间的陌生感被逐渐融化了,软乎乎的,变成了浮动的海浪。随着天色渐暗,赶在晚风逼落雨滴之前,我们结束了拍摄,迅速回到学校。

食堂里,聊到各自的爱好,我才发现,我和他都喜欢小说,都喜欢文学,都喜欢与美有关的一切事物。我谈博尔赫斯,他谈东野圭吾,朋友坐在我们的对面,继而和他一起讨论起书里的线索。那天的饭菜味道怎样,时至今日我不太记得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那个傍晚,我的饥饿感被充沛的思想填满了。

从那以后,我们时常分享各自喜欢的音乐、喜欢的艺术家、身边的趣事,以及各自的思绪。我们彼此像是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有时,他和我一起去图书馆学习,就坐在我的旁边。我学文学的知识,他看摄影的内容。休息时,我们一起去三楼取咖啡,在途中简单聊几句,回到位置上又是长久的不言语。学累了,我就拽着他去音乐楼的天台上吹风、看晚霞。我们趴在围墙上看夕阳——橘色的夕阳被云朵逐渐稀释,直至被遥远的天际吞没。天台上总是有风,偶尔很大,吹着我的裙子鼓起来,吹着他的头发飘起来。我的头发比他的长不了多少,我总是打趣着让他留更长的头发,一定要超过我的。没有风的时候,我们就边聊理想边等风。理想会实现的,风也总会吹来的。

后来,我们不仅在音乐楼的天台上吹风,还去露天剧场的台阶上坐着等风,去校园最高处的亭子等风,去河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被船压碎的场景里等风……

我们不断地在学习疲倦之余追着风,正如我们在各自努力追逐自己闪耀的理想,总是不知疲倦。又或许,我们的疲倦都融化在了风里。

在被风包裹着的时间里,我们像梦想的掌舵人,借着风势前进。或者说,借着我们各自的力量前进。

随着毕业临近,大四下学期的我们都被论文绑住了,每天都在写论文、改论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没有一起去吹风,偶尔会在晚餐过后去剧场的台阶上坐坐。忙忙碌碌中,那一阵子,风像消失了一样。

一切随着毕业的临近变得沉重起来。所有人身上,就连校园里都弥漫着一股离别的气息。

毕业前夕,我和朋友们一起去大西北毕业旅行。青海,是这趟旅行的目的地。

第一天到达的时候,我就上火了,嘴唇上排列着整整齐齐的三个火红的大疙瘩,疼得厉害,碰都不能碰。很快,这疼痛被路上的快乐稀释得所剩无几。我们租了一辆粉色的皮卡,开着车驰骋在大西北的公路上,在雄壮的雪山下、广阔的原野间穿梭。风漫进了车窗,和着我们的音乐,我录了视频发给他。

“你看啊,这大西北的风,是不是比咱们学校的更生猛啊!

“可是你看啊,这生硬的风,要是同时打在咱俩身上该多好啊!”

风赶着我们前行,赶着我们毕业,赶着我们投入向往的未来。风还是一样的风,哪里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不是同一个时间段的那阵风罢了。

(本刊原创稿件,视觉中国供图) FQSrFmA2jke4ZFb6LKIhYLiTdpHA6VDuF4QyCSQDMltHsPlam17r3X62R9Qh/kD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