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总则

1 什么是法律?

法律从我们出生到死亡,如影随形,保护着我们,又规范着我们。出生时我们拥有了姓名;父母作为监护人需抚养、教育我们;我们到了一定年龄要上学,长大后要结婚、工作,都需要考虑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在日常生活中买东西受欺诈了要了解如何维权;被车撞了要求肇事司机或保险公司赔偿;也要始终清楚偷抢拐骗要坐牢,这些都是因为有我们的社会规则:法律。

法律赋予了公民各种权利和义务,具有普遍性,我们在生活中的大部分举动都涉及法律。法律规定了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进行和不可以进行的事务,对我们的生活加以防范和调整,对每个人的行为和部分现象作出评价。随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法律就是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武器。公民在法律的指引下,可以感受到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无贵贱之分,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不仅是一种社会治理的手段,更是一种规范价值观的体现,我们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需要共同维护社会运转的秩序。而法律就是我们需要遵守的规则和衡量是非最基本的标准,它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也指引着我们朝正确的方向前进,违反法律的人轻则可能承担民事、行政责任,重则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失去人身自由。

我们在利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也需遵守法律、敬畏法律,共同建造和谐、美好的社会。

2 法律和道德有什么关系?

法律和道德都属于正直观念体现,是规范社会的工具。一切规则和制度,都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制定的,所以每个国家的法律,大部分是根据历史、文化情况,从道德演变而来的,但道德问题又不一定是法律问题。法律约束我们的行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最低标准,不可逾越这条界限。而道德约束我们的想法,是社会普遍认可的。

法律是成文、明确、具体的。法律作为社会最后一道防线,是经过长时间实践的打磨研究而成的。例如,一些人虐待小动物,在道德上会受到社会强烈的谴责,在法律上却不能受到和虐待人类一样的惩罚。很多人对此感到不快、不解,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生命,法律却不能严惩这类人。就是因为法律往往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分析后才能作出判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比起道德更加理性。

而道德比较抽象、笼统,甚至会因人而异,比较不确定。一个不懂法律的人,也可以对一件事务的善与恶作出最基本的评价,它是一种潜意识的反应。道德是一种思想,总是引导我们作出正确的决定,但道德不具有强制力,能约束的范围不大。因此一些常识性的道德便上升为法律,例如必须诚实守信,夫妻之间需要尽到忠诚义务等。

法律和道德作为治理社会的手段,对公民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就像我们用法律作为砖瓦,砌起一道坚实的围墙,同时也需要用道德作为水泥,去填补砖瓦之间的缝隙。随着法治社会的发展,法律和道德同时被人们遵守的可能性也将越来越大。二者犹如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共同在社会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 如何理解宪法?

什么是宪法?概括来说,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政治方向和历史特征。所以宪法对很多人来讲,都是一个高深抽象的概念。未接触法律、学习法律的人,更会认为既然宪法处于一个最高的层面,那一定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不然,我国宪法恰恰贯穿了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整个人生保驾护航。

从我们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宪法便赋予了我们生而为人的权利,例如父母应尽抚养义务,把我们抚养长大,保护弱小的我们不受虐待。当我们到了上学的年纪,宪法赋予了我们受教育的权利,让我们到学校里接受教育、成为更好的人,我们也会更进一步地了解国歌、国旗、国徽。成年后,宪法赋予了我们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我们作为成年人的各种义务。工作后,是谁保障了我们休息的权利,保障了弱势群体在工作中不受歧视?是宪法!当我们准备成家时,依旧是宪法保障了我们的婚姻不被任何人干涉。退休后,宪法又保障了我们享天伦之乐的必要条件。

有人说,以上规定,不是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吗?和宪法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其实,宪法像一棵大树的树干,而其他法律则像树的枝叶,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和延伸,而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核心,宪法规定了我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最根本的权利和义务。

所以,宪法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终依据,当我们发现法律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意识到自己是受法律保护的时候,宪法也就显示出了它的生命力和权威性。掌握宪法知识、普及宪法观念、建立宪法信仰是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也是培养社会合格公民的重要一步。宪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遵守和拥护。

4 法律包括哪些内容?

广义的“法律”,并不仅仅指国家法律,还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体现了人民意志,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均从属于宪法。法律是宪法具体化的表现,从各个方面规定了社会基本规则。此外,法律之下还有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是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各类法规,及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自治条例则是根据我国民族自治的特点,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而制定的。

法律覆盖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囊括了公民从出生到死亡涉及的方方面面。民法规定了公民在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和权利义务,包括人的各种权利:我们生来拥有姓名权、生命权、名誉权等;包括物品的权属问题:捡到的东西应该归谁、从地下挖出的宝物又是谁的、房产证的意义是什么、我买的东西为什么就是我的了;包括婚姻家庭和继承中涉及的权利义务:夫妻之间财产和债务是如何划分的,什么样的情况下属于法定离婚的理由,哪些人有继承的权利、哪些人没有;包括公民之间的交易规则:怎样算达成合同、买卖交易中物品损坏的风险由谁来承担;还包括公司的生死存亡:注册公司应具备哪些条件、股东之间有矛盾怎么办、公司资不抵债如何处理等方方面面。

5 法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每个人都见过这样一个场面:两个小朋友发生争吵甚至大打出手,无法得到解决时,其他小朋友便会叫来老师。老师通过询问两个当事人和其他在场的小朋友,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会根据学校或班级的规矩给两个小朋友一个说法,公平地解决两个人的问题。我们长大后,这样的场景依旧可能会出现,只不过老师变成了法官,解决纠纷的地点变成了法院,而依据的规则是法律。当你拿到胜诉判决的时候,一方面证明了自己在法律上是对的,另一方面则可以督促对方尽到自己该尽的义务,可见法律本身就是一种正义和公平的体现。

法律具有告示、指引和评价的作用。如同上述例子中,张贴在学校公告栏里的校规校纪,告诉我们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哪些做法将会得到赞美奖励,哪些做法将会受到惩罚批评。法律作为一种判断、衡量我们行为的标准,指引着我们向好的方向发展。另外,法律还具有强制力,在有人违反法律、侵害我们的合法权益时,会帮助我们讨回公道、制裁违法行为,增强我们的安全感。

大部分人意识到,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实际上,预防风险是法律更主要的作用,法律并不仅仅在发生纠纷时才能发挥作用。就像我们在生病时可以依靠医药来救治,但平时多了解医学知识、强身健体,也可以更好地预防疾病。法律既引导了我们精神文明的发展,又保障了我们社会的安全和秩序,应当由我们所有人去遵守和拥护。

6 全世界的法律都一样吗?

法律是用来维护国家稳定和人民群众权利的工具,每个国家的国情和文化不同,需要的社会规则和落实方式存在差异,所以在制定法律的时候也会有所不同。

从大的方向来讲,法律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一些国家也可能以自己的宗教教条为法律基础。而法系,就是对一些具有共同性的法律的总称。例如,大陆法系国家主要有法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西班牙,这些都是欧洲大陆国家,在历史文化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从形式和渊源上有着很大不同。大陆法系是一种成文法系,也就是我们所说“实实在在记录在册”的规则,存在的方式主要是制定的法律。大陆法系主要分为公法和私法,公法是指宪法、行政法、刑法以及诉讼法,私法是指民法和商法,也就是我们人与人之间常用的法律。而英美法系不仅包括各种制定法,还包括各个判例,意思是某一位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判的案子,将会像法律一样被作为参考。

我们总是会疑惑,为什么国外一些电视剧中律师老是在庭上滔滔不绝,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去参加庭审时,好像更严肃、有秩序。其实这并不是电视剧和现实的差别,这也属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不同之处。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中心,有提问、审判的特点,法官属于一个主动寻找真相的角色。而英美法系的诉讼程序则以当事人和他们的辩护人、代理人(律师)为重心,控辩双方对抗的特点比较显著,法官更像一个裁判。

从法系上来看,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就有着很大的差别,而同一种法系下的不同国家,因为国情和文化的不同,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所以,全世界的法律并不是同一种法律。

7 法律会保护犯罪的人吗?

在一些热门新闻中,有一些被公众认为是“坏人”的人最后得到了释放,这让大家都很困惑:法律不是维护正义、惩罚恶人的社会制度吗?为什么也保护了“坏人”?其实,在审判之前,任何一个“坏人”都有可能是“好人”,我们也经常会在热门案件中看到出现反转,这正是因为我们的法律为了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给予了犯罪嫌疑人受到公平待遇、辩护等权利。

《刑事诉讼法》第九条、第十一条规定,犯罪嫌疑人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且有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避免了犯罪嫌疑人“有苦说不出”或因为语言障碍而被冤枉的情况。为了避免“屈打成招”,保证每一个犯罪嫌疑人受到合法、公平的审讯,我国法律也赋予了犯罪嫌疑人在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对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侵犯其诉讼权利,或者进行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的权利。 在侦查人员讯问时,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犯罪嫌疑人也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在电视剧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当犯罪嫌疑人被带到公安机关问话时会说“我要找律师”之类的话,这也是法律对犯罪嫌疑人应有权利的保护。《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该条规定防止了犯罪嫌疑人因不懂法而未享受到合法权益。犯罪嫌疑人也有权核对讯问笔录。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阅读能力,侦查人员应当向其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犯罪嫌疑人还有权自行书写供述。

除此之外,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保证审讯公平、中立地进行,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于和本案有利害关系或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侦查人员、鉴定人员、记录人员、翻译人员有权申请回避。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还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同时,其有权知道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的内容,可以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

法律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犯罪的人,但任何人未经法院审判,都不能确定有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要维护正义,也要保障基本权利,即便是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也拥有人格和尊严,也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

8 违法和犯罪有什么区别?

我们通常将“违法犯罪”作为一个词语使用,导致很多人以为违法和犯罪是同一个含义。其实违法和犯罪属于不同的概念,二者有联系,但也有区别。

违法是指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行为,可触犯的规范范围比较广。在我国,法律对某些行为作出了禁止性的规定,违法便是指如果做了这些禁止的事情,需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而犯罪,是指符合《刑法》中关于犯罪的规定行为,一般比违法的情节更严重。

简单来说,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是违法和犯罪最本质的区别,《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所以犯罪行为必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违法行为虽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其一般指违反除《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严重程度远不足以需要用定罪量刑的方式来处罚,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惩戒。

《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故违反《刑法》且情节严重、危害较大的,才属于犯罪。比如,张三开车不小心撞到李四,导致李四的腿受轻微伤,侵害了他人的健康权,属于违法,但情节并不严重,危害也不大,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张三是酒驾飙车,或者给他人生命或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就属于犯罪。所以犯罪一定违法,但违法不一定构成犯罪。

9 如何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法律是用来规范我们的行为标准,也是保障我们权益的有力工具,懂得法律并学会加以运用是公民法律意识和素养提高的表现。

要运用法律,首先我们要学法律、懂法律。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而我们的“生活宝典”《民法典》的内容也与未成年人息息相关。我们要通过学习这些法律,知悉在哪些情况下我们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如何获得救济。此外,懂得法律还能够增强我们的是非辨别能力,防止我们掉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其次,我们要培养法律意识,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想到用法律来解决问题、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遇到问题时习惯性地向自己最亲近、尊敬的人求助,但当他人无法帮助我们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还有国家法律在背后支持我们、帮助我们。

最后,我们要了解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有哪些。除了诉讼,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打官司”以外,我们还有很多维权的途径。例如,我们在购买商品时遇到问题,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其他相关机构进行投诉。当我们对某件事情的处理结果不满意时,不要灰心,我们还有向相关机构复议和申诉的权利。在与他人发生矛盾、纠纷无法解决时,我们可以请相应的组织(如居委会、妇联等)进行调解解决。当这些途径无法解决我们的问题时,我们还可以请当地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

法律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任何公民都有权根据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向有关部门、机关和团体寻求法律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多方面的,维权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知法、懂法、学法、用法,学会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

10 不守法的后果是什么?

众所周知,法律是保障一个国家稳定有序发展的坚实后盾,它规定了我们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守法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法律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它的强制性,而法律的强制性便体现在公民不遵守法律时,国家机关会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惩戒。常见的强制手段有罚款、警告、管制、拘留及监禁,不同程度的违法和犯罪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惩戒,即便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我们经常在互联网上看到有人谴责“小恶魔”得不到法律的制裁,其实不然,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结果与成年人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对世界的认知程度还不够,国家和法律给予他们更多的改过自新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可以为所欲为,《刑法》第十七条第五款对未成年人犯罪处理进行了明确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以身试法不仅危害他人和整个社会,还可能断送自己的美好前程,令父母伤心绝望。所以青少年们一定要有法律意识,主动学法、懂法、信法、守法,不要因一时冲动而违法犯罪,也不要因对法律的认知不到位而不小心触犯法律,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公民。 fYomZLkXyv2xiqQ8+UFpkgTqKOI4evSaU7icBVgpniqlQg3nvrUALtnavoA9cYK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